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沈阳城市学院
普通高校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浅析
刘晓宇
沈阳城市学院
本文将中国建筑史课程授课常用的方法做以总结分析,同时结合建筑学其他课程对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中国建筑史;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凡是开设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均将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列为核心专业课程。大部分高校均将中国古代建筑史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学时分配上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对于这样一门纯粹的理论课程,授课的效果却不理想。而且联系当下建筑行业来看也不十分注重传统建筑的学习。我们国家当下建筑风格上大多发展现代建筑及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导致许多建筑学专业从业者盲目抄袭西方建筑,抛弃传统建筑。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就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兴趣低下。
如何在课程中引起学生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学习,如何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及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是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的授课任务!本文旨在将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在中国建筑史这类纯粹理论课程的课程改革中加以转化、运用,以达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将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融汇在建筑学课程体系的学习中!
对于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的传统理论讲授分种,一种按照类型学讲授,将中国传统的建筑分成城市建设、宫殿、坛庙、······陵墓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分章节的以欣赏图片结合讲授的方法开展教学。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采用此种方法,教材一般选择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主编的《中国建筑史》;另一种按照历史分期进行讲授,按照不同的朝代时间发展结合历史背景开展教学,部分高校采用此种办法,一般教材参考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梁思成主编《中国建筑史》。以上两种理论讲授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建筑史的知识贯穿起来,但是纯粹的理论讲授容易引起课堂的呆板,尤其是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图片了解到相关的建筑知识,但是直观感受不足。
建筑史课程的讲授常常与认识实习或者古建筑测绘这两门课程相结合。实地调研和测绘能让学生们直观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通过现场对古建筑的接触直观感受。现场的调研、测绘结合教师现场对建筑的介绍,对建筑细部演变的讲解、及对该类型建筑历史发展的讲解,能让学生对建筑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拉近传统建筑与学生们的距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不再有陌生感。但是建筑调研与建筑测绘首先需要教师联系测绘地点,对于一些重点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或许不难,但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要面临联系古建筑测绘场地困难、或者测绘地点过远(跨市、跨省)等,建筑调研或者测绘场地收取高额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以致许多高校的古建筑测绘课程,只能在学校周边寻找一些历史价值不大的建筑进行简单的课程学习。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是能够更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在营造活动中的观念意识形态的同时在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时可以将该类型建筑与不同类型的建筑做以横向的比较,如将民居中的北京四合院与北京故宫做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礼制观念对其的影响,宏观上分析出相同的地方。也可将不同地域的建筑做以相互比较,如将山西民居与福建土楼做横向的比较,分析出在那些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下,导致不同地域的建筑的规划具有相通的特色。也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建筑做以纵向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建筑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学习分析,能够引起学生们更深层的思考,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应该是建立在系统的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模型推敲建筑的形体关系及空间布局一直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建筑史的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引入模型的方式,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选择一个类型的古建筑进行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收集相关类型的建筑的资料,同时购置工具、材料将所该类型建筑实例的模型制作出来。一方面模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一方面通过模型的方式能够将学生引入对古建筑的直观认识中。又如:许多同学对中国古建筑中斗拱的榫卯结构认识不深,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用斗拱实体模型展示的方式方式,将斗拱的模型进行拆分组合,能够辅助学生对古建筑构件的认识。
将数字技术引入课堂这是未来学校教学发展的趋势,一种方法是学生亲手操作,同制作实体模型一样,运用计算机软件(SketchUp、REVIT等软件)建立古建筑的数字模型。更深入的可以和目前流行的VR技术相结合,将古建筑数字模型,通过VR的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能够在历史与现代,虚拟与现实之间呈现出建筑的真实情况。甚至对于一些传统的工艺做法也可以通过该手段按步骤的演示出来。不仅能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将不同的专业技能整合融汇。
真正能达到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的方法是将中国建筑史这门课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相结合起来,对于国内的一些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专门开设了历史专题设计,将社会上的一些真实的传统建筑的设计的案例或者实际的项目引入设计中,让学生按照历史的真实情况或者在历史的情景下开展课程设计,将中国古建筑的知识与建筑设计相互结合,真正将知识融汇在设计课程中。当然也可以在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中,针对某一个类型的建筑,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型设计。
课堂的授课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随着新的技术的开发运用,可采用的授课方法也越来越多。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以偏概全的实现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应该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从而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随着社会整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逐渐的被推上了高潮,不论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还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兴起,都要求我们本土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有很深的认识。这也是我们高校建筑学专业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考虑增加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东西。
[1]玄峰,蔡军.中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漫谈——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六.华中建筑,2009.12
[2]李晓峰.建筑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尝试——传统建筑意象设计教学.建筑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