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芬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
张红芬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许多中职化工学校中,都是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在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较多的专业设备,还需要运用大量的公式。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真正提高化工原理教学的实效。
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综合性、抽象性,对于中职校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因为课程内容涵盖了流动力学、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延伸和细化。因而,对于中职校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难度。若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抗拒心理。另外,该门课程较多的知识点与有限课时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一)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最终目标
在对中职校的化工原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必须遵循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能的原则。在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教学的质量也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要想提高化工原理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在进行“流体流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提问:“一般液体在管道中的实际流动速度是0.5m/s-3m/s,那么在对液体进行长距离运输时,为什么要增加相应的加压泵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设计讨论课程
在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对知识原理的详细全面讲解,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接受和消化的知识量就会显著增加,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负担,还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降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2]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可以将原来单一的教师讲解课堂转变为讨论课,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探索,促使学生对知识更全面的掌握。这样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教研,以便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实验是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体差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一般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会设置专门的实验,并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教学进行细分。常见的实验类型包括演示实验、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等。在实验后,还要根据实验的操作情况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化工原理教学的质量。
(四)保证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简化一些复杂的化工问题。有效的课程设计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除此之外,课程设计还能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内容、流程、方式等,从而提升中职校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设计思路和能力,对于掌握化工原理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化工环境背景”实施教学
中职校的化工原理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生产的结合。[3]中职校的化工原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还要注重实验教学,如有条件应当在化工背景下进行现场教学,如实训、实习基地实践等,要充分利用教室、实验室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化工环境背景”。
职业院校要培养化工行业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化工环境背景”为前提。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论教学上,很容易与实际相脱节,违背了职业院校的根本教学目标。但是技能的教学也不能脱离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容易偏离方向。但是,对于中职校的学生而言,理论的学习往往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一般的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验,而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则可以在实验后再进行集中的讨论。此外,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在理论总结后,教师可以组织二次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六)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设备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化工环境背景”,具有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化工原理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必须以辅助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一些中职校的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滥用多媒体,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包括录像片、课件、仿真模拟和实验演示等。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工原理的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1]梁芳芹.中等职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79):17-18.
[2]田立文.创新中职学校化工原理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3(33):278-279.
[3]刘向东.中职校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创新[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4):31-33.
[责任编辑 王继国]
张红芬,女,江阴市徐霞客综合高级中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21-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