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琵琶教学中的审美思维培养探讨
李 楠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早在中国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琵琶这种乐器,碰撞琴弦是其主要的发声方式。在我国院校中开设琵琶教学课程,是传承琵琶这种传统艺术的主要方式。不过在长期的教学中,由于我们更倾向于向学生教授琵琶的弹奏方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够更好的掌握琵琶这门传统艺术的精髓。本文就针对琵琶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提出了如何在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琵琶教学;审美思维;措施;建议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音乐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1]。音乐是一种反映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在进行琵琶等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我们在培养学生琵琶演奏技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琵琶这门音乐艺术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将这种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审美思维能力是我们在接触一门艺术时必须会使用到的一种思维能力,缺乏审美能力,我们就无法从艺术作品中发现其中的美,也就无法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2]。在我们的琵琶音乐课程中融入审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让琵琶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往的琵琶教学,更多的是向学生讲解琵琶演奏技能方面的知识,基本技术技巧的训练及乐曲谱面指法的纠正。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而融入审美思维培养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示范如何处理音乐语言,表达音乐情感,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快琵琶课程的教学进程;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通过审美培养,学生能够在演奏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进去,从而让听众能够从中更好的感知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琵琶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对于琵琶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琵琶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基本的演奏技术技巧是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审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现对琵琶课程教学的升华,所以打好基本功是关键。琵琶的弹奏指法较多,技巧丰富,学习者必须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演奏技术和技巧,才能够最终演奏出完整的乐曲,且基本功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最终乐曲的弹奏质量。所以带领学生扎实基本功,磨炼演奏技巧是对教师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扎实基本功,才能够更好地为之后开展审美教学奠定基础。
此外,琵琶不仅仅能够演奏出《十面埋伏》等中国传统的作品,而且还能够对《乡土风情篇》、《昭陵六骏》等现代作品;《双人踢踏舞》、《天池》等西方风格作品很好的进行诠释,是一种演奏范围较广泛、音乐较多变、音乐表现力较强的乐器。所以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之前了解演奏作品的创作背景,掌握其讲述的基本内容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只要深入了解其内涵,才能够将其中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得发挥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美学修养、审美思维能力基础之上的[3]。
带领学生感受琵琶音色的魅力同样也是学生审美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美妙的,只有悦耳的声音才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所以在开始琵琶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对音色的识别,同时提高学生对音色的要求,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追求更高标准的演奏。如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用不同音色表达不同音乐情绪,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到位地表达音乐语言,感受琵琶之美。
我们学习琵琶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在听众面前演奏出来,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去,以实现演奏者与听众思想、情感的共鸣。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内在真实思想情感的培养。不同的人,其个人经历、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同时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最终演奏出的乐曲作品音乐语言的处理各不相同,听众能够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琵琶教学,帮助学生琵琶想象能力[4]。如学习一首琵琶作品时,教师既要注重对作品各段中的演奏技巧的教授,同时还要适当的为学生自由想象和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受乐曲的能力在逐渐训练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校内多多开展琵琶演奏实践活动,比如《星期音乐会》,每周或每月组织学生开一场小型音乐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琵琶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们在琵琶演奏活动中,还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演奏技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当前一切事物快速发展的时代,琵琶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同时,欣赏琵琶演奏的观众们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对琵琶音乐艺术的赏析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要求能够欣赏到更加专业化、更加能够引起共鸣的琵琶表演。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学生教授琵琶课程时,在培养学生琵琶演奏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琵琶演奏与审美的双重结合,一切以情出发,为观众带来更多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1]杜陈.浅谈琵琶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大舞台,2015(05):185-186.
[2]李璐璐.承传 变革 创新——沈阳音乐学院琵琶教学体系形成过程的探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3):126-132.
[3]李曼.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J].艺术评鉴,2016(05):157-159.
[4]尹婷.简析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J].艺术评鉴,2016(03):155-156.
G642
A
李楠(1983—),女,硕士,现工作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琵琶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