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云服务:改变正在发生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同过去相比,985、211高校更愿意尝试商业云服务了,过去他们一直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所以更倾向于私有云,而现在,他们的策略开始改变。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全球商业变革的新基础设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和领域采用。IDC数据显示,到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1410亿美元,比2016年的700亿美元市场规模翻倍。可以说,未来全球将进入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云时代,云服务大势所趋且步步为营。
面对越来越成熟的云市场,相比其他领域,高校的云服务呈现多样化形态。目前来看,多数高校中云计算管理部门对外业务重点是IaaS服务,重点是在各种院系、实验室,当师生需求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是以虚拟机为交付单位的服务,避免了云计算管理部门与需求部门之间的业务交叉,责权明晰,便于后续问题的追踪、解决。
而PaaS作为对技术需求较高的一种云服务方式,一直处于低需求甚至于无需求的状态。一些研究能力特别强的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实践,对孵化起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复制难度很高。
SaaS服务的定位原本是多所高校的共同需求,而非一个高校内的服务需求,因此高校内提供的SaaS服务较少,实现也比较少。但未来会如何并不可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耀辉则认为,软件要云化,人也要云化。云计算技术包罗万象,一所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涉及所有的技术,每个学校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高校形成一个社区,互通有无。他还认为,云发展下去有赖于身份认证体系的打通,这是混合云或者联邦云的基础,EDUROAM就是很好的案例。
伴随整个IT市场的各种竞争、推广,2016年,高校对云服务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同过去相比,985、211高校更愿意尝试公有云服务了,过去他们一直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所以花了很多精力做私有云,而现在,他们的策略开始改变——把重要的涉及到保密的业务放在私有云上,而将一些需要高效率运维的、安全需求不那么高的业务放在公有云上。
哪些高校更愿意使用公有云?高教学会信息化分会理事长蒋东兴认为,“下一个阶段,云服务的突破口将是职业高校以及技术力量不是很强的中小规模高校。”这与本刊对高校云服务的调研结果相符。从建云方式看,本刊的调研显示,高校用户关注混合云的最多,混合云方式相对较灵活,既能满足学校数据安全的需要,又能满足云基础服务的需要。
2016年本刊先后做过数次关于高校云服务需求的调研,调研显示,目前高校最欢迎的云服务是云安全、云盘、云邮箱等基础服务。而在高校管理类的ERP、CRM等系统方面,鉴于各高校情况不一样,地域发展不平衡,管理模式不统一,难以出现像中小企业购买云服务的方式。从应用上来看,越是个性化弱的应用越容易占领市场,而越是个性化强的应用越难以被云化。比如网站、邮件、存储、安全甚至大数据都会超越管理系统成为最开始被云化的应用。
在政策层面,对云的实际支持开始一步步到位。在传统的购买方式中,学校只能为硬件设施的购买拨款,这阻碍了云服务的推行。 在2016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也就是说,政策支持购买服务方式,这对云服务的推行提供了期待已久的政策导向。
云服务是大势所趋,但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个性化差异很大,它不像基础教育那样天生是一个公有云的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未来,云服务的选择、建设方式仍然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