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分析

2017-01-28 10:38:22田开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2期
关键词:椎间植骨自体

田开锋

腰椎滑脱在医学临床中是指患者椎体于下方椎体上向前滑行,正常腰椎在生理上呈现出前凸状态,而骶椎则呈现后凸,以腰、骶椎交界处为转折点,下方的骶骨则向后倾斜。据相关临床资料[1-2]显示,导致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因包括先天腰椎滑脱、外伤以及劳损,经过大量研究,证实其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指出,在治疗腰椎滑脱中采用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具有不同特点,自体骨植骨融合和椎间融合器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均有良好效果,使用自体骨植骨融合在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稍优于椎间融合器融合,但是患者自身保持良好状态的前提下[3-4]。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着重考虑患者情况。本研究为证实上述理论,选取8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相关临床诊断被确诊为腰椎滑脱,除此之外并无严重心、肾、肺等器官疾病;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0~73岁,平均年龄为(66.4±1.6)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6.1±1.5)岁。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变性质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给予术前准备及麻醉工作,并要求患者保持俯卧位于手术台上,根据其实际情况,在患病处打麻醉针;确保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之后,将患处皮肤切开,找到腰背筋膜之棘突间,最后椎弓根螺钉治愈病变节段,完成手术准备工作。

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融合,具体操作如下:在椎隙间将修复好的碎骨置入,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融合器(Cage),并将碎骨粒填入,而后在椎间隙置入Cage,使用加压器将其固定,术后给予其止血处理及相关处理,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观察组给予自体骨植骨融合,具体操作如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刮匙将部分纤维环、上椎体、下椎体之间的软骨板进行刮除,再将修复的碎骨置入椎间隙,使用骨冲夯实,并利用加压器将其固定,给予其止血处理及相关处理,缝合切口完成手术;术后对其实施恢复性用药,如使用抗生素、补液和营养神经药物等,以便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在恢复期间,可以鼓励患者开展康复性锻炼,确保在避免腰部受损的前提下进行。

1.3 研究指标

治疗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JOA评分判定标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等,总分29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5±11.0)min、(310.4±13.6)ml,对照组则为(170.6±16.2)min、(446.1±16.4)m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2,P=0.000;t=40.283,P=0.000)。

2.2 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4.3±1.4)分、(14.2±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6.5±2.1)分、(16.4±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滑脱在临床中又被称为退变性腰椎滑脱,据临床资料[6]显示,该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促使椎间盘产生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且周围韧带松弛,无法正常保证椎间隙,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并出现腰痛或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而部分学者认为[7],导致腰椎滑脱的原因除了年龄增长之外,也包括发育不良、过度创伤以及腰肌劳损等,均会导致人体出现腰椎滑脱,并致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等症状,严重状态则会导致患者失去正常活动能力。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药物治疗已经失去对应疗效,并无法对其进行治愈。而只能通过手术方式来帮助患者滑脱椎骨进行复位,并降低固定来达到治疗目的。椎间融合器融合是由椎间融合器和配件螺钉构成,将其置入人体病变的椎间盘处,能够得到良好融合,从而促使患者椎间盘恢复正常功能。在具体应用中,该融合器具有结构简单、置入简便快速、疗效准确等显著优点,但是相对来说,基于该治疗手段自身特点,在手术中会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且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对患者身体状态造成一定影响;自体骨植骨融合则是另一种用于治疗椎骨滑脱的手段,通过利用刮匙将相关软骨刮除,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对骨性终板造成影响,且通过增加植骨面积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但是相对来说,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自身,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8]。

在本研究过程中,选用80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即: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椎间融合器融合,观察组给予自体骨植骨融合;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130.5±11.0)min<(170.6±16.2)min;(310.4±13.6)ml<(446.1±16.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所讨论的两种植骨融合术,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自体骨植骨融合要优于椎间融合器融方法,但是却对于患者自身体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植骨融合术。

[1]王景宏.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法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疗效观察[J]. 饮食保健,2017,4(2):48-49.

[2]尹清力.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95 例临床疗效分析 [J]. 临床研究,2017,25(3):36-37.

[3]孙彦鹏,史相钦,彭晓东,等. 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105-106.

[4]高小亮,杨晓辉,黄卫民,等.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289-1291.

[5]曲德鑫,廉伟,张璐萍,等. 全腰椎椎体及椎间盘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滨州医学院学报,2017,40(1):24-28,48.

[6]杨北仁. 年龄因素及滑脱程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骨盆参数的影响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2):870-873.

[7]姚绍平,孙先润,李维朝,等. 自体骨加单枚椎间融合器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5):473-475.

[8]冯冬前.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观察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157-159.

猜你喜欢
椎间植骨自体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