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麟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以绩效提升为导向 系统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变革
黄春麟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信息化建设是一次变革,其主要动因源自学生特点、精细化管理和技能传承的现代化诉求。信息化建设是螺旋递进的“版本”更迭,因此资源的积累也是汇聚成势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重点围绕混合式教学、校企视频互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应用、队伍信息化素养提升五个方面展开。
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绩效提升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深刻的变革。201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在青岛召开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习总书记写来贺信,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更加明确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高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根本目标在于提升教育教学绩效,根本宗旨是服务师生产学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一般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1.0数字化阶段,这个时期的标志是基础设施大规模起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展开、管理系统和网站运行;2.0智慧校园阶段,主要标志是基础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延伸至教学单元、网络教学普及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常态化运行;目前,正朝着3.0互联网+阶段,即移动与云端建设与运行、智能教学系统广泛应用、全时空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三方面主要目标大步前行。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动因,主要是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对高职教育的挑战:①“95”后在校生作为天然的网络“原住民”,对教育教学信息化有迫切需要。②高职“后示范”阶段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③产教紧密融合中“职场再现”和业界专家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的现代化手段。④师资队伍中的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⑤各类渠道形成的信息碎片化资源亟需整合并纳入正规教学之中。
针对上述现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以往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国际视野、行业企业参与、系统创新的工学共融、建用并举,资源、平台和素养三位一体建设理念,并制定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框架,其主要点可归纳为12345,即:一个目标:提升绩效;两个混合:线上线下O2O;三个主体:学生、教师、管理者;四个要素:资源、技术、机制、素养;五个难点:技术孤岛、使用习惯、激励机制、基础支撑、灵活应变。
遵循上述方针,学校先后投入超过5000万元到集中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分散在各级各类项目中的信息化建设板块中,建设了国家骨干校项目中的《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央财支持的全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9门国家级精品课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基于UMOOC的教学平台以及大量校本级教学资源、多套管理信息系统、35间微格教室、校企互动的视频系统和安全高速的基础网络平台,形成了多方汇聚、干流成势的信息化建设范式,有力支撑了我校国、省两级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创新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同时技术的支撑也必须着眼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为此,我校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1.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绩效
通过各类项目的持续建设,我校的信息化素材已积累了相当的数量,并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授课录像超过4万分钟,课程教学资源超过3万个。全国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有生产性案例575个、视频297个、动画570个、图片2878个,注册12877人,访问量已近500万人次。此外还有很多优势专业、骨干校专业中的课程建设等,都产生了大量素材资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积极推进了基于UMOOC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机制化建设。从课程设计入手,重构了知识与仿真模拟的线上环节、实践与参与式学习的线下环节以及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道德养成的综合实践环节,有效推进了教学信息化变革的深化,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绩效和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目前我校UMOOC平台课程已达3967门,教师用户1708人,学生用户27657人,系统总访问量241914人。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视频系统,提高工学结合教学环节绩效
高职教育遵循紧密产教融合的原则,需要解决好企业教师参与教学的时间、空间矛盾和职场再现两个问题。为此,我们在与行业引领性企业集团及众多合作企业的机制保证下,构建了服务于企业教师参与教学和职场再现的视频互动系统,有效解决了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难点问题。
视频互动平台遍布于校内教室、实训室以及校外合作单位200余固定点和100余移动点,其主要功能覆盖了企业专家远距离同步授课,职场真实情景同步或异步远程呈现,大型技能竞赛全程监控与回放,校内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协同教学以及校内外多点同步毕业答辩教学等,促进了教学环节的工学结合,解决了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隔阂。
3.完备信息化环境建设,提高教学方法创新绩效
为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我校每年都投入相当的资金建成信息化的智慧型微格教室。目前,学校已完成标准化微格教室建设 35间,分为普通讲授式、双板对比教学式和互动协作讨论式三大类,形成具有三分屏和电影模式资源同步录制、编辑、点播和点评功能的微格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自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自动录制,可以对自动录制的本人视频进行在线编辑,包括视频剪切、片头片尾添加、图文索引添加等,自动上传教师空间,完成教学资源的公开发布。
此外,学校还对其他教师及实训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改造,逐步投入智能白板、短焦投影、视频追踪设备等,方便混合式教学对物理空间的需要。
4.优化虚拟仿真与管理系统应用,提高教学与管理绩效
虚拟仿真平台起源于200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荷兰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建成了服务学校主干专业和实训教学需要的系统化虚拟仿真模块,包括了服务于我校优势专业的物流类、港口类专业的虚拟实做平台、“双师”教师自主开发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仿真平台、具有商科类智力技能型特点的经管类跨专业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平台,以及职业性特色再现的空乘、酒店等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将生产与经营现场搬进虚拟空间,让学生在数字化世界中提升认知与操作水平的目的。
基于教学管理精细化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平台拉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实训设备绩效提升问题,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实训室视频监控管理、实训室智能控制管理、实训室网上学习与考试管理等功能;针对课堂教学组织创新需要,教务系统升级了学分课程库、学分模块选课及毕业审核等新功能,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信息化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办公审批等流程移动化需要,运行了“掌中经院”APP,实现了移动办公的有效便捷,提升了管理绩效。
5.探索以体验式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提高信息化素养绩效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提升信息化素养不仅需要讲授式的认知过程,更应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参与式的提升途径。因此,学校通过投入200余万建成智慧教育体验中心,旨在使教师在体验中认知和认同教学信息化。该中心通过“企业把新技术放进来、教师把新手段体验去、专业把新设备采购到、受众把好想法留下来、企业把升级版开发出”,创新了培训理念,搭建了师资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高技术空间与体验式培训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包为支撑,多年来逐步落实和完善了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组织集体培训超100场,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
对于教学平台UMOOC的培训,也采取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模式,真实体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开发者的建设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学以致用。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取得了不凡的成效。包括4个专业的资源建设和 《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建设项目》的国家骨干校项目,首批获得验收优秀等级;中央财政400万支持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组织的验收意见指出:“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比较先进”;省数字校园验收暨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验收中指出:“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一等奖等;教师自主研发的《汽车启动系统仿真》实训软件入选国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获奖13万;《汽车故障诊断》系统软硬件无偿援赠阿克苏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系统工程创新实践》项目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近三年接待中外院校参观学习的人数超过1000人,经验在省内外多次宣讲。
[1]韩锡斌等.迎接数字大学:纵论远程、混合与在线教育-翻译、解读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6: 320-358.
[2]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EB/OL].http://moe.edu.cn/srcsite/A07/moe_967/ s3054/201501/t20150119_189492.html.
[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 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5]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的设计[J].教育研究,2013(3).
[6]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融合创新特色发展——2014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案例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陈鹏等.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36-39.
[8]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1.
(编辑:鲁利瑞)
G718
:A
:1673-8454(2017)10-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