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修专业为例
郑建国
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阐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成果,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职业教育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国家中职示范校期间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国际知名车企深入合作,先后开设有“丰田班”“通用班”“北京现代班”等企业冠名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分别进入丰田、通用、北京现代汽车企业的4S店就业。通过校企合作冠名订单班,培养了一批企业用得着、用的顺,符合汽车维修企业要求的汽修人才。
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平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具体实施详细步骤及内容涵盖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选拔
为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提高订单学生质量。在企业和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介绍的基础上,经过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推荐、面试选拔各个流程,校企双方按照标准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冠名订单班,确保有一个较高的起点。[1]
(二)师资配置
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了一批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热爱教师工作岗位,思想素质高,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熟悉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在汽车维修领域有一定造诣的教师作为品牌班级教师进行重点培养。[2]品牌教师要和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时刻关注相关品牌汽车的新技术的运用,了解品牌汽车的发展动态,熟悉品牌汽车相关工作岗位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经验交流。
(三)优化课程设置
冠名订单班的整个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冠名企业车型的专业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职业道德和核心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3]
整个教学计划先由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然后和企业协商制定订单专业课和技能提升课。整个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品牌化车型的专业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职业道德及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计划时间安排为3+1+1模式分配。其中,“3”表示前三年,这段时间学生不分具体品牌化方向,集中授课,主要课程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部分课程;第一个“1”为品牌化班级教学时间1年。这一年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特长及学校实际情况等分成各种品牌化班级授课,教学内容为品牌车型核心课;第二个“1”表示技能提升教学1年,这1年学生到各品牌汽车4S店进行实习,并完成汽车维修高级工考核。
(一)项目教学的经费问题
项目教学经费的巨额投入是学校推行校企合作汽修订单班项目的首要保障。学校引入校企合作项目,也就带来了项目经费问题,项目教学的启动需要按照汽车厂家4S店模式组建专门的项目实训室,以一个班20~25人分为四组进行教学设置和配备,就需要学校提供四辆教学用品牌轿车,四个汽修工位以及相对应的专业教师配备,这些势必都对学校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教学的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教学实施困难
以上项目教学是根据丰田公司、北京现代公司、上海通用公司提供的内容对冠名班学生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只涉及丰田车系或现代车系、通用车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学过程必须使用有关内部教材和专用设备,教学实施针对冠名班而言问题不大,但要推广比较困难。
(三)就业流失率高,培养效果不理想
冠名合作班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冠名的汽车公司培训准员工。虽然每年各冠名班只有20~25位学生的培训量,到冠名企业实习签约率也能达到100%,但实际毕业后在冠名公司就业的学生并不乐观,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不到60%,培养效果非常不理想。
基于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情况,仍需要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道路。
(一)加大政府扶持,加强校企合作,解决教学经费问题
为了解决教学经费不足问题,建议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签订协议,让企业提供部分培养基金或者教学设备;另外,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各项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以及切实加强生产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比例,提高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动力,也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改革。国家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尽早出台激励校企合作的机制,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政府扶持,建立专项基金补贴。
(二)建立多企业合作机制,尽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针对各个企业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教学实施困难的情况,建议建立多企业合作机制,部分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从而保证培养人才的全面性。
(三)合作办学企业适当提高薪酬待遇,减少合作班级毕业生流失
据实际数据,“订单班”学生毕业一年后仍然在合作企业的留存率一般是30%~40%,甚至更少。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合作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不高,实习期间一般为800~1 200元/月,毕业录用后也只有1 500~2 500元/月。这离金蓝领的工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学生的心理期待值以及职业规划差距也很大,学生容易跳槽。另一方面,毕业生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合作企业在这个期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对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容易产生失落感而跳槽。还有个别合作企业的做法更是要不得,每年都不断地接收实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表面上是乐于接受学生前来实习和就业,而实际上只是看中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廉价劳动力,到学生每年的毕业季却都不正式录用实习期满后的毕业生,到企业实习的学生满腔热情,最后只能从新开始。以上只有学校和企业多方面沟通、交流、敦促和协商,合作企业适当提高“订单班”学生薪酬和待遇,对于“订单班”毕业生在企业培训、培养及晋升等方面也予以政策倾斜,在学生实习和就业期间多予以指导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合作班级学生毕业后的流失率才会有所减少,毕业生又才能安心就业。
[1]徐立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调研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4(4):77-80.
[2]张红霞.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3]王路遥.中职“订单式”培养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秦涛]
郑建国,男,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08-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