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造园之美
——以拙政园和凡尔赛宫园林为例

2017-01-28 09:07王佳洋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凡尔赛宫拙政园造园

王佳洋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浅谈中西方造园之美
——以拙政园和凡尔赛宫园林为例

王佳洋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突出展现了一个国家及地区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西方园林的不同点找出中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差异。通过选取中西方造园艺术的翘楚--拙政园与凡尔赛宫为例,从园林设计形态、园林装饰以及造园手法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比较,以期探寻中西方园林艺术以及文化之美。

拙政园;凡尔赛宫;园林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突出展现了一个国家及地区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透过中西方造园艺术的翘楚--拙政园与凡尔赛宫的对照视角,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更加具象化的中西方文化脉搏。

已有关于中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大都就一个方面进行展开论述,而选择多角度对比且论及文化相关性的文章则相对较少。就论证方法而言,已有文章多采取宏观视角泛泛而谈,本文则采取典型例证法,意图通过中西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形态设计、雕刻元素对比及障景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具体对比论证,从而更为直观的呈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此外,本文也将选取中国苏州园林的拙政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为例,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其文化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中西方园林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一、中外园林中的形态设计差异:曲和直的艺术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其形态设计上。中式园林崇尚“曲”线美。中国园林在亭台楼阁、山石草木的设计方面大多采用了曲线设计,如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从拙政园至仰止亭,均采取飞檐设计,其四角向上弯曲、弧度自然,整个亭子显得线条柔和。又如,园中道路也多采用曲折的方式铺就,小径悠长,蜿蜒通向一座座亭台楼阁抑或是延至竹林深处,“曲径通幽处”①便是对拙政园园林景观的极好描写。拙政园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代表,突出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点,其曲线美感,除一般蜿蜒于平地者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例如曲溪,这是山间的曲怪;曲岸,这是水际的曲怪;曲堤,这是夹水的曲怪;曲桥,这是水上的曲怪;曲室,这是屋内的曲怪……凡此种种,不规则的曲线,因怪而美,从而构成了中式园林的曲线美。

西方园林则以“直”为纲。以凡尔赛宫的园林建筑为例,其中直线造型占据了园林的大半部分,笔直的道路,长方形的草坪,两旁树木也被修剪成了规整的形状。在西方看来,“直”是规则,是准绳,是精妙设计的最高技巧。无怪于一些学者提出,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②正是种种匀称的纲法和直线的思维体系,构成了西方园林的几何美感。

对比中西方园林的“曲”“直”形态设计,不难发现其是双方文化差异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格外崇尚自然。“壶中天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核心③,而自然中的山川草木,大多为不规则的形状,园林立足于自然,自然也体现出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设计形式。而西方则崇尚人的力量以及理性,欧洲美学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曾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④,他们主张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自然,并认为只有通过充分的计算才能创造出绝佳的作品。甚至于园林中的树木也会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其自然生长形状。凡此种种都体现了西方的逻辑中注重形式之美的特点。中西方崇尚自然的无为随性与崇尚理性的严谨设计,最终成就了中西方“曲”“直”迥异的景观形态。

二、中西方园林中的园林装饰对比:假山与石刻的改造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还体现在其园林装饰上。中式园林的雕刻装饰中,以假山以及石峰的应用为最多,假山的设计方面少有具体意象,更多的是用来模仿真正的山的形状以及意趣,所谓“有山有水是甲地”,假山因此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构造品。杜甫在诗中提到“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⑤,便表达了假山与竹林相应成趣的韵味。而西方园林中采用假山作装饰的则是寥寥无几,提起西方园林雕刻,更多的是石雕,白色的大理石,雕刻出各种传说中的人物似乎才是西方园林中雕刻品的一贯风格。以凡尔赛宫园林为例,凡尔赛宫花园中的喷泉雕塑,便加入了欧洲神化中的相关人物。随处可见的大理石雕集中讲述着造园者们改造自然的努力。

对比中西方园林的装饰效果,不难发现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影子。前文曾提到中国文化中推崇自然,而从自然与人的关系来看,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经济造就了传统文化中更注重顺应自然,这便造就了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雕刻装饰以假山为主,而假山的原料多取自于自然(如太湖石)而少人工的雕琢。西方则不同,受其外贸经济行为的影响,西方更加强调人的价值,注重改造自然。因此,他们选用大理石等原料并注重雕琢与重塑,直至出现完整的人物形象。从自然与人的关系来看,西方的雕塑装饰更注重于将自身文化融入自然,或者说是主导自然。中西方顺应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改造自然的精雕细琢,最终成就了中西方园林装饰的迥异造型。

三、中西方园林中的造园手法对比:障景的是与非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也体现在其造园手法上。中式园林中最常见的构景设计环节便是障景,所谓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其最典型的应用即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效果,使人不能一览无余。从而达到“山穷使劲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⑥的效果。以拙政园为例,出了兰雪堂或北墙门,有湖石假山横亘眼前园内诸山皆备遮挡,左行转过假山,全园风光一览无余,这便是“以山障景”⑦;兰雪堂小院,只能算是一个稍大的天井,如同民居建筑一般,而就是这一民居建筑遮住了后面的满园风光,这便是东园的“以厅障景”;西园中的塔影亭,体现出的是“以亭障景”……上述种种障景对营造拙政园的美感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西方,西式园林中采用的障景法则是少之又少,“一目了然”是其造园的典型特色。仍以凡尔赛宫的园林为例,一进园,园中景物主次分明,几何形状规规整整,视线毫无遮挡,给人一种一览无余之感。

对比中西方园林的造园手法,障景与否也是双方文化差异所赐。中国园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文化的其中一项主要思想便是忠恕与礼让。这种文化要求造就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在了其造园实践中。如若想让观者看到园林之美,必定不能将园林之美毫无顾忌的在观者眼中全面铺开。因此,障景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入园先见山石,景致逐一展现,颇有“移步换景”的意趣。西方的思想则不然,受海洋性文化以及外贸经济影响,西方思想相对开放,西方人也喜爱表现自己,展现文化特色,因此在园林设计方面显得开阔,颇有一眼便能看清全园的意味。中西方造园手法的内敛含蓄与个性张扬理念,最终成就了中西方园林的迥异。

对比中西方园林不难发现,双方在园林设计形态、园林装饰以及造园手法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一切也与双方文化差异有关。简而言之,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念”及中国人价值观中的“内敛、含蓄”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观念”及西方人价值观中的“理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塑造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窥探中西方园林之美,美在其文化及价值观念,正是迥异的文化及价值观,带我们不断去探索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之美。

注释:

①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章采烈.论中国园林的借景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5(02)

③黄海静.壶中天地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宇宙观[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2,24(6):1-4

④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⑤杜甫.唐代.假山

⑥宋.陆游.游山西村

⑦玉山后人.多姿多彩的入口障景艺术-林下品园之拙政园.新浪博客,2012-05-28.

[1]常建.唐代.题破山寺后禅院

[2]章采烈.论中国园林的借景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5(02)

[3]黄海静.壶中天地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宇宙观[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2,24(6):1-4

[4]陈中海.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杜甫.唐代.假山

[6]陆游.宋代.游山西村

[7]玉山后人.多姿多彩的入口障景艺术-林下品园之拙政园.新浪博客,2012-05-28.

[8]袁方.浅析中西园林艺术观念与设计手法纸比较—以拙政园与凡尔赛宫苑之比较为例[J].园林园艺,2015年3月第5卷

[9]喻小飞.浅谈中外古典园林——苏州园林与凡尔赛宫之比较[J].商情,2011(48)

猜你喜欢
凡尔赛宫拙政园造园
华丽的法式宫苑: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风雨拙政园
江南古典园林生态文化研究
荷花节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凡尔赛宫助路易十四集权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艺术与文化重建的人文价值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