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角下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

2017-01-28 10:44吴睿
职教通讯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常态课程体系院校

吴睿

新常态视角下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

吴睿

专业建设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品牌专业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常态的出现,高职院校应当以此为契机,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专业、品牌等概念赋予新的内涵。为推动品牌专业培育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和教育质量等品牌专业建设的侧重点,实现品牌专业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新常态;专业建设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高职教育的新常态应运而生。高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准确认识、主动适应和全面服务新常态。构建高职教育的新常态,并不是对原有教育理念的简单否定,而是根据新常态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教育规律,调整内涵、重塑特色,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在此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尤其是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有效应对经济社会需求的转变,满足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这既是专业建设面临的压力,也是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研究意义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高职由专业而生,伴随专业而成长,专业尤其是品牌专业是高职走向社会的名片和标签。经济新常态决定着高职专业结构调整与教学改革的方向,高职专业建设要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并适应由此引发的各方面变革。依据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高职品牌专业建设,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有利于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建设内容,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

(一)专业的内涵

《辞海》对“专业”一词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的定义是:“高等教育或中等专业院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教育或中等专业院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1]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中对“专业”的解释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2]笔者认为,专业是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形成的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实现课程的科学组合。

(二)品牌的内涵

品牌的英文单词是Brand,源自于古挪威文Brandr,原意是“灼烧”,通过这种方式来区分自己的物品与他人物品。美国学者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认为:“品牌就是区别一个产品与别的产品的特征。”[3]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Fhilip Kotler)这样解释:“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结合以上定义,笔者认为,品牌是一种标志和象征,是一种理念和价值,是优秀和卓越的集中体现。

(三)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品牌与企业品牌不同,企业通过品牌效应生产具备一定功能性的优质产品,而高职院校品牌效应的产品是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质量人才需要通过专业领域的学习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品牌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品牌效应,它会向社会、学生和学生家长传递一种信息,在办学优势、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彰显,会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吸引学生及其家长的关注。品牌效应既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转换为有形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中不断优化。专业的品牌效应是通过在国内外树标杆、找差距打造的具有自身特色,较好的社会声誉,雄厚的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率高、就业竞争力强的专业,该专业在大众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印象,给高校带来了实质性的附加价值,有自带光环的效果。

三、新常态下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的侧重点分析

(一)准确的专业定位:品牌专业建设的灵魂

专业定位是打造品牌专业的第一步,它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是品牌专业组建师资队伍、构建课程体系、调整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出发点。专业定位是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充分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的建设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相吻合,与其所依托的产业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高职院校应依据专业定位,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教学形式上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握自身办学实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二)专业的师资团队:品牌专业建设的支撑

高职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作为支撑作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新常态下的品牌专业师资建设要求专任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又拥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既可以进行理论教学,又可以进行操作技术指导,是传统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体。[4]

品牌专业师资的培养可通过内培加外引两种途径进行打造。内部培养,即采用各项措施提高在校教师专业素养,巩固专业理论,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外部引进,即从该专业领域引入或聘请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行业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利用此类专业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工作岗位需求。

(三)完善的课程体系:品牌专业建设的载体

课程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在专业调研中明确区域经济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定位进行课程设置;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课程组合而成,包括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目标和知识技能点,不同课程能够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品牌专业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相关岗位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各门课程重新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5]同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良好的实训基地:品牌专业建设的保障

设备设施齐全的实训基地是品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坚强后盾,它有利于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品牌专业要做好实训基地的校内建设,打造一批虚拟仿真的校内实训室,改进完善设备设施,实现产学一体化功能,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通过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利用实训条件为企业员工做好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从而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其次,品牌专业要开展与企业的深度产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选择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需要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再次,品牌专业要广开思路,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优势,有效吸纳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强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五)广泛的交流合作:品牌专业建设的提升

拓展专业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开展专业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开拓国际化视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国内交流合作方面,高职院校要以品牌专业为依托,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共建;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要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等;引进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相关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引入《悉尼协议》,对接专业国际认证标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化大学生技能竞赛等途径,提升专业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优秀的教育质量:品牌专业建设的动力

从新常态的视角来看,教育质量体现为高职教育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育质量具体体现在专业的社会服务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方面。一个专业的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及在社会上的影响。[6]优秀的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专业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促进专业不断诊断与改进。

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线,高职品牌专业教育质量指标包括:生源情况方面,第一志愿录取率80%以上,具有完善的吸引优秀生源的政策及举措,生源质量逐步提升;就业情况方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职业期待吻合度高,就业现状满意度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较高评价。

[1]闫丹.浅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J].科技视野,2014(9):44-45.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3]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4]方国银.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塑造策略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5(11):45-48.

[5]刘志峰.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8):30-35.

[6]廖世园.怎样给一个专业打分[N].中国教育报,2017-03-07(11).

[责任编辑 盛 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规划课题“新常态视角下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H201610)

吴睿,女,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专业建设。

G712

A

1674-7747(2017)21-0021-03

猜你喜欢
常态课程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