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卓 王 琳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发展,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健全。从艺术教育学习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人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和观点体验和意义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相对公办艺术教育而言,民办艺术教育增加了艺术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在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不足﹑丰富艺术教育供给方式﹑扩大艺术教育规模﹑弥补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文化产品和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日趋旺盛,因此,探索并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期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任务。
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最初只是单一学科或某一项目的教学机构。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长春市﹑吉林市出现了包含各种器乐教学的艺校。很快又衍生出播音主持﹑舞蹈﹑美术等等以一种艺术教育学科为主的艺校。至21世纪初,全省各个地区都已经开始出现了颇具规模的涵盖各个艺术教育学科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学校。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来,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据吉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在册非学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10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11.6万人。其中,民办艺术教育机构47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4.3万人。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消费的快速升温,市场需求不断被激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大量资金用到子女艺术特长教育上。因此,家长们对于艺术教育机构的选择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教育机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在良性循环中,这些机构正在朝着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一些较小规模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则越来越小,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级分化局面愈演愈烈。
受商业集群理念影响,艺术教育机构在选址方面大多选择集中在大型商业区﹑高档写字楼﹑高档社区等区域。以吉林市为例,重庆路商圈﹑河南街商圈﹑解放北路商圈﹑遵义路商圈等成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必争之地;财富广场﹑北奇综合楼﹑新东广场﹑朝阳大厦﹑光明大厦等写字楼和各大高档社区都集中了大量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为学员提供多样化﹑多门类的艺术教育培训项目和一站式教育服务,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的从业者以在职艺术教师﹑退休教师和省内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在外省市毕业甚至留学回国的吉林省籍毕业生也纷纷回到原籍,加入到艺术培训教育行业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将愿意将艺术教育培训作为毕生事业,专职从事。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多元化避免了艺术教育的“近亲繁殖”,也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大班教学向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方式转变。各培训机构在生源争夺战中各显其能,“VIP课”﹑“大师课”﹑“托管课”﹑“网络课”等新兴教育产品层出不穷,灵活多样,给家长和学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很多艺术教育机构结合节日﹑假日以及时尚文化元素,开展多元化﹑多年龄层﹑参与度高的教学成果展示获得。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为学员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了氛围,为招生做了充分宣传。
现在在艺术教育结构进行学习的学员,年龄从三﹑四岁的幼儿至七﹑八十岁的老人;既有赋闲在家的也有上班族;既有重拾儿时艺术梦想的,也有只为了丰富生活的。可以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艺术教育的学习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民办艺术教育从初期的各个学科都无体系化的教材应用以及课程设置,发展到今天的教材品牌化﹑课程系统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课程形式。很多学校加盟了某种教材或代理了某教育品牌,例如钢琴教学中的“艾范儿”品牌﹑“The one”品牌等等。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系统化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有的地区﹑有的艺术教育机构已经出现了发展瓶颈。这与我省艺术教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密不可分,同时与有些艺术教育机构自身发展的隐患有着直接关系。在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也并将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