黄枝俏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广东 肇庆 526020)
高职改革背景下会计教育顶岗实习研究
黄枝俏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广东 肇庆 526020)
顶岗实习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和职业教育的新方式。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既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也能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在高职改革背景下开展会计教育顶岗实习的研究,探讨顶岗实习对会计教育的意义、困境及对策。
顶岗实习;会计教育;高职改革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这一环节上,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这种会计教育方式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也促使会计教育在高职改革的大环境中逐渐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实践性教学形式。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顶岗实习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各高职院校开始大力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这种能够使学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不同于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的新颖的实习方式开始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实习方式,成为每个高职毕业生接受实践教育的必然过程,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顶岗实习的尝试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位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四平师范学院提出。1975年该校为了响应党中央支援农村的号召,其数学系的师生到农村学校中“顶岗实习”,即实习的师范生几乎完全承担起教学岗位的工作,以期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农村教育的更新和发展”[1]。“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门,根据就业岗位群,有选择性地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一项实习、实践活动,它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半年到一年。在本阶段的实践中,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和实践,由学校和企业选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包括从思想到技能的全方位的指导”[2]。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1.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更新会计知识。
一般而言,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老师的讲解,专业水平只能停留在某个理论高度上。例如: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等,只能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并且这种概念认知往往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要求脱节,如:新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会计核算范围要求更加全面精准,会计报告更加多样和丰富,对会计职业的要求更加广阔。投资决策分析、财务管理系统等都成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而顶岗实习能让学生通过理论逐渐走向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逐渐运用到工作中,也促使学生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学活用,更能够真实获知成为一位会计从业人员所需的各种技能和素质,做到在新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会计的相关学科和知识,而不是固守教材课本老化的旧知识和技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2.顶岗实习有利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顶岗实习,不仅使会计学生身处会计职业工作的真实场景,熟悉会计的工作流程和情景、感受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及对员工能力的真实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前客观认识社会,增长高校学生的见识,不断扩大视野,从而促使学生的反思和改变,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减少“眼高手低”现象的出现,客观评价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意向。此外,还能在工作中学会人际交往与沟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增强就业的软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真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
尽管顶岗实习这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顶岗实习实践基地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形式。“由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有限,加上有些岗位技术性较强,使得实习生不能完全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另外,用人单位为了避免实习生由于缺乏实务操作经验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只能为实习生提供基础的实务岗位”[3]。此外,由于会计行业有其特殊性,导致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中很少安排会计岗位。其主要的一个特殊性就是一个企业的财务运作与管理具有高度的商业保密性,所以企业即使允许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其工作内容也比较狭窄,极少涉及到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现金流量、收入与支出财务报表分析等核心内容,多数局限于与票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甚至只是执行文秘的工作职责,难以实行岗位的实质性顶替。例如审核岗位,不仅需要审查记账凭证与原始票据是否齐全和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还要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编制会计报表,这些工作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难以委托给一个高职学生去执行,所以导致会计顶岗实习的岗位缺乏。
顶岗实习为会计学生把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一个相应的操作平台。但是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而言,知识转化为能力十分需要相关的专业指导。可是,多数一般学校只会对集中组织的批量学生的实习指派带队老师,并且主要负责学生的考勤、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少配备专职教师,而且专职教师也不愿意带学生顶岗实习,因为顶岗实习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高,责任大,报酬往往不如校内讲授专业课和校内实训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高职院校缺乏理论高、实践经验高的双师型老师。因此,当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时,难以获得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甚至降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顶岗实习的前期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在低年级让学生知道第三年将进行顶岗实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在入学之初就介绍学校合作的相关顶岗实习企业,通过了解各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情况等,让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有的放矢,尽快适应实习工作。组织往届优秀顶岗实习生与在校生进行座谈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实习的具体情况,避免个别往届生不如意的实习经历误导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和看法,进而产生认识偏差,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做好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学生、学校、企业签署三方协议,落实各自权责,学校和企业指派专人负责对接沟通工作,严格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动态考核,学校和企业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无异常以及实习效果如何,一旦发现情况,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比如针对因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导致实习效果不达标的学生,学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派教师进行辅导,甚至重新修读课程。在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研,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完善,在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中扬长避短。
实训基地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训、提升能力的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提供的实习场所。在企业难以提供大量的顶岗岗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实务相连合的新形式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校内的实训场地和企业的会计资料对校内的学生进行实务培养。学校多与企业沟通交流,使实训基地尽可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设施相似,达到高质量的顶岗实习水平。校内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以学校教师为主,因此相关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培训,增强自身指导能力。校外企业定期到实训基地以讲座等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此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会计事务所进行观摩练习,或者学校根据其教学安排对企业中具体的会计业务以及财务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培训操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近距离接触会计实务,使学生的实操能力有所提升,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
建立“双导师”教师队伍,是加强顶岗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抓好实习环节的有力措施,是顶岗实习的关键。“‘双导师’制主要由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理论”加“实践”组成的“双导师”,共同培养学生,建立起沟通学校培养要求和社会用人需求的信息桥梁”[4]。只有依托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帮助实习生解决在顶岗实习中遇到专业问题,促进学生在实习中增长知识,获得实习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学校要制定对应的鼓励政策,为教师争取外出进修和企业实践的机会,培养校企互通的师资人才队伍,建立良好的“双导师”型协助机制,促进“双导师”型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和锻炼,熟悉最新的会计实务,结束后同批教师进行讨论研究,撰写相关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教授,使低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定时接受和学习业界所需最新最重要的会计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会计水平。
从目前就业情况看,学校与企业的相关环节有所脱节,学校的教育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希望得到环境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马上就能做事的学生,而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学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在上岗前企业还要花一定时间和经费才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若让企业参与修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实训教学课程结构,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实训项目中,同时让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到学校去当老师,参与学校实训教学任务,促使校企一体化,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重要的创新模式之一。会计教育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会计专业学生开展顶岗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尽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境,但是也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因此,对高职改革下的会计教育顶岗实习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
[1]袁丽,陈林.“顶岗实习”教师培养的政策分析及其争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61-46.
[2]汪玲.顶岗实习-与企业的零接触[J].教育与社会,2010(11):24-25.
[3]何存花.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34-37.
[4]吴敏艳.基于“双导师制”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1):208-211.
Research on Post Internship ofAccounting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ANG Zhiqiao
(Dept.ofAccounting,Guangdo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Zhaoqing,Guangdong 526000,China)
The post internship has become a new issue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present.The post internship,not only is the main way to develop students'occupation ability,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For the accounting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post internships,students can app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work,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Therefo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ost internship on account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post internship;accounting education;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李曙豪)
G710
A
1009-8445(2017)06-0088-04
2017-08-11
黄枝俏(1967-),女,广东罗定人,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系助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