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丽明
碎片化时代时政新闻的“微”创新
——以央视新闻《V观》栏目为例
文/刘丽明
当前,新媒体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用户接受信息的过程也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特征,微视频是继微博、微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形态。在微视频的带动下,央视新闻客户端开设了《V观》栏目,利用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性,以专业化的视角解读时政新闻,开辟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新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移动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平台更容易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媒体形态已经开始平民化,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呈现出碎片化特征。
新媒体平台为碎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碎片化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表达的碎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信息形式的零散性。而后者是指受众在接受媒介信息之后,往往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即时、快捷的回复与评论,这种回复和评论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同时,新媒体平台也进一步促进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发展,它使得碎片化传播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显性”了。因为,新媒体平台上意见的形成,是各种碎片意见碰撞、冲突的过程。
碎片化传播为微视频发展创造了条件。碎片化最初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描述,即完整而统一的整体被分割为许多零散的部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指人类的社会关系、精神交往,以及消费形式逐步被分化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碎片化更多地是用来描述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媒体和受众不断分化的现象。微视频的产生也是碎片化传播的结果,因为微视频的时长大多在30秒到20分钟之间,在时长上体现出信息内容的碎片化特征。同时,微视频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用户通过手机等就可以进行摄制和播放,这种内容制作和传播的方式也体现出碎片化特征。正是因为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引导着信息内容向着“短小精悍”的方向发展,互动性强、快餐式消费、低门槛制作的微视频也由此流行。
微视频: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的媒体变革。由于具有拍摄简单、上传容易、传播快捷等特点,微视频满足了大部分受众表达和展示的需求,在许多社会热点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视频之所以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因为它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特点,而其迅速发展也改变了媒体发展的格局。随着4 G网络的快速发展和WiFi技术的快速普及,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微视频发展如火如荼,“两微一端”逐渐向“三微一端”迈进。可以说,微视频正在成为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好端口,成为媒体变革的突破口。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央视逐渐开始重视对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阵地的抢占,不断对新媒体产品进行推陈出新。从早期的央视网开始,到现在的央视官方微博、微信,再到“央视新闻”客户端和2017年年初推出的“央视新闻+”,可以说,央视的媒体融合布局不仅立体,而且全面,为受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媒体资源和信息服务。
央视新闻《V观》栏目可以称得上是央视在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又一创举。2014年11月,《V观》栏目以“V观APEC”“V观G 20”“V观习主席出访”三个系列的独家时政新闻微视频形式在央视新闻客户端亮相,当时累计点击量达到了8.2亿次,并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二等奖。
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V观》栏目分别布局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央视网两个传播平台上。其中,作为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独家微视频栏目,《V观》以独家的时政画面、重要的议程现场和领导人活动全程等有故事、有细节的短视频报道,使用户能在手机上零距离观看到重大时政新闻的现场。
以微视频报道时政新闻,凸显碎片化传播特征。《V观》栏目主要报道高层出访、重大事件等内容题材,而这些题材往往都是以传统的电视新闻、报纸新闻为载体,很少出现在微视频这类新媒体平台上。将微视频应用到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中,《V观》栏目属于首次,因而具有创新意义。例如,“V观习主席出访”“V观澳门回归15周年”“V观G20峰会”等这些重大的时政要闻都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央视网上同步向受众进行传播的。
在制作上,《V观》栏目将电视视频新闻剪辑成许多小视频,每个被剪辑后的小视频时长都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编辑在此基础上,以各个视频的内容来编辑标题,让受众能够更加便捷地选择出符合自己喜好的内容进行观看。如,V观APEC:“建立亚太反腐执法合作网络”和“PPP模式,破解资金瓶颈”都从网络发展与PPP模式的角度,直接呈现了APEC会议的重点内容;V观习主席出访:“习近平:中国始终视澳大利亚为重要伙伴”“习近平:中国是个大块头但不好战”则直接将习近平主席的观点表达出来……这些微视频都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向受众传达了核心内容,避免了受众需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寻找重点内容的困扰。
这种微视频的形式虽然显得较为零散,而且主题繁多,但是适应了受众接受短、平、快信息的趋势,也符合了当前新媒体碎片化传播的特征。因此,从节目形式上来看,《V观》栏目以独家的微视频形式突破了传统,开创了时政新闻表达的“微传播”模式。
时政新闻的移动化传播,引领新风尚。近年来,移动化传播作为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新出现的传播现象,发展迅速。这其中,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传播的移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传播渠道。从传播渠道上看,《V观》栏目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载体,向受众传播信息,体现了其移动化传播的特征,这称得上是时政新闻移动化“微传播”创新之处。《V观》栏目利用央视丰富、权威并且独家的视频资源,独立制作视频进行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引领时政新闻传播模式。
时政新闻的互动化表达,满足新闻的贴近性特征。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呈现出内容同质化、表达方式单一化的特征,因而并未得到受众的过多青睐。但是,严肃的时政新闻并不意味着其传播报道的过程中不需要亲和性和贴近性,在当前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时政新闻表达的贴近性也是节目成功的关键要素。《V观》栏目在新闻标题的编辑和视频的制作方面,都显示出其亲和力和贴近性,开创了时政新闻互动化表达的新模式。
以原创的微视频《初心》为例,视频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政以来追寻的初心,引导人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微视频《节日里,为那些坚守的人们点赞》从标题和内容上就引起了大部分受众的共鸣,引导着人们向节日里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者致敬;《习近平:孩子们悬崖上爬藤条,我很揪心》《习近平最牵挂的人是谁?》等微视频,都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报道,这种代入感无疑增强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互动化表达也是微视频的重要特征。例如,在《V观》栏目中,《带你一“碳”究竟!这颗卫星不简单!》《厉害了,我们的2016!》两则微视频都从画面上采用了卡通、漫画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将主题表达出来,让受众更加易懂,体现了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为了实现与受众的直接互动,栏目还设置了“最新评论”“边看边聊”“听新闻”等模块,让受众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发表评论,或者在不方便观看视频的情况下利用视频录音“听新闻”。这种板块设置直观而生动地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强的贴近性。《V观》栏目在微视频中,通过卡通设计、板块设置、主题选择等方式实现报道的互动化、贴近性,让时政新闻进入了新媒体微传播的新阶段。
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想要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有效、快速、准确的传播,必须要适应新媒体碎片化、个性化的特点,对新闻产品进行创新。央视新闻客户端的《V观》栏目,从内容编辑、视频元素、板块设置、传播渠道等方面都进行了模式创新,将时政新闻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初步具备了时政新闻“微传播”的特征和优势,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特色。
作者系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