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畦
内蒙古赤峰市委党校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
蔡佳畦
内蒙古赤峰市委党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方方面面的。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调整原则与方向这两方面探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一个是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职能缺乏协调,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农民工及失业群体的扩大,使我国社会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差距加大。于此同时,中产阶级也迅速崛起,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的状况,根据这些状况本文总结并概括了我国社会结构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以及应对的策略。
社会结构;中产阶级;农民工;城市化
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实质是资源与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当资源与机会配置得当时,社会结构也就合理;反之,社会结构便会出现偏差。因此,社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就是如何最大化的实现资源与机会公正、合理的配置。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与机会配置存在问题。①
国家、社会和市场三个主体在资源和机会的配置中没有能够很好的去协调运行。在属于市场的配置的资源,国家介入其中;本来属于国家配置的资源,市场在泛滥其中。②本来属于社会组织应该配置的资源,国家却插手其中。造成国家过强,社会过弱的局面。社会结构的调整的重要原则是资源与机会配置的再调整。这里的再调整不是对现有配置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现有配置机制中存在问题的纠正。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认识上已被校正,但在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效率与公平并举,还需进一步实践中去完善。调整社会结构,改变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状况;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中国社会结构调整的目标所在。
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结构的问题出发,协调社会结构之间的不平衡,从政策上加以制衡。(一)在城市化的同时协调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开始放弃农村务农的生活,进城务工。对于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的状况,国家起初采取的是限制的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态度上;后来渐渐放宽对农民工的政策,但是农民工还是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待遇。这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为了社会结构的平衡发展,城乡差距的不过分拉大,对农民工待遇和福利的问题是急需解决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在。(二)对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我国的劳动力在收入上的不公平状况非常严重。在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所占的比重太小;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的比重更小。在城市,广大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很不公平,比起其他行业的收入低很多,这就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分层的严重,也会容易造成社会矛盾。增加体力劳动的收入,是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关键所在。行业收入差距要调整,不应仅仅拉高就低,而要拉低就高。政策上应更多的考虑如何将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水平提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不能拉高就低。(三)规范劳动力市场,治理劳资关系。国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模式、状况都会有所不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国企的改革,市场要求更加专业的劳动者来适应工业化的需求。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低素质的劳动群体被市场淘汰。同时也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公平问题,特别显现在劳资关系这块。(四)加快中产阶层的培育,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完善。目前,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我国的政策调整上,在培育和壮大中等社会阶层的同时还要调控整合阶层利益。缩小中下阶层。中国的中产阶层在快速的崛起,这与我国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很大关系。比如高校扩招带来的大量毕业生,给中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储备人才。但同时这些人的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就是很多人毕业即失业。于是,缩小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势在必行。为失业和半失业的群体,还有农民工群体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尽可能使他们劳有所得。调控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尤其是土地征用时政府与农民及地产商之间的矛盾,住房拆迁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劳资关系的协调上,要避免引发冲突将矛盾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中。(五)发展壮大社会组织。现代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组织大量出现。但是这些社会组织尚处于萌芽状态,发育不健全。对此,首先要对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的管理制度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来规范。同时,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需要的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人力资源。公共资源的提供,需要政府和市场都能更加规范的运行来确保政府不应过度的干预社会和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对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待遇和职业培训方面给予提高和规范。使社会组织能够良性的运行。同时也要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公信力的培育,确保社会组织在对社会的影响力是正面有效的防止社会组织内部腐败。
注释:
①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43.
②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43.
③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P44.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李春玲.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