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
扎囊境内重要历史地名考
达瓦
扎囊作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重要地方,有着许多享誉全区乃至全国的地名,这些地名是我们了解扎囊这一被称之为“智慧之地”的窗口,更能从中了解到很多历史信息、人文故事、地理风貌等。本文对扎囊境内重要的地名做了介绍和考释。
扎囊;历史;地名
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这个被称之为西藏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滔滔江水由西向东迳流,横灌全县。全县各乡村基本以山为界,分布于南北两岸大小不一的六大支沟之中,因此,六大支沟的地名是扎囊县最主要的地名,无论行政建制如何调整和改变,谈到支沟地名,人们就能清楚地确认它的地理指向。本文以扎囊县六大支沟和六座名山为主线,对这一区域重要历史地名进行初步的考释。
1、扎囊
汉文:扎囊 曾写作“扎朗”
汉语拼音:zha nang. zha lang
拉丁转写:gra nang .grwa nang
位于扎囊县南岸西段。“扎囊”一名原指六大支沟之一的扎囊沟,后因县政府坐落于此而成为全县的名称。“扎囊”一名的由来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指“刺树林内”,这是根据藏文“扎玛”(Gra ma金雀花、猫儿刺)一词而来。据说扎囊沟所在地周围,原有大片金雀花刺林,所以称扎囊,穿过刺树林往东的地方地名叫“扎其”,意思是刺树林外。第二种解释为“厂内”或“作坊内”,藏文写作grwa nang。这是根据藏文“索扎”(bzo gra工厂、作坊)一词而来,因为扎囊地方原有制作瓷器的作坊,故得其名。藏语“囊”意为内、里面、家,藏语音译表示作坊的“扎”和表示刺树的“札”读音完全相同,写法略有差异,在现代翻译中,多表示作坊的扎。以上两种说法在藏族学者中各执己见,莫衷一是。第三种解释为,“扎”为古代的姓氏,应理解为扎氏家族统治的地方,分内外两个支沟,分别称之为 “扎囊”、“扎其”。但这种说法尚未找到确切的资料作为支撑,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是第一种说法,这在关于扎唐寺的民谣中也能得到支持。民谣中说:扎唐寺院何处建,扎唐建在刺树上。解放后扎囊沟成为扎囊全县行政中心,沟内知名的历史遗迹有,属西藏中部规模较大的萨迦派寺院-扎唐寺,位于色空西面山坡的古墓群,娘古玛热杂、隆钦热降巴、扎巴温西坚等智者的故居等。从扎囊县城一直往南走,又形成了三个支沟,分别是卓普(一种说法是“协商之地”,说古代西藏地方与尼婆罗发生战事,后在此地协商和好。)、沙普(悬崖之上的意思)、索普(索地上部)。
2、扎其
汉文:扎其
汉语拼音: zha qi
拉丁转写: gra phyi. Grwa phyi
位于扎囊县南岸中段,曾名扎期、扎期溪等。藏语含义可理解为“刺树林外围”或“扎”氏家族统治的外围之地。扎其沟内有四大僧团①西藏四大措巴:乃东县的孜措巴,后藏的藏更堆岗措巴、扎囊县的结林措巴和葱堆措巴。(藏语称“措巴”)之一的葱堆措巴寺,宁玛派著名寺院敏珠岭寺,扎囊宗堡遗址,卡佳古墓群、藏仲石碑等。坐落于扎其沟东北山脚下的葱堆村在藏语中是集市或物资交流会的意思。它的来历是②扎其乡葱堆村桑珠老人采访记2017.1.7。:有一次,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加措前往桑日县境内的曲郭杰寺时生病,多方医治无果,最后向葱堆寺的甲赤坚吉护法神请托后恢复了健康。为了表彰功劳,西藏地方政府特地为充堆寺的甲赤坚吉护法神赠送了坐骑、降神服。从此,葱堆甲赤坚吉护法神的名声大振,每年藏历八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定期举办规模宏大的甲赤坚吉护法神供养法会。法会结束后,来自各地的商贩在此集会,推销各地的土特产,在葱堆寺周围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集市,葱堆之名也由此而得。这也是扎囊县境内继强巴林物资交流会之后的又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物交会。
3、朗赛岭
汉文: 朗赛岭
汉语拼音: lang sai ling
拉丁转写:rnam sras gling
朗赛③多闻天,梵名Vais/ravan!a ,音译为吠室罗摩拏、毗舍罗门、鞞沙门、毗沙门。又作普闻天、种种闻天。为四大天王之一,十二天之一。乃阎浮提北方之守护神。住于须弥山第四层之北面。率领夜叉、罗刹等二神众兼守其余三州。由于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多闻。此多闻天王为印度及西域地方所信奉,然有时亦被视为战胜之神而受到尊崇。一般之形像呈神王形,脚踏二鬼,左手持宝塔,右手捧宝棒。除为十二天像之一外,亦被单独尊崇。又因能赐予福德,故亦为七福神之一。 藏传佛教中多闻天树为财神形象.。岭,意为“财神之地”,因朗赛岭庄园而得名。其地名的由来可归为两种说法:一是大贵族朗赛岭巴的先祖为吐蕃后期的甲巴王(鸟国王),由于其独特的身份,在旧西藏享有相对较高的自治权。随着家业的逐渐发达,庄园规模不断扩大,耗时十二年新建的庄园“面积广大,雄伟壮观,工艺无可比拟,如同财神宫殿一般,因此,取名朗赛岭”④山南地区政协.《山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153页。。另一种说法是,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降服八大鬼神时,众鬼神不愿降服,四处逃散。这时,莲花生突降石雨,迫使它们纷纷逃向河对岸的朗赛岭沟内。出乎众鬼神意料的是,此处的多闻天八大骑士(地方守护神)将众鬼神赶回江北。于是,莲花生大师将它们集中在一处一一降服。总之,因为此地有多闻天八大骑士及其它们的魂山,因此得名朗赛岭”①朗赛岭村旺久老人采访记2017.1.7。。在《朗氏家族史》中说,元朝时期,帕竹多吉白担任帕竹万户长时“新建了颇章岗、充堆扎卡、乃东、纳姆、哈拉岗、汤不切、雀、门喀扎西东、甲唐、加资直古、曲登林、且呷等庄园”②大司徒绛求坚赞著《朗氏家族史》西藏人民出版社 第112页。。此处所指“门喀扎西东”就是朗赛岭的早期地名。如今在朗赛岭沟上部依然可见一座废弃很久的宗堡,朗赛岭村旺久老人说,这个宗堡就叫门喀扎西东。离此处不远的东面坡上,还有一座被称之为朗赛岭旧庄园的危楼,解放前是属于另立门户的朗赛岭一少爷。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也曾光顾于此,并写下了《萨迦班智达赞辞》。如今的朗赛岭沟内共有四个村,即:朗赛岭村、门喀绒村、宗果村、德吉村,属扎其乡管辖。这里的地标性建筑朗赛岭庄园是西藏最古老的高层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封建农奴社会的历史见证。2007年完成了大规模维修,楼内的彩绘和装饰均被修复。
4、桑耶
汉文:桑耶,曾写作桑叶、桑鸢、桑岩、桑伊等。
汉语拼音:sang ye
拉丁转写:bsam yas
桑耶沟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与朗赛岭沟隔江相望。汉语中曾写作桑叶、桑鸢、桑岩、桑伊等。1989年起统一为“桑耶”两个字。藏语“桑”指思考、想,“耶”指无边无际;含义为无边无际,不可想象,出乎意料。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属于扎囊县的有三大溪沟,其中桑耶为最大。桑耶之名的由来说法较为一致。如在《吉祥桑耶自成不变寺志》中写道:“乌仗那大师(莲花生)将天竺欧旦布日大寺神变在空中,说:赞普大人,如果在此新建这样的寺院您是否满意?赞普非常高兴地说,所显现的寺院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你们按此修建寺院并取名桑耶。”③阿旺杰布等编《吉祥桑耶自成不变寺志》民族出版社 2003年第18页。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桑耶寺建成后,比赤松德赞原来想象的还要大很多,因此取名桑耶(出乎意料)。综上所言,桑耶之名就是从兴建桑耶寺后才形成的,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那么,“桑耶”之名形成前,此地应如何称呼呢?让我们来看看在早期历史文献中是怎样记载的。《莲花生大师传驱散心中疑云》中记载了他最初到达桑耶地方的情景:“之后他来到扎玛文布树丛中,与赞普相会,双方之间的交流由使者翻译”④《莲花生大师传驱散心中疑云》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年 第42页。。在《吉祥桑耶寺志》中说:“诸位王臣来到扎玛文布树丛中,为寺院奠基。然而,蕃地各凶恶鬼神心生妒忌,白天所砌石墙,晚上即遭破坏。”⑤阿旺杰布等编《吉祥桑耶自成不变寺志》民族出版社 2003年 第7页。在《拔协汇编》中记载道:“此时赞普居住在扎玛文布树丛宫殿中”⑥德吉编《拔协汇编》民族出版社 2009年 第4页。等等,这些史书中把桑耶这块地方都记载为扎玛文布丛。地名中的“扎玛”即“红色岩石”,因吐蕃第37任赞普赤松德赞出生宫殿所处红色岩石而得名。“文布丛”为因此处遍地生长着被称之为“文布”的灌木丛而得名。至今在哈布日以东广阔平原上还能看到长势茂盛的文布灌木丛。在《拔协》中桑耶沟均统称为“扎玛”,例如“扎玛真桑”、“扎玛嘎秋”、“吉祥扎玛桑耶寺”等。
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以桑耶为根据地,与传统苯教势力斗争中力挽狂澜,大力扶植佛教,亲自主持兴建了西藏第一座具有佛、法、僧三宝的藏传佛教寺院,首创藏人出家为僧的先例,为佛教在西藏站稳脚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桑耶沟内除了桑耶寺外,还有赤松德赞出生地——扎玛真桑宫殿,著名修行秘境——青浦和艾玛龙等。2016年桑耶镇进入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整个西藏成功入选的三个县镇之一。正在新建的拉萨至泽当高速公路从桑耶沟自北至南全境穿越,修通后将会大大缩短拉萨至桑耶的距离。
5、松卡沟
汉文:松卡
汉语拼音:song ka
拉丁转写:zung mkhar
在桑耶沟与松卡沟相隔的那座山角上,远远就能看见有五座白色石塔,石塔西边又是两山相夹的小沟,那就是松卡沟。松卡之名在早期历史文献资料和桑耶寺壁画等中都有记载,但是因何而得名或松卡一词如何释义,在书面资料中未见有记载。于是,最好的办法是奔走于当地老人家中,以期获得先祖传言。果然不出所料,在当地确有关于松卡地名由来的说法。扎囊县阿扎乡阿扎村现年90岁的扎西洛布老人讲述了关于这地名由来的故事。他把松卡一词的藏文拼写成bzung vkhar,即抓住、挡住的意思。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大喇嘛骑马赶往这个地方时,从前方突然飞起了一只秃鹫,受惊的马无法控制,像疯了一样驮着大喇嘛跑过来时,当地的一名放羊娃奋力抓住了缰绳,将马控制在此地。因此,大喇嘛非常感激,给与这位放羊娃丰厚礼品的同时,给当地赐名松卡,意思是抓住(马的)地方”①阿扎乡阿扎村扎西洛布老人采访记2017,.1.9。。扎囊县扎其乡朗赛岭村现年87岁的旺久老人却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他认为“松卡”在藏文中应写作“zung mkhar”,即“松”为一对、两个的意思,“卡”为房子、楼宇的意思。也就是说:“松卡就是指与桑耶大寺相邻的楼宇”②扎其乡朗赛岭村旺久老人采访记2017.1.7。。他对松卡一词的藏文拼法与史书上记载的一致,但在历史上松卡地方究竟有没有与桑耶寺相邻的楼宇呢?虽然老人对此不置可否,但在《五部遗教》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赤松德赞法王时期,一共兴建了三座寝宫,分别是达芒贵宫,松卡马芒夏扎宫,桑耶南边纽玛色康宫”③吴坚林巴掘藏《五部遗教》民族出版社 1985年第148页。,依此看,确属言之有物,笔者认为是至今松卡一词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松卡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迎接莲花生大师的地方,也是从江南到桑耶的重要渡口。松卡石塔是至今保留完好的吐蕃时期重要宗教遗物、艺术作品,成为松卡沟地表性建筑。
6、阿扎沟
汉文:阿扎
汉语拼音:a zha
拉丁转写:sngags sgra ,lnga sgra
从松卡沟继续往西走,经过约20分钟的车程,就到一个非常开阔的地方。这就是扎囊县江北三大沟之一的阿扎沟。如今这个沟刚好划成为一个乡。从路牌、门牌、宣传标语等上来看,阿扎一词藏文写法不太一致。出现了rnga sgra. lnga sgra. sngags sgra等等。当地扎西洛布老人认为阿扎一词应当拼写成“lnga sgra”,意思是“五声”。说:“历史上在阿扎寺周围先后出生了五位名字中带有益西的人。他们分别是:努·桑杰益西,噶热·西热益西,康珠·益西措杰,沙热·甘丹益西,群宗·顿珠益西,因为能听到五个称之为‘益西’圣人的佛音,所以称之为阿扎”①阿扎乡阿扎村扎西洛布老人采访记2017.1.9。。然而阿扎寺的一名近五十岁的香灯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阿扎应该拼写成“sngags sgra”(意思是密宗音),说:“努·桑结益西当初建此寺时,周边响起了密咒声,后来在此寺修行的诸位高僧在密法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成就,阿扎一名由此而得”②阿扎寺香灯师采访记2017.1.9。。其实,此沟目前被称之为阿扎乡是因为解放后人民公社、乡政府建在阿扎村而成为整个乡的名称。能够包含整个沟的历史地名应当是乍“sgrags”或写作“sbrags”或“sprags”,对这一名称虽未见有可信的词义解释和由来说法,但确信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了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曾驻于“乍之夏拉宫”(sbrags kyi sha ra)③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第16页。。《智者喜宴》记载吐蕃时期划分五茹情况时说:“东至沃卡秀巴本顿,南至玛拉山脉,西至续尼木,北至乍之林玛格普(sbrags kyi glang ma gur phub),以拉萨小昭寺为中心,为卫茹”④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藏文),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在《五部遗教》中说:“在乍央宗秘境处,为法王赤松德赞与聂僧人赤美达夏授予灌顶,喜见本尊,降服鬼神,大兴善法”⑤《五部遗教》民族出版社 1985年第128页。。在《莲花生大师礼赞七集》中也多次出现“乍”这一地名,如:“努桑结益西在乍央宗修供大威德本尊,依靠神力,在岩石上钉下木橛”⑥掘藏师吴坚德勤林巴著《莲花生大师礼赞七集》雕版经书 第47页。。著于十二世纪的《弟吴宗教源流》中记载了赤松德赞三儿子继位和逝世的历史事件,文中说:“(赤松德赞)年满十三岁时父亲去世,随后继王位十八年,于41岁羊年秋在乍上部逝世”⑦弟吴贤者著《弟吴宗教源流》1987年 西藏人民出版社 第359页。
在此沟内,由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乍央宗、宗古崩修行洞,仙女康卓益西措杰出生地和供奉她的寺院等诸多胜迹,也是扎囊县重要的旅游风景区。现在有把阿扎写成藏文“rnga sgra”,并按词义将其解释为“鼓声”是近来才出现的新写法。
1、哈布日
汉文:哈布日 也有写作“海布日”
汉语拼音:hai bu ri
拉丁转写:has bo ri
哈布山位于桑耶寺西南侧,虽不及西藏无数高山险峰的雄伟与壮观,但仍不影响它作为西藏四大名山(即拉萨药王山,泽当贡布山,贡嘎甲桑秋沃山,桑耶哈布山)之一。每月的吉日良辰,都有无数善男信女沿着顺时针方向绕山转经,从不间断。日积月累,各山脚都踏出了一条转经道。哈布日之所以尊为神山以及它的名称的由来,与莲花生大师降服鬼神一事息息相关。据说:公元八世纪中叶,寂护法师、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三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兴建桑耶寺的大计时,不时遭到当地鬼神的干扰。莲花生大师使出法力,强制降服这些鬼神。诸鬼神慎于法力,纷纷逃亡东面的山上。鬼神们使出浑身解数跑到山顶时,谁料莲花生大师早已等候在那里,在那里个个予以降服。由于众鬼神逃至山顶时,个个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此山得名“哈布日”(喘气山)①此段故事由桑耶村次仁桑珠老人讲述2017.1.4。。
在绝大多数文献资料中,对哈布日的称呼都是一致的。如今在民众中也不存在第二种叫法。但在较早时期的个别文献中出现了不同的写法。如在《弟吴宗教源流》(122页)中写道:“在卡布日(kha bu ri)之脚,鲁黑达河岸(指雅鲁藏布江),扎玛拉中间,梵天之源,度母亲临过的这个地方,仿照天竺那兰托,新建了桑耶寺”②弟吴觉赛著《弟吴宗教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122页。。由奈吴班智达著作的《祖先流传语花串》中又写成:“鲁黑达河边,戴布日旁(tal sbo ri)旁”③奈吴班智达著《祖先流传语花串》西藏古籍出版社2005年 第20页。等等。那么,“卡布日”、“戴布日”等说法到底是最早时期的称呼还是什么,有待其他更多资料来佐证。笔者初步分析来看,早期手抄本在抄写和雕版过程中因字形相近而出现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桑耶寺镇寺之宝释迦牟尼石像是从哈布日山上雕造而成后迎请至桑耶乌孜主殿内,山上还有吐蕃时期三大译师灵塔和寂护灵塔等。
2、桂噶拉
汉文:桂噶拉
汉语拼音:gui ga la
拉丁转写:rgod dkar la
在桑耶寺北部沟底,有一座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山叫桂噶拉。在通往桑耶的道路、桥梁等修通前,桂噶拉是从雅砻、桑耶等地前往拉萨,从拉萨去往泽当等方向的最便捷之道(途中必经的山峰)。过去从拉萨出发前往泽当方向的贵族、活佛等都选择从达孜县经过桂噶拉山走到桑耶,再从桑耶乘木船或牛皮船到江对岸的扎囊或泽当等地。同样,从措那、措美、曲松、隆孜、乃东、琼结等地去往拉萨的也把桂噶拉山道作为不二的选择。可以说,这条道是连接拉萨和山南的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桂噶拉也因此成为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山。由于这条山道非常有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记录。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两批外国 “考察”使团选择此道从拉萨来到山南。1935年末,“从拉萨途径桂噶拉山来了一批外国人到泽当。他们中有英国军官一名,助手三名,翻译贝尔大臣,还有15名锡金人”④西藏自治区政协《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54页。。又如,在1838年“德国人5男2女和向导钦绕贵桑从拉萨翻越桂噶拉山来到泽当”⑤西藏自治区政协《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55页。。可以说,无论是政府官员、寺院高僧、平民百姓甚至外国人等,不管是为了赴任、巡查、收税、交税、支差、朝佛、经商、探险、游历等都选择从这里经过。在《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志》中介绍了六条从拉萨至各地的商贸通道,其中就有“拉萨经由达孜宗翻越桂噶拉到桑耶,再乘渡雅鲁藏布江至乃东县”①《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志》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年 第48页。这条道。那么,桂噶拉地名的由来是怎样的呢?正如西藏地名中有不少与本地动物相关一样,桂噶拉的意思是“白色秃鹫山”。在桂噶拉山上有一块巨型岩石,呈白色,形状恰似一只俯卧者的秃鹫。当地百姓说:“这条道最开始是有一只白色秃鹫指引的,后为方便行人,它化身一块岩石,千百年来一直向旅客指路”②桑耶村次仁桑珠老人讲述2017.1.4。。据说这条道路是非常神圣而不可污染之道,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法:不允许犯人从这条道经过。
3、甲嘎日
汉文:甲嘎日
汉语拼音:jia ga ri
拉丁转写:rgya gar ri
甲嘎日位于扎囊县阿扎乡措杰林村东面,与周围的山峰相比属于这一带最高的山峰。因为高,所以在民间流传一种夸张的说法:在此山顶上可以看见甲嘎(印度)。因此,山名叫甲嘎日,即印度山。作为神山,在此山上,据说有多吉帕姆佛母的修行地,有一百零八座天葬台、一百零八口泉眼等。山脚下有很多坍塌的石墙,当地老人讲:“那个废墟叫贡巴江果(寺院废墟),很早以前在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各有一座寺院,后来两寺之间发生争斗,互施密咒,结果两败俱伤,成为一片废墟”③阿扎乡措杰林村现年80岁的群培老人讲述2017.1.8。。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考证这片废墟是否为没落的寺院。却因它处在当年佛苯斗争的核心区域桑耶附近,因此,给人以可能为遭遇排斥的苯教寺院的无限遐想。如今每逢干旱时节,附近村民来到废墟旁,煨桑祈福,请求降下及时雨。与此同时,在甲嘎日对面的觉木拉日神山上,也有阿扎寺僧人吹奏法号、唢呐,举行求雨仪轨。
4、门日
汉文:门日
汉语拼音:men ri
拉丁转写:sman ri
桑耶寺北面约600多米处有一座山角朝向哈布日的山,此山被认为是赤松德赞的魂山。山名为门日,可译成“药山”。缘何获此地名呢?据桑耶村次仁桑珠老人说:据传在此山中隐藏有无数的珍贵药物,世界末日来临时可以取来挽救人类。在民间还有种说法是:山中有丰富的矿藏,历史上从此山中挖掘过很多金矿。
笔者注意到位于山角的那家农户,至今仍叫“色汤沃”(金子坝)。门日山脚流淌着桑耶普曲河,河岸两边长满了刺树林,刺树林与农田间是绿色的草坝,“色汤沃”家就坐落于草坝上。据说,这就是当年从金矿中筛出金子的地方。老祖宗们把矿粉撒到草坝上,然后用水冲洗,矿渣被水冲走,金子沉入草丛中,这样就能轻易地捡到金子④桑耶村次仁桑珠老人讲述2017.1.4。。不管怎样,这座山上有很多宝藏的说法是由来已久的。我们课题组一行爬到山上时,到处都能看到挖了很深的洞穴,起初我们还以为是被盗掘过的墓葬,随后又在山腰上看到探矿后留下来的30余米长、1米多深的探矿挖痕。山脚的小坡上有一座称之为“萨鞄曲登”(地形塔)的佛塔,据传是当时赤松德赞等人查看兴建桑耶寺地形的地方,此塔于2016年由次仁桑珠老人出资重建。离此不远的一块田间,还有一座大佛塔叫“椎唐崩巴”(商议坝佛塔)。传为寂护法师、莲花生大师、赤松德赞赞普三人在此正式商定了桑耶寺建寺的决定。
5、格杰日
汉文:格杰日
汉语拼音:ge jie ri
拉丁转写:dge rgyas ri
在桑耶寺西面有一座自南至北五峰耸立的山,这五峰被认为是“五方佛”①“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连着此山的最南边,有座朝向东边的小山叫格杰日(藏语中是善业发达山的意思)。此山形似吉祥长寿瓶,被认为是善业发达之圣地。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等新建桑耶寺的同时,赤松德赞的三位妃子在周围各修建了一座寺院,其中卓萨·强秋珍兴建的寺院就坐落在格杰日山脚,因此取名“格杰厘玛林”(善业发达鎏金法苑)。过去,无论是政府派来的大员,还是高僧大德,来到桑耶寺时都有首先去格杰厘玛林朝拜的习俗。如:1816年,按照西藏地方政府的指派,噶伦夏扎·顿珠多吉前往桑耶寺负责寺院维修工程。刚到桑耶,他“没有去住地歇脚,说要到善业发达的寺院朝拜。随后来到格杰厘玛林寺,并祈祷祝福”②阿旺杰布等编《吉祥桑耶自成不变寺志》民族出版社 2003年 第162页。。
据说,该寺院有很多独特之处,如石墙中浇筑了铁水,自然供奉净水的水井,替圣香的松树和莲花,替圣果的桃树,替圣乐的钟铭等。不幸在文革动乱中彻底破坏,目前难觅其宗。
6、芝芒归赞日
汉文:芝芒归赞日
汉语拼音:zhi mang gui zan ri
拉丁转写:sbre mong vgul btsan
在扎其乡宗果村上部东南角,有一座非常高的山峰叫芝芒归赞山。其名是由多个词组构成,藏语中“芝芒”是松鼠的意思,“归”为动,“赞”(btsan)是居住在山野中的一种护神。此山被认为是当地众多土地神中最重要的保护神。每年都有山那边的琼结县却(vphyos)村百姓和这一边的朗赛岭沟百姓煨桑供养。芝芒归赞山名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文成公主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来到此山顶上。到山顶时不幸流产,松鼠般大小的胎儿落地后挪动了一下身体,立即死去。随后转生为当地的赞神”③扎其乡朗赛岭村旺久老人采访记2017.1.7。。
芝芒归赞地名也由此而得。意思是,“松鼠般大小的胎儿挪动一下身体后变成了赞神”。于是,公主十分伤心,虔诚祈祷:“愿赞神得到山前山后所有百姓的供养”。因此,这一供养习俗至今仍在传承着,这既是对地方保护神的敬仰,也表现了对文成公主的爱戴。
【作者:达瓦,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编:敖超)
;K06<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
;ISSN1004-6860(2017)01-00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