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丹 秦毓灿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分析、写作、应用”在和声教学中的一体化实践研究*
谢 丹 秦毓灿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艺术教育新课标的实行推广,和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同学们多声部音乐的写作和声学理论应用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传统和声问题的能力。在和声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分析、写作和应用能力一体化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声教学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作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声基础知识与应用,从而来达到和声写作在音乐艺术表现上的基本知识要求。
分析;写作;应用;和声教学;一体化;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声教育教学也是在不断的进行优化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分析、写作和应用在和声教学中的一体化的培养,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音乐创作中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培养自己分析、写作和应用能力,以至于在学习和声过程中达到一个新的认知高度。
在设置音乐专业的高校理论教学中,和声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大多数艺术类的院校在和声教学中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在基础的和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四部和声的写作技巧,结合书面写作练习和实际音乐作品,让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和声现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进一步的加强了对音乐理论基础的掌握,从而对和声的学习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和声理论是学习写作四部和声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没有这些理论知识的铺垫,是没有办法进行和声教学,更无法培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扎实的学习好和声理论知识就尤为重要了。高师和声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后续课程(如:曲式分析、即兴伴奏、复调等)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键盘乐器。
和声,从纵向上看包括和弦结构,从横向上看包括和声进行。纵横两方面的结合使和声具有立体性与时间性的特点。多声部音乐的各个声部通过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组成有机的统一体,这是和声在声部关系上的组织作用。和声作为多声部音乐发展历史中的技术现象,有其自身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和声现象,在和声材料以及组织方式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和声的学习就是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和声技术,发现其个性与共性,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
和声教学中既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注重对四部和声知识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过程中也包含着许多的学问,例如:和声表现形式上的变化,若是在伴奏之中,和弦会根据织体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不过如果单从和声来讲,可以把三和弦中的任意一个音做一次低音的处理,变化的范围就非常小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变化,灵活应用,结合实际来创作和记录。
和声的写作一开始有很多的规则,这些条条框框让学生们头疼不已。但是在往后的学习中,有些规则又会有条件的失效,而正是这些变化的规则,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为了让学生们不至于混乱,就要很明确的告诉他们,哪些要求是阶段性要求,以后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再遵从。在和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声教学。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训练为一条旋律配置多种方案的和声进行,也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和声学基础。
传统的和声理论教学对四部和声的写作较为重视,从而忽视了对键盘和声的学习,会出现和声学习与钢琴课程的其它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从而会失去和声理论的应用价值。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整合钢琴、音乐理论教学等相关学科,不断充实和声理论的知识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配合。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投入到和声理论学习当中和声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分析和解读音乐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和声处理方式,它是学生们学习和声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的有效途径。和声分析将学习和声的理论基础知识、写作技巧和作品的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掌握和声、调式、调性和乐曲结构的内在关系,了解和声发展的概况与各个作曲家创作的风格特点。
学习的过程要灵活,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说实际作品通常要根据乐曲需求而多于或者是少于四个声部,乐曲的节奏灵活多变。所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要求,灵活变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音乐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在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歌曲作品进行分析,再对实际的钢琴乐谱分析。在和声分析的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对和弦结构、风格和功能的把握。深入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的背景,为自己在音乐分析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声学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分析、写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和声教学一体化实践中尤为重要。根据作品不同的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处理问题。培养自身的创作能力,在和声学习中可以领悟到更多的知识。■
[1] 丁玲.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教学平衡[J].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10.
[2] 郑逦.高师和声课教学的内容与模式改革[J].艺海,2015,06.
[3] 王瑞.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师和声课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1,06.
[4] 李虻.高师音乐专业课程和声分析的视角与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教改项目《“分析、写作、应用”在和声学习中的一体化实践研究》研究成果(SZDYKC—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