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镇镇莆田学院
新公共服务:超越新公共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
涂镇镇莆田学院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产生于后工业社会,建立在过度复杂、不确定的社会治理基础之上。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超越新公共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将对新公共服务内涵进行分析,并从主体、理念及方法等方面探讨新公共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模式
后工业时代下,行政理论范式转化为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由传统管理型朝着服务型方向转变,使得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日益暗淡,新公共服务成为热门话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此来改善民生服务。
自新公共管理出现以来,在西方理论界遭到了多方质疑,并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评,但由于异议没有形成合力,没有提出可取代它的新理论模式。登哈特夫妇对新公共管理反思,在保留了新公共管理精髓,融合了公共行政中诠释性、批判性等构建全新的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所谓新公共理论,是指关于治理体系中,公共行政官员角色的转变,强调公民的中心位置[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行政理论范式,更是社会治理范式。在实践中,新公共服务强调行政人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职能为服务;二是公共利益是目标,并非副产品;三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顾客服务。
(一)主体方面
新公共管理与服务都超越了传统公共行政,以集权、专业等解决政府内部管理问题,将行政定位为整个领域内的事务,如政府、企业等如何运作。因此它们治理主体具有多元特点,具体来说:一是政府与市场结合。就职能来看,政府主要承担部分职能推向社会与市场,推行公共企业民营化,以此来减少政府负担,使得市场能够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就结构方面,政府下放决策与执行权力,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公共部门划分为多个运作部门,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放给低层机构,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上,从而促进组织结构朝着扁平趋势发展。就服务理念而言,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视为企业与顾客,政府服务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标准,顾客享有消费、选择及监督等主权,对政府各项工作形成了监督和约束。同时,运用企业模式塑造政府,私营部门管理方法被借鉴到公共部门,如弹性化管理形式等,以此来强调服务质量。二是政府与社会结合。新公共服务重视公民权,促进公民权发展的社区与市民社会,通过二者整合,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最大限度上公共参与政治的范围,从而实现善治目标。
(二)理念方面
新公共服务坚持“顾客导向”、“顾客满意”宗旨,政府将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调整,鼓励他们之间相互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以此来突破公共行政闭门造车弊端,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这一理念的提出,充分证明了公民开始在公共生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在市场领域内,自由选择服务[2]。但值得注意的是,顾客角色在赋予公民自助选择权时,将它们排除在政策之外,公民仅通过选择表达自己需求。究其根本是顾客自身的性质,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自己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状态。因此,虽然从形式上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公民依旧处在治理客体层面,与政府之间还存在距离,尚未实现完全平等,并没有直接行使自身参与权。
(三)治理方面
相比较来看,传统公共行政主要奉行官僚行政理论,政府部门实施层级管理,对于职位职权予以严格的划分,上级对下级要绝对服从,而公务员在其中处于重力状态,过于僵化、缺乏弹性等。而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在内容上,公共管理者行为更具自主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管理空间,在内部采用可选择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部门执行效率。同时,新公共服务提倡公民意识与博爱精神,引导公务员树立服务意识,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管理方式上以弹性化方式为主,并加强内部约束,避免滥用裁量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平等姿态进行沟通,消除主体之间的隔膜和障碍,解决公共问题,从而在结果上实现公共利益目标。
新公共服务下,参与层次非常简单,一是参与管理权,允许员工介入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组织决策,以此来调动人员参与热情,但该方式要确保员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上提高管理水平。二是重视基层官员,作为整个组织的核心,基层官员与公众接触最为密切,引导他们参与到决策与管理当中,能够强化政府的反馈效率,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态,且能够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公众内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从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价值方面
虽然,新公共管理与服务都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但并未放弃对理性的关注,而是走向了两个不同的维度。其中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当下的主流行政理论面临着合法危机,故要重拾价值理性,将行政从追求单纯的工具理性当中脱离出来,以此来强调价值理性对于行政实践的重要意义,通过该方式将行政回归到治理本质上,可见新公共服务对于管理的超越是显而易见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上文所述,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新公共服务应运而生,在实践中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官僚制的行政,且突破了新公共管理模式,从而为行政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引导行政逐渐朝着服务方向转变,真正意义上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
[1]赵猛,赵德龙,王海龙,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模式研究[N].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06):30-33.
[2]郭萍萍.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新模式探析——以福建省邵武市民生“110”为例[N].新余学院学报,2016,(05):76-78.
涂镇镇(1998-),男,福建莆田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