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出精彩
——让陶艺走进聋校美术课堂

2017-01-28 09:07首琳娜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陶艺美术情境

首琳娜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陶出精彩
——让陶艺走进聋校美术课堂

首琳娜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陶艺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记载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社会发展历史。把陶艺引入聋校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一民族文化。陶艺还是一门融合绘画、雕塑、色彩、烧制于一体的艺术,对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聋生审美素养起着促进作用。

陶艺;聋哑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陶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陶艺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将陶艺融入到聋哑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能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这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中小学陶艺》一书中说过:对少儿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了,陶艺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一、欣赏为主,引领学生感受陶艺的艺术特点

陶艺不仅仅是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它还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审美趣味和魅力,能充分体现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与艺术情趣。

美术欣赏,是对美的体验,是心灵与作品沟通的过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陶艺作品的欣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调动他们对美的感悟,丰富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的作品,如《击鼓说唱俑》、《三彩载乐骆驼俑》、《青釉骑马射箭人物》等,这些作品形象生动活泼,还具有故事性,更贴近孩子们的审美特点,能引发他们的共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地的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主题、思想内容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对作品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还要为学生提供表达观后感的平台,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欣赏《舞蹈纹彩陶盆》时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陶盆上的人物,思考她们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意义?有学生认为她们在湖边舞蹈,有的认为是某种宗教仪式活动。通过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理解了作品是通过舞蹈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导入为主,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只有让学生感到制作陶艺的乐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陶艺学习中来。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小鸟的旅行》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鸟类迁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动态的鸟类;接着展示鸟的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的外形特征;然后再运用多媒体展示陶艺作品,学生通过视觉深深的感受到陶艺散发的魅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为个性化的创作做好铺垫。

又如在《顽皮的大象》一课中我编了一个谜语,“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学生们听到后热情高涨,纷纷积极参加竞猜。这样的情境导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大象的具体形象,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聋哑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为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引导学生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接着就可以开始动手体验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于他们的指尖上。可见,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思维的发展。陶艺学习可以从触摸体验开始,让学生形成对陶土的立体感觉。通过随意的捏、团、搓、拉、压等活动,让他们尝试到“玩中学”的乐趣,从中获得触觉刺激的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手法后,再深入的学习陶艺技巧。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陶艺的制作流程,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

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因人施教,要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提高,就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比如在创作《花瓶》这一主题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能掌握基本的技法,独立制作出圆柱体的花瓶胚体就可以了;能力中等的学生需要会熟练使用铁丝、钢片、刮刀等简易的工具,呈现完整的作品;而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作,运用各种装饰手法使做出的坯体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通过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综上所述,陶艺走进校园,走进聋哑学生的美术课堂能够带来更多的学习热情,能够充分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将民族传统文化、民间传统艺术与当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中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陶艺创作题材,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伴随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陶艺的魅力,逐步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并将之发扬光大。

[1]朱黎兵.中小学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4]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陶艺美术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美术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