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017-08-20 21:54:40贵州师范大学550001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瓶子传统

龚 萍 (贵州师范大学 550001)

设计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龚 萍 (贵州师范大学 550001)

与所有事物发展一样,设计艺术的发展史就如同瓶子的层层套加,思想理念不断跳出瓶颈,创新丰富。但是,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在面对新潮流,新概念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时常回归传统,寻找历史留给我们的精髓与财富。设计艺术是一门极其重视历史文脉传承的学问,所以,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尤为重要。当今设计师或艺术家都很重视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之观点也各有思考。不同观点理念在实践到实际设计项目中的时候,会运用到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结合方式不同,效果和价值也不一样,对于这个问题也具有很大的探讨意义。

套瓶理论;研究形势;表现方式

一、“套瓶理论”提出

当一种文化或是个人成就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继续向前就会显得越发困难。人们常说的“瓶颈”一词,也就对这种现象的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描述。由“瓶颈”一词,让我想到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

无论是对于一种文化艺术还是某个个体的人生经历,其发展过程就如同是一个瓶子套一个瓶子一样慢慢累积而成。就如同著名的俄罗斯套娃,由里向外一层一层叠加。发展阶段不同,我们所处的瓶子不同,能够看到的景色和可供活动的空间也不同。而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就如同是给我们所处的瓶子填铺沙子一样,走得越远,铺撒的沙子越多。可是,随着瓶子越填越满,我们越站越高,当我们再次抬头仰望的时候,能够看到的天空却已渐渐逼近瓶口那窄小的一隅了。这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发展可以说是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状态,于是我们就会想要探索新的空间,渴望跳出瓶颈。

所有事物的发展就在这不断的跳出、跳进再跳出之间循环往复。然而,不管是跳出还是跳进,那些你曾经奋斗于其中的瓶子,你永远都不可能摆脱他们。即便是从它们的束缚之中跳出,但不能忘了,你和它们还在另一个大瓶子里面。而这时候,他们的存在似乎就变成了沙子的作用,帮你填补一部分空间,让你更快的在新环境中成长壮大,越站越高。

姑且就将这种发展规律称为“套瓶理论”吧!其实说的更通俗点的话,就是在阐述昨天、今天、明天的联系发展的问题:昨天的积累造就了今天,跳出今天,才能触摸明天。这种观念用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话,应该就是在回答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了。

在精神生活越来越受重视,生活品位越来越讲究的今天,艺术与设计迅猛发展。大到园林建筑甚至整体城市规划,小到家具雕塑或是琳琅小配饰,各种理念的设计艺术无处不在。也正是由于这种空前的发展景象,艺术家或是设计师们想要从这洪流般的思想概念中跳出而独树一帜就显得尤为困难。可以说,这种现象也是对我刚才讲到的“套瓶理论”的一种生动的验证吧——任何事物越到发展高峰期越是逼近瓶颈,目前的设计艺术发展状况也是如此。那么,到底应该如何从普遍中跳出?我们就要回归“套瓶理论”给我们的启示:要想发掘一片新天地,我们要有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与毅力;但是向前看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曾经走过的路和看到的风景,是它们造就了现在的你。直接反应在设计艺术学的角度,那就是:要想在现代设计中创新,一定要时常回望传统。

二、设计艺术学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研究形势

设计艺术领域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个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人们对它的关注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必要。与经济发展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不同,我认为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更加需要重视其本身整条历史文脉的传承。设计艺术是门非常感性的学科,拿现在流行的话讲,它就像是一个喜欢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台下看书的文艺小青年。一个出色的设计艺术作品,它需要文化底蕴的衬托,否则它就变成了一项机械的工程。所以,对于艺术设计而言,传统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撑起我们探索现代的基石,它还会贯穿在我们当下的创作和欣赏的每一个方面。

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对于传统和现代相互关系的讨论,核心问题就是传统的分量和位置在现代中该如何来摆。对于传统处理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当今设计艺术文化的不同风格理念。我认为每一种思想流派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独尊某种观点的做法并不可取。对于这种文化意蕴甚浓的学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才是最理想的。

而且,设计艺术文化发展到现在,对于传统和现代相互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比较成熟,也形成了一个比较理性和正确的探讨氛围。也就是说,我觉得现在的艺术家或设计师所提出和支持的观点或理论,几乎不存在说是根本错误或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创作者现在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于现代设计而言,传统的东西一定不能忽视。所以,无论是热衷探索传统和现代的共同联系,还是偏好发掘二者之间的相互区别,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方式

既然不同的理念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那么,与其说探讨各种观念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不如去探究观念表达的具体方式。设计艺术中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最后的表达效果和设计艺术价值。

从大的方面讲,设计艺术中传统和现代结合基本从两个方面表现:一是外在形制模仿结合;二是内在思想文化的交融渗透。不同的结合方式在表现效果和底蕴深浅上都有不同,但我的观点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当和谐兼容,不能武断的定义哪种方式低级那种高级。在设计中,直白和隐喻同样重要。下面我会对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不同表现方式一一进行分析。

1.外在表现形式

外在形式的结合目前来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元素的完全(或高仿)引入,一种是将传统元素再设计。

前面的一种情况我们可能比较常见,例如现在很多文化衫印上传统喜字、京剧脸谱、中国神话人物,传统建筑、汉字书法等。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引用的传统元素基本或完全保持原貌,有很多传统图案直接就是复制过来的,它们被作为装饰亮点安插在现代事物的基础底衬上。这种结合方式应该说是最为简单直白的,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不可能很多,但有一点,其商业的可操作性和利用性很大。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而言,这种方式最具直效性和规模性。很多设计师对于这种表现方式可能会很不屑,但我不得不说,它的存在依旧具有价值。或者说,传统和现代以设计的方式结合,这一阶段必须要走,虽然初级,却是重要的渡和铺垫。

谈到第二种——传统元素再设计,这种表现形式现在似乎很流行。我们有时在欣赏一些设计作品的时候,猛一看似乎看到了某种传统元素的影子,可再仔细看又怀疑自己看错了,因为你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传统符号。实现这种表达效果的具体方式就是对某种传统元素的特征进行提炼,将之夸张或抽象变形之后形成自己的设计。

例如京剧脸谱,若只是提取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脸谱上的颜色,大致按照原颜色比例进行绘画再创造,那么那种传统元素若隐若现的效果就有了。与第一种直接引入的方式不同,这种表现手法明显更具设计感和创意性,当然这就对于制作者和欣赏的人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要求了。

提取青花瓷颜色图文以及质感特征,经再设计成为时装;京剧脸谱、道教八卦结合现代材质与审美,制成手表、配饰。

(2)内在表现形式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内在思想文化上的交融渗透应该是最深表现形式了。这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就是效果隐晦,从全局出发。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进行现代设计的时候,结合传统思想文化哲学中的某种观念,并以这种观念掌控设计全局。最后完成的作品可能很难找到传统元素的影子,但你若仔细观察思考,就会发现作品整体至始至终都在倡导某种传统思想理念。最容易理解的就是现代设计中风水学的应用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现代设计与自然问题上的表达。

无论是那种表现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之间的关系似递进,有时也并列。从当前情况来看,几种方式都有他的追随者,设计师们各有各的偏好和擅长。对于内在文化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可能能够完全参透的人不多,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探究。或许,最完美的状态应该就是几种形式综合运用于设计之中,那样的传统与现代才算是最紧密的结合吧。当然,即便不能做到如此,能够在一个方面做精也是不错的。但不管是精于哪一种方式,作为设计者而言,我们都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要有文化的价值,可以是设计艺术价值,也可以是简单的传统文化传播价值。否则,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或许也有它的风韵,但却不能体现出设计。就好像将现代家居搬进一个古代的房子里面便说成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一样,这种生硬的做法就毫无意义了。

四、结语

回归套瓶理论,艺术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就好像是不同层的瓶子。层层嵌套的瓶子就如同循环更迭的传统与现代:过去的是传统,当下的是现代,等到了一定阶段,曾经的现代又变成了传统……现代就是套在传统外面的大瓶子,无论它走到哪儿,传统必定相随。所以,若想在艺术与设计的学习探索中进步,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一定要不断继续下去。

《2010上海世博会空间》.唐艺设计资讯集团,2010,P14- P21.

龚萍(1989.10- ),女,汉族,湖北随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瓶子传统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国画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28
瓶子赛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8:52
瓶子赛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石材(2020年2期)2020-03-16 13:12:5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