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属于女人的世界和属于世界的女人
作为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量级嘉宾,伊莎贝拉·于佩尔在中国受到的欢迎超出了她的想象。在北京、上海、广州,《于佩尔:杜拉斯作品朗诵会》票房爆满,这样的成绩即使在以文艺著称的法国也不常见,这让法国人和中国人都为之诧异。这些观众中,有很多对于佩尔了解颇深,也有很多人只是被她所代表的意义和符号吸引。在当下的中国,伊莎贝拉·于佩尔,被赋予了一些电影之外的影响力。
1我大概会长久地记得这个晚上:1000多人的剧场里,空空荡荡的舞台上,只一把椅子,一个谱架,别无他物。就是在这个舞台上,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将要朗读杜拉斯的《情人》。70分钟之后,泪眼婆娑的我,彻底拜倒在人称“于阿姨”的这位女神脚下。
64岁的她一身白裙,以少女之姿和中性温和的嗓音,真切地带我们重温了杜拉斯的名篇。虽然是大量删减的读本,但故事主线、地域风貌、人物情绪与周遭的声色香味,无一不随着她的声音跃然于脑海。
我忙着在字幕和她的声线之间,追寻回数帧当年看梁家辉那版《情人》的电影画面。剧场内只有简单的音乐和灯光投影,配合上她起伏多变的语调,没有更多旁的东西来分散观者的注意力,反而,我们可以极其专注地在脑海中自行构建那些连续的画面。这种想象,竟然令这个故事在她娓娓道来的时刻,比当年的电影还更鲜活起来。
这就是这位法国文艺片女王的实力。
2发布会上,于佩尔穿着碎花的衬衣、米色长裤,褐色的中长发柔顺得垂在肩头,妆容简单干净,没有明星标配的大墨镜,也没有华丽的配饰,娇小的个子,齐刘海,优雅干练中,带着一丝奇妙的少女感。
她不常笑,步伐快而有力,径直走到舞台中央的指定位置,坐下来安静地注视着观众。没有刻意互动,也不会让人感觉疏离。她的眼神专注平静,无论是在发言还是聆听过程中,都让对话者感到舒适和被平等地尊重着。
其实,她有太多可以被人仰望的资本。作为世界上获奖最多的女演员之一,她塑造了多个具备复杂性格的女性角色,比如《钢琴教师》里与学生发生不伦虐恋的女教师,《她》与强暴者情感纠缠又最终报仇的女强人。她喜欢挑战这些不同的角色,她说,“这些角色令人惊慌却诚实”。某种意义上,就像一种勇士,面对复杂而矛盾的境遇,没有逃避或者屈服,而是选择用女性的方式去抵抗。
她和她的朋友杜拉斯,以及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当代女性最珍贵的样本——独立,自主,强大,并且永远在爱。
3今年已经64岁的她,依旧不缺乏对新事物的热情。她说,还想尝试跟新的导演合作,尤其是中国的导演。对于了解异国文化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屡屡被问起最想和哪个中国导演合作时,除了贾樟柯、李安,她还提到了——刁亦男。看到有些中国观众不知是谁,她一脸平静地补充道,就是导演《白日焰火》的。
对于中国,她的好奇是显而易见的。几年前就来中国参加过照片展,这次也作为“中法之春”重量级嘉宾的身份来华演出,遇到出乎她意料的热情欢迎。
在这些观众中,有很多人对于于佩尔和她的作品了解颇深,也有很多人却是被她所代表的某种意义和符号吸引。而这种意义恰是今日的中国尤其是中国女性希望拥有的——比如说掌控自己自由的权利。这让于佩尔在中国,被赋予了一些电影之外的文化影响力。广州的发布会上,有位中国观众用法语说:自己的朋友因为大龄未婚而被称为剩女,怎么评价中国这个现象?法国为什么没有这种情况?一向不太流露情绪的于佩尔,显得有一丝迷惑和讶异,不知道是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对观众会让她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然而,她依然愿意给这些被困扰和压抑着的中国人,一个标准而得体的回答:“有些人喜欢结婚,有些人不喜欢结婚。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让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