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调控

2017-01-28 14:14陈丹丹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心理音乐

陈丹丹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浅谈音乐欣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调控

陈丹丹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为分析学生在音乐教欣赏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从音乐欣赏的氛围、教师语言媒介、欣赏主体个性以及所选用的音乐欣赏教材这四个方面对学生主体进行心理调控的效果进行研究,力求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音乐欣赏;教学;心理调控

在音乐欣赏教学里,欣赏主体的欣赏心理是关键的问题,其内在机理非常复杂。欣赏心理可以深刻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其复杂性则体现在主要涉及的欣赏主体——学生。在已经定形的思维模式里有较难改变的认识和心理因素。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为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可以让学生将欣赏的眼光集中在某一个点上,在众多元素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元素进行欣赏。但是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不全面的。音乐体验必须是全面地感受到音乐中多种因素。但是由于学生们存在性格差异、思想差异、欣赏情趣差异,再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同、情绪不同、时间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时会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虽然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客观的音乐欣赏不能是随意性的理解,是自由的但是绝对不是任意的,是主动的但是绝不是没有章法的。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将对音乐地欣赏与感悟朝着正确的、全面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可以控制自己的感受,对感受因素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一、在教材上进行引导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必须以课本为主,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学习内容安排学生们进行心理调控和音乐欣赏。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不同作品进行教学,根据作品的类型以及风格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控,使学生的心理因素能够保持在与作品内容相符合的一种状态之后再进入到教学环节。比如教学的作品为古典主义音乐作品,那么就需要让学生们提前认识古典音乐风格,要认识到古典音乐作品追求的是严谨,内容表现力上则追求的是情感与理智并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并且古典音乐作品更加的具有哲理性,具备较为深刻的戏剧性和抒情性。那么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就需要将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基于理性支配的前提下进行音乐感与内在情感体验的互相融合。欣赏古典作品时,可以先从作品的形式美入手,再到音乐的积极、健康等感情体验上,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古典音乐作品。但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就需要调整欣赏的心理准备。需要根据浪漫主义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如超越理性、感性情感更丰富、想象力丰富等特点进行心理调控。浪漫风格流传较久,所以作品所包含的因素也就更加复杂,其选题与体裁多样。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欣赏应当以情感体验为主,不能以理性的思维去鉴赏这一类风格的音乐。所以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近代以来,音乐风格更多、主义更多、流派更多是之前所未曾出现过的。对待众多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需要将想象与联想提升至较高的地位上。欣赏我国民族的传统音乐,需要结合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向学生介绍本民族丰富的音乐品种,使学生对本民族音乐语言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欣赏和领略民族音乐之美。

二、从个性上进行调整

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形成是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感悟等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从音乐欣赏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性格个性,性格个性主要影响学生们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是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性格个性,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音乐类型。性格活泼外向、反应快速的学生一般感情较为丰富,也比较习惯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倾向于选择一些较为欢快和轻松灵动类型的音乐。性格较稳重、内向,感情丰富细腻的学生一般喜欢独处,所以选择音乐也倾向于选择一些缓慢、安静、细腻类型的音乐。还有一些学生性格奔放、心胸豁达、较为随性、感情外露,这些学生则倾向于选择一些粗犷奔放类型的音乐。性格特征不明显的学生,一般喜欢选择一些综合类型的音乐。

二是,欣赏个性,指的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时,因为个体的欣赏个性导致对音乐欣赏侧重点不同,欣赏结果出现差异。很多学生欣赏音乐时,可以产生联想,联想可以联系其日常生活经历、感情经历等,能够与情景、事件、人物相联系。有些学生则注重音乐多自己情绪及生理方面的影响,根据自己所产生的不同情绪将音乐氛围集中类型如悲哀的、轻松的、平静的等。也有些同学根据音乐中表现技巧的运用,制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标准,基于标准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巧进行评定分析。这些都是学生根据主观的随意性所产生的不同欣赏方法。在音乐欣赏教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制定较为细致的心理调整方案。针对不同的欣赏时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感性阶段的兴趣

兴趣是音乐欣赏教育的动力之一,对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音乐感受因素很重要。在初级阶段的音乐感知是与自然的情感体验相互作用的,因为音乐自身就具有感性的特征,所以学生们在感性阶段欣赏音乐是能够感受音乐之美,尤其是一些较为简单的、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刚开始接触音乐多是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简单的作品,比较容易激发起欣赏的兴趣。但是在没有进行引导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会产生随意性。在学习音乐欣赏之后,如果不加强巩固,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审美疲劳或者是失去兴趣,注意力很难集中到音乐欣赏上。尤其是当学生遇到较难的音乐作品时,更容易打消其积极性,学生有可能产生消极被动的情绪。又由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很有可能形成错误的欣赏习惯。

(二)理性阶段的参与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就能够全面地获得理性方面的认识。理性阶段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并通过对比,对自身感知到的音乐在心理上作出适当改进与调整之后出现的第二次带有理性色彩的印象。理性阶段对感性认识进行更深一层的剖析和延伸,使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阶段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实时的互动和联系。老师需要遵循音乐的规律但是又要针对学生的欣赏个性和音乐作品的类型进行启发教学。教师在已经可以熟练准确的掌握作品的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个性进行发挥想象,教师不应做任何描述性的引导,保证学生感知心理的独立健康发展。

(三)审美阶段的综合

在感性认识经过理性阶段充实和扩展之后,并经过对比判别,学生可以使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上升到感受因素更清楚、更深入、更全面的更高层次,能够独立、自主、全面、正确的对音乐进行审美。在学生达到这一层次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履历进行引导,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生活履历重点体现在四方面:学生应当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如乐理;学生应当熟练掌握音乐背景文化,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学生应当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实现对作品的高度理解。

三、从语言媒介上进行疏通

教师的诱导性启发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示产生联想。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会完全跟着老师的语言进行思考。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诱导性启发进行把控,在恰当的时间进行诱导、使用恰当的语言,这些对学生心理感受因素都有较大影响,可以使学生产生与音乐作品对应的想象。语言可以深刻地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感知和音乐形象,就是因为语言和音乐有着同样的功能,都可以激起学生的感情反映。文字语言和音乐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语言的本质是传播信息,但是音乐却是将具体化的文字的概念通过表情音调进行表达。因此,文字不可能准确地描述音乐,不能达到音乐的表现力。过多的语言描述和引导还会使学生们对音乐产生表现化的误解。教师可以用语言介绍作品的艺术特点、创造背景等,也可以介绍一些音乐形象意境方面内容。要给学生疏导好心理个性,使其在内心留有足够的自主思维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地展开虚化但合理的形象联想。

(一)在音乐表现手法上的疏通

学生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是疏通学生个性心理方法之一,很多学生之所以在音乐欣赏时产生主观的随意性就是因为对音乐表现手法认识程度不够有关。教师应当基于音乐综合的艺术表现方式,选择音乐作品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介绍音乐语言的旋律、和声、力度、调式、速度、音色等要素所起到的表现作用,要将学生的形象联想和情感体验建立于灵敏的听觉感知反应上,要让学生因为个性心理而出现的主观随意性融入音乐作品音响中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打破作品为核心的教学框架,要多举例,使用广角透视的方式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手法关系的研究分析,将学生从根据提示性的听变为自主欣赏,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将自身主观个性因素进行选择,主动忽略与所欣赏音乐作品情感内容不符合的个性因素。

(二)在欣赏主体思维上的疏通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音乐的态度是完全接受的,没有任何质疑的,认为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感染力,学生们往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存在一定的欣赏盲目性。不能根据客观事实对所欣赏的音乐进行评价,似乎已经将音乐的对与错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判断,这就导致学生们从最初的音乐欣赏原则上出现偏差,因为没有遵循人们的理智思维在音乐欣赏中的主导作用,这也就造成主观随意性。这一现象必须得到纠正,在纠正时,教师可以采用语言引导的方式。教师不能完全生硬地干涉学生的欣赏思维,在学生将感情全部投入到欣赏中时,可以通过旁白的方式进行引导,恰当地引导学生理智进行欣赏,控制自己的情感,教师保持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三)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

教师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人,教师教会学生心理调控的前提是自身能够做到较完美的心理调控。首先,教师也是一个音乐欣赏者,也不可避免的对作品有一定的偏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进行音乐欣赏,所以需要处理好自身的因素,做到客观公正,不能将自身带有倾向的情绪影响学生。在进行初次欣赏的时候,教师要对音乐的情感以及风格不做任何的倾向性介绍,而是采用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以及自身的理解体会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感知,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能够更好的纠正错误、表明观点,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到自身的音乐欣赏存在的不足,可以自主纠正。

四、在氛围中自觉接受

通过心理研究发现,音乐欣赏还容易受到欣赏主体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波动受心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应当注意安排和选择一种合适的、舒适的环境氛围,营造出一种可以用于放松心境或者是符合音乐作品风格的环境,环境可以用于强化心境,强化出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主体的情绪和个性被置于次要位置,也有可能将其暂时的忘掉。环境氛围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营造出来,但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营造。可以在开始之前进行一段开场白或者,这对于强化学生心境有暗示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无主动意识的情况下进入动情状态。这种心境反应不需要刻意的强化训练,不需要主体的智商有多高,不需要刻意地制造一些背景旋律和节奏,越是自然越是有效果,可以由音乐音响直接对大脑作用。视听结合也是一种营造心境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视听技术极度发达的今天,各种视听媒体随处可见,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视听体验,这也说明视听体验已经成为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的主要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时,有可能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频内容上,忽略了对音乐地欣赏,所以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其他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灯光、图片等方式进行辅助,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客观资料,有较为明确的感觉体验。

[1]张前.再论音乐欣赏方式与心理发展阶段[J].音乐研究,2006(01).

[2]秋阳.选择怎样的音乐欣赏方式[J].中国音乐,2002(04).

[3]杨明荣.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误区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

[4]杨开忠.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1).

[5]顼文丽.对音乐欣赏教学法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3(10).

G642

A

陈丹丹(1987—),女,汉族,湖北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心理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