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青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
四川省绵竹市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官青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费的方式也逐渐普及,农村电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本文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对绵竹市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阐释,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推动绵竹市农村电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其它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经验借鉴。
农村电商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研究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费的方式也逐渐普及,电商发展迅猛,2015年,“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开始实施,农村电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可谓日益强劲。农村地区的农民借助互联网工具,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推动下,探索出了多种方式,爆发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比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淘宝村”、“电商村”。然而,在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这股热潮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绵竹是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一个县级市,辖20镇1乡,总人口50.5万,农产品资源丰富。绵竹市以惠农增收为目标,以建设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通道为路径,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过充分的考察、调研,绵竹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绵竹市于2015年成立了互联网+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并从全市各部门、乡镇抽调骨干组建了“互联网+”办公室,为全面协调推进绵竹农村电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领导和组织保障。成立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协会,发挥了规划、协调、整合、自律及抱团发展的作用。
当地还建设成立了由电商展示体验中心、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绵竹市服务中心以及电商集聚中心组成的电商孵化园区,为本地的电商从业者、电商创业者提供了集展示、体验、集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以绵竹市九龙镇为空间依托,打造了一个互联网+农业的孵化器,在农资流通、育种育苗、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实施程序化和互联网的管理,实现农业3.0的保障要素的融合集聚。
为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绵竹市——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农村淘宝工作,在全市各镇乡设立的52个村淘站点也同时开业,不仅能让广大农村群众便捷地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在家门口就买到物美价廉、不满意可退货的商品,还能把“绵竹造”的各类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绵竹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德阳实施后开业的第一个县市,2015年双11当天,全市52家村淘站点交易总额达413万元,成为四川村淘“双十一”成交总额冠军。绵竹市于2015年11月启动农村淘宝时共招募合伙人52名,设立了52个村淘站点,但现在这一数量已减少至38人。绵竹“村淘”负责人表示,本市农村电商市场目前仍处于培养消费习惯的阶段,综合市场现状考量,合伙人维持在40至45人的规模更有利于发展。
同时,绵竹市建成了以菜鸟物流为主体的农村物流体系,以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突破了以往物流进村难的困境,解决了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绵竹市在借助“互联网+”这股东风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当地农民的电商意识还有所欠缺,对电商认识不足,对当前农村电商的政策、环境、技术流程缺乏充分认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绵竹引入村淘,有很多干部群众都不理解,认为是加速了消费外流,对本土商家形成了挤压和冲击,这种情况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工业品下行是农产品上行的基础。
由于电商意识的缺乏,也导致了农民电商知识的匮乏。2015年底,“农村淘宝”开通汇集土特产品的乡甜频道,绵竹市随即启动了第一轮招商,最后却没有一家企业和一个合伙人具备入选资格。因为许多农村淘宝合伙人由于电商知识及技能的欠缺,还停留在咨询如何开网店的起步阶段。
不注重塑造农产品电商品牌,只是呆板地借助互联网技术,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这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落后的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在农产品电商中仍然大行其道。大多数商家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一定会供不应求,或者过分强调短期利益做一锤子买卖。在互联网时代,市场不缺产品,在功能都能被满足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的,产品变成了他们展示品味的方式。绵竹阿里村淘团队在筹备2016年村淘年货节时,想方设法把所谓“绵竹造”的农产品搜罗了一遍,发现能拿得出手的屈指可数,主要问题就是农产品缺乏品牌与推广。因此不能因为品牌塑造及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就选择放弃,这种短视行为势必会使农产品电商的道路越走越窄。
农产品质量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等标准来进行衡量,但由于缺乏准入门槛,认证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很多不具备资质的认证企业大量存在,以至于出现只要缴纳一定认证费用就能获得许可认证。通过电商进行销售的农产品,不论是否真正达到有机认证标准,只要冠以绿色、有机等概念,就能获得大幅度溢价。面对不断成熟的消费者,如只是一味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而不注重提升产品品质,让消费者所见并非所得,花了冤枉钱,这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的方式终究是行不通的。绵竹真正能通过互联网走出去的农产品少之又少,此外,网销生鲜农产品,在宰杀、分割、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也都面临难以保质保量的问题,因此急需培育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品质好的农产品,只要农产品质量有了保证,网销入口和通道就水到渠成了。
针对绵竹市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同时,以当地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待业青年、基层村干部等为对象,通过例如签约培训、开业培训、年货节培训等分类培训来更新观念,通过能人带动来引导观念,培养绵竹农村草根电商人才队伍。政府可以尝试建立绵竹农村电商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师资、服务购买、考核激励等模块,培育农村淘宝合伙人,并通过考核淘汰机制逐步提升合伙人的质量,由他们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参与农村电商实践,实现传帮带、供求信息发布、农产品上网等。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保障农产品的质量,这是农村电商长期发展的关键。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早在2013年就开始投入使用,该系统由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平台组成:政府监管部门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全过程等实施监管;企业通过信息录入,进入系统的企业产品获得唯一二维码,系统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全程追踪;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网址、手机短信发送追溯码、扫码等方式查询农产品信息。
全过程保障网销农产品的质量,就要不断扩大绵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覆盖范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并规范各类农产品的认证,设立准入门槛,规范认证机构的资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市场从来不缺产品,缺的是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引导加强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加快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不断创新包装,广泛使用新媒介,将当地土特产更多地纳入地理标志,打造地域品牌,这样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优势,还能提高当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形成良性互动。
品牌的建设与推广,线上推广远比线下推广效果更快速更节约成本,绵竹现有的只是零散的农产品,还没有较强的农产品品牌能支撑整个区域的形象,所以有必要进行整合,并形成关联的类别体系,如水果类、手工食品类、干杂类、山货肉制品类等地域品牌,并广泛利用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和诸如大众点评之类的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来实现品牌的推送和传播。
农村电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互联网不是救世主,农村电商也不是万能的,农产品销售要想借助“互联网+”的这股东风,必需要在人才建设、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样才能搭上互联网销售的快车,让农村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1]张君,张静中.陕西省农产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12).
[2]钟诚,罗小凤.关于农村电商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J].电子商务,2016(12).
官青(1989-),女,汉族,四川绵竹人,硕士学历,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