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宏,冯 宇,李治平,卢 文,王硕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例
胡景宏,冯 宇,李治平,卢 文,王硕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殊的地缘优势及办学特点,围绕培养优秀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目的,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授课内容、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创新、专项经费资助、学位授予质量保证及就业宣传引导等措施,为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到示范效应,同时也为同类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3年11月3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教育部重点高校积极地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其中,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为重要的试点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和推动行业的高效快速改革发展,在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基础上,国内具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的高校陆续进行了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文永红等[1]进行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研究等。马灯秀等[2]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阐述该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培养模式。郭建春等[3]借该校作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开展了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曹广胜等[4]以该校“三跨”培养模式为依托,针对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韩继勇等[5]阐述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与研究。干勤等[6]提出了“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服务特需、职业导向、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各大院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下,进行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在借鉴各大院校的培养方案前提下,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身办学特色和特殊的地缘优势,以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为试点,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精简授课内容、整合校企优势资源、专项经费资助、学位授予质量保证及就业宣传引导等措施,为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到示范效应。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就是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师授课,课堂讨论,理论研究,撰写论文,更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而言,并不要求完全紧跟现场实际生产问题,更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类于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固然非常重要,但有些时候也存在与现场实际生产问题脱节的现象。石油专业是一个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行业,科研和生产是密不可分的。全方位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紧随快速发展生产力的需求,从而催生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2009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这里必须要澄清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等同于以往的工程硕士,更区别于高职等职业技术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社会各界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授课主要集中在学校,同时授课量较大。学生需要学习很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而这些课程很多时候涉及较多的数理方法及理论。培养学生本应讲究量体裁衣,一律的贯通式培养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各大院校也已经着手相应课程的调整。根据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招生数据分析,本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比例已近似相等,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本科都是本专业,极个别跨专业学生也是相近专业的考生,仅需要补修两门专业课即可。在这样的生源情况下,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更多地偏重于应用型课程。同时,由于我校是地质类院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更多侧重于油气藏工程及采油工程方向,这也是响应了学校及学院大政方针:集中力量,突出优势,培养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专业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软件作为油气田高效开发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已经平分天下的情况下,我校软件实验中心也应运而生,以地质理论为基础、油藏工程为主线、采油工程为辅线的培养方式逐步形成。在学完了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多的课时则用于软件的培训方面,从地质软件、数值软件、试井软件、压裂软件等,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学生们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可以学习相应的课程并获取学分。而软件的授课,还是我校的教师,只是对其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缩短了复杂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增加了较多的软件学习和实例分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学生已经经过了本科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培训,所以软件学习和应用软件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升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更多的是学习基础理论,编写相应的程序或进行基础实验研究,为后续的博士学习或者科学技术研发准备。目前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更侧重于应用最新技术,解决急需生产问题。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发能力,同时要会使用相应的软件,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在美丽的学院路上,周围大学林立,尤其学校北面就是北京语言大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也显得原来越重要。北京语言大学也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各种语言的机会。目前,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特别是石油行业,各大石油公司都在中国设有研发机构,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也都有专项出国学习经费,支持学生参与每年的全球各类石油技术会议和学习,这些都为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家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研究总院都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附近,特别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我校临街而立。这些优势资源为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基地。相比石油院校,我校每年招收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数目并不多,但这并没有被学校和学院领导忽视。学校和学院领导积极和周边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关系,更加方便我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三大石油研究总院学习交流。除此之外,我校周围也聚集着众多的石油公司,这些公司也为我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优良的实习平台。学校学院教师多方面资源整合,实现了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校外基地的质量保证。
在过去的专业型硕士学位招生过程中,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不仅是管理层,包括学生都认为,学术型硕士都是最优秀的,成绩最好的;然后才是专业型硕士。这点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考研的分数上。目前,学校已经理清这个观念,有的学生适合走偏理论的学术路线,则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有的学生适合走专业型硕士的路线,则报考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和方法不一样,但并不是就此证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优越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传统,也是西方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目前主流思想。所以,在制定学校相关的学生奖惩制度时应该一视同仁,不搞差别对待,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型硕士招生良性发展。
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是个奢侈的教育模式,如果学校不设立专项经费,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和学术型硕士培养一样。因为专业型硕士培养更多需要借助现场实际,而这些是需要成本的。联合培养单位为避免安全责任风险,可能不会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而是做一些比较零散的事情。学校主动办理一些相关的保险,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这些措施为后续学生深入学习扫除了很多障碍。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学校和联合培养单位的高层交流互信。企事业单位一般工作很忙,需要抽空来进行学生的培养,这里面肯定也是付出了相应的辛勤劳动,学校专项经费适当支持,同时颁发校外导师聘书,也是对校外导师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能有效地调动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国家作为主导专业型硕士培养改革的领导者,也给予了学校和企业一些相应的政策扶持。对学校而言,如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适合专业型硕士学习的教材的出版,等等。而对于企业而言,给予校外导师相应的劳务福利,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这些都为专业型硕士培养的日益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本来自身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再加上指导研究生,就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企业适当的政策导向,将会变压力为动力,使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工作站学习更加顺畅。
学位硕士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统招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多地偏重理论教学。在学位认证授予、授课内容以及论文答辩的时候,就要有所体现,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而言,更多则是偏重数理、物理化学、软件编制或者基础实验的研究。这些内容可能更加侧重机理,也许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现场。但针对一个科研问题,可以做得比较深入和透彻,突出学术型硕士的特点。
专业硕士学位质量体系的建立,则是个新兴的产物。其不能完全等同于学位硕士培养,同时又要和工程硕士、职业培训教育分别开。专业硕士由于全日制的特点,学生首先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完成一年的企业工作站的学习。对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学生,在校内结束学习之后,到企业工作站继续学习一年,利用所学知识,结合生产问题,他们毕业后能较好地和生产科研单位各项工作无缝链接。这样,既节省了企业培训新人的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早日适应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因此,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更加侧重于应用,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利用地缘优势,针对石油与天然气领域的专业型硕士培养,学校主动和周边三大石油公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宣传我校专业型硕士培养对象的具体方案,体现我校学生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和联合培养单位积极交流沟通。学生就是一张名片,通过多方协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也让校外培养基地更深入地了解我校学生,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企业导师的协助,也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当然,前提是需要学生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双赢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让企事业单位了解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专业型硕士生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设计了统一的结业宣传材料,让大家更充分地了解我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的特点和优势。规避外界对专业型硕士的一些偏见和误解,树立专业型硕士的良好正面形象,为我校专业型硕士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借鉴了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同时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培养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协同创新,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1] 文永红,吴小林,齐昌政,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80-84.
[2] 马灯秀,卢虎胜,徐加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石油教育,2015(2):54-57
[3] 郭建春,刘清友,梁光川,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与认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5.
[4] 曹广胜,殷代印,王志华,等.工科研究生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石油教育,2016(2):27-31.
[5] 韩继勇,闫高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与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4):110-111.
[6] 干勤,柏伟.服务特需,职业导向,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4-18.
Title: Study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Full 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Taking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s an Example
Author(s): HU Jing-hong, FENG Yu, LI Zhi-ping , LU Wen, WANG Shuo-li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jing);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A
1006-9372(2017)03-0024-04
2017-01-10。
2016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改建设项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探索。
胡景宏,男, 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胡景宏, 冯宇, 李治平,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