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颂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 510000)
新时代下歌曲创作的思考
刘 颂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 510000)
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审美的提高,再加上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我国的歌曲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歌曲。同时有些音乐歌曲由于其自身创作原因,使得人们对它评价褒贬不一。因此,本文就新时代下歌曲创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刻的论述,以供广大作曲家参考。
新时代;歌曲创作;问题;音乐修养;民生;正能量;创新
歌曲创作是一项高难度的艺术表现活动,但它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独立存在。歌曲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它作为一项艺术活动,必然要有助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所以,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期,我国的歌曲创作,必须从社会实际发展特点出发,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特色,引领时代精神,彰显时代主题。
歌曲创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活动,它与其它的艺术活动一样,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作支撑。即便在新时代,作曲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歌曲,也必须不断累积丰富的音乐知识,努力增强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及其它艺术修养。一个音乐修养和艺术修养不深厚的作曲家,即使能即兴创作出不错的歌曲,但必然不能长远的发展。因此作曲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与创作技法,增强自己的音乐修养。同时作曲家还要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为歌曲创作做好知识铺垫。只有这样,有了深厚的创作底蕴,才能逐步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歌曲在激发人民的团结意识,增强群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炮飞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国泰民安的今天,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能激发出人们心底的的美好愿望,给人以积极的勇气和进取的力量。相较于绘画、雕塑等其它的艺术活动,音乐歌曲更贴近于普通的大众生活,也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新时代的作曲家不应该只一味地从自我感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创作,而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歌曲的这种特性,将音乐歌曲创作与民生话题联系起来,在音乐创作内容中适当的反映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平常人的真情实感,赋予音乐歌曲以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与积极奋发的时代精神。新时代下作曲家应该不断通过描绘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景,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纵观我国历代有名的音乐名作,很多都与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密切相关,所以它们才能长久地被人民群众传承下来。比如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老师创作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我属于你》、《爱我中华》、《大地飞歌》、《辣妹子》等,大都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蕴含着丰富的爱国爱民情感,非常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才爱到大众的广泛喜爱。再比如施光南老师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主副歌形式,展现了我国广大农村的风貌,讴歌了改革开放后,祖国大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社会景象,一直到现在,还被许多音乐爱好者传唱。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歌曲创作事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原创歌曲的急剧减少,也成为许多音乐界人士共同关注和担忧的问题。歌典创作与其它艺术活动一样,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他人歌曲的模仿与翻唱上。这也是为什么现今许多电视节目,选秀比赛不断,却鲜有选手能够长久走红的原因。因为这些选手大多翻唱别人的歌曲,缺少自己的原创作品,观众已经对那些翻唱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不可能对其持久关注。要想确保新时代我国歌曲创作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广大作曲家必须努力地革新歌曲创作理念,不断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原创作品。一方面,广大作曲家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社会基层,经历了形形色色色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他们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他们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创作话题。广大作曲家要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观察人民群众的生活,同人民群众进行深刻的交流,在沟通交流中积累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作曲家还要积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作曲家的创作优点和创作经验,博采创长,并将其进一步创新发展,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歌曲。比如金湘老师在1981年创作的《子夜四时歌》,就是从我国传统《乐府诗选》之《晋宋齐辞》篇中得到的创作灵感与创作素材,并融入了强烈的中国古曲气息与民族音乐神韵,开启了金湘老师本人具有中国古典乐曲风格的歌曲创作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是一个思想开放、个性张扬的时代,同时由于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以及音乐歌厅的出现,全国的歌曲创作事业十分繁荣,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是很多作曲家过分注重抒发自我内心情感,忘记了文艺作品应用的时代责任感,有的歌曲甚至文化与道德感双重缺失,从而饱受人民群众非议。比如有的歌曲,片面宣扬消极观念,突出享乐主义,不尊重女性;有的歌曲穿着标新立异的外衣,“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最应该受到怦击的就是一些低俗网络歌曲,因为制作门槛较低,很容易鱼龙混乱,在互网上肆意传播,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健康思想,有的甚至严重背离社会公德,公然挑唆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被国家文化部门统一要求下架。因此,新时期的作曲家应该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要有基本的道德感,积极发扬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宣传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在创作歌曲时,作曲家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声音,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融入一些积极因素,努力借助歌曲传播社会正能量,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比如由刘诗召老师创作的《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虽然歌词通俗易懂,但整首歌的主旋律舒缓温暖,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真情,其倡导的歌曲主题“奉献爱心”也较为积极向上,所以当年在春晚上播放后,被许多人喜爱并不断翻唱。再比如,我国的经典曲目《梁祝》,虽经历代传承,但仍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其旋律优美,更因为《梁祝》宣传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符合中国人民大众的基本道德观念,所以才会不断受到人们的吟唱。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广大作曲家也应该从时代发展特点出发,将歌曲创作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彰显时代主题。并坚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歌曲创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
[1]段建淑.浅谈新时期歌曲创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15,(19):148.
[2]王恩勤.创作思路多元化——读《新时期艺术歌曲集锦》[J].人民音乐,2016,(10):94-95.
[3]王建新.新时期下主旋律歌曲创作的新思考[J].大众文艺,2012,(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