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玲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谭玲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和中亚地区山水相连,它凭借地缘优势、民族、历史、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等成为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阵地。下面就对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及策略建议进行探讨,助力新疆高校提升汉语言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汉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观,并获得观察、分析、运用及研究汉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因此,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是通过汉语言课程的文化因素来体现的,整合汉语言和文化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它的改革与创新是重要课题。
新疆高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学习汉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文化内容,但汉语言与文化时常属于相互矛盾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时间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冲突,所以高校及教师应重视在汉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元素,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汉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提高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助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拿交互融合的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选择结合了汉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文章,或对教材里与文化有关的课文进行直接的阐释,为学生讲解有关于课文的文化背景,渗透文化知识[1]。当然,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量不能太大,要以学生接受的能力为限,注重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汉语言素养及文化素养为宗旨,有效促进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改革的前提
跟其他学科比起来,汉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汉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而关于理解汉语言课程知识,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等特征之上。例如:新疆高校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汉语言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人文性、工具性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即人文性指的是汉语言文化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汉语言文化的思想与情感的感染、培养及熏陶;工具性则是指汉语言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及学习汉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对于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引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基于对汉语言工具的掌握,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满足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文化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通过融合、统一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充分反映出高校汉语言教学的规律,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使汉语言文化教学兼具人文性、工具性。
(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是创新的基础
在新课改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新疆高校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的自主性是其创新的基础所在[2]。教师在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过去学生认同汉语言文化学习的度不高的问题。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力量是无形的、无穷的,新疆高校的汉语言教师应有机结合新课改及大学生学习特征,即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强,视野相当开阔,能快速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可在教学中依托兴趣推动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创新。一旦学生对汉语言文化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想法,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在创新汉语言文化教学时要先充分了解新疆高校学生的爱好、兴趣,以便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汉语言文化教学措施。因为每一名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感知,针对同一篇文章,一些学生喜欢其中的字词句,却不看好其整体逻辑结构,而部分学生却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接下来就在汉语言文化教学中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将汉语言文化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加深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作品、汉文化的欲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兴趣与审美能力。
(三)加强综合实践是改革与创新的保障
尽管新疆高校在汉语言文化教学中相当重视综合性、实践性,但传统的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在实践性上只停留于课堂封闭性的实践,没有和学习的内容、方式以及社会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加上传统汉语言文化教学只是在汉语言课堂上顺带提一下文化的知识,导致汉语言文化的综合活动占比较小,教师并未真正重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综合与实践。因此,要想成功促进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加强综合实践,打破汉语言文化教学的封闭性,以便提供改革与创新的保障[3]。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新疆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换言之,教师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及周边城市拥有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游览当地古代书院、寺庙、古亭、廊桥等特色建筑,解读各种各样的建筑或文化遗存上的碑记、书法、文字等,还可走访民居,了解新疆当地民间的舞蹈、雕刻、饮食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学习汉语言文化提供保障条件。而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准备充分,充分了解文化遗存的历史背景、内涵,以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边讲解一边游览,将汉语言文化课堂搬到社会之中,将纯理论教学转化成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对这样的汉语言文化教学形式产生新鲜感,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开展田野调查活动,了解新疆的乡风民俗,通过文字或摄影的方式报告,在学生返校之后相互交流,更形象、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汉语言文化。
学习汉语言文化能帮助新疆高校的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重视文化在汉语言教学中的渗透,这是促进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加强研究和探索,找寻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改革、创新新疆高校汉语言文化,为传承历史与文化贡献力量。
[1]黄大鹏,吴修玲.高校汉语言教学发展趋势与变革探析[J].语文建设,2016,35:17-18.
[2]阿依古丽·热西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199.
[3]彭国庆,王芙菱.新疆高校汉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以汉语阅读教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05:72-76.
谭玲(1979-),女,汉族,四川省成都人,大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