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凤欣
(广西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部,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政区沿革述略
莫凤欣
(广西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部,广西 南宁 530022)
夏、商、周时代,今广西地域上的骆越等部族已与中原地区开始交往。秦朝以来,每逢改朝换代,王朝统治者都会派兵南下经略广西地域。自秦始皇在广西推行郡县制政区后,历代广西政区名称几经沿袭、变更,逐渐形成今广西地域范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区划调整,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历代王朝;广西;政区沿革
夏、商、周时代,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比南方发达。居住在今广西地域的“骆越”“西瓯”“苍吾”三个部族与中原地区开始交往。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岭南西部的部族首领将岭南的珠玑、象齿、翠羽、短狗进献给周王室,这是文献所载岭南特产第一次进入中原。到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群把部族复杂的岭南地区统称为百粤地。《汉书·地理志》云:“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由此可见,广西地域是百粤地的一部分。古人在此地域上披荆斩棘发展经济文化,壮族先民在左江流域创造的崖壁画(俗称花山壁画)就是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发展为最强盛的国家,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6个诸侯国。秦始皇是雄才大略之帝,执政后,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措施。并于公元前218年派50万大军南征百越,秦军越过崇山峻岭进入广西地域,征服了本地土著“西瓯”“骆越”部族,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广西地域纳入秦王朝版图。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略取陆梁地,为桂林、南海、象郡。”今天广西境域大部分为上述三郡所管辖,大致是:南海郡主要位于今广东,领今广西梧州、贺州两市及所辖各市县地;象郡领有今越南中、北部,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玉林市的博白、陆川两县,钦州、北海、防城港3市及所辖各区县,崇左市所辖各县,百色市右江以南各县地;桂林郡全境在今广西境内,领今南宁、贵港、柳州、来宾4市及所属各县区,玉林市所辖玉州区、福绵区和北流、兴业、容县等,桂林市兴安县以南各县,河池市南部各县,百色市右江以北各县地。桂北靠近湖南的资源、全州、灌阳隶属长沙郡,河池市北部隶属黔中郡。秦在今广西所置的县,《史记》无记载,后人有布山、临尘、零陵等县之说,但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只有桂林郡治布山县,在今贵港市贵城东(一说在桂平市西山镇西);零陵县属长沙郡,最初治所位于今全州县境内;象郡治所在临尘县(今崇左市江州区,一说在越南北部)。
由于秦王朝的暴政与腐败,秦末中原地区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刘邦、项羽响应,王朝动摇。这时南海郡尉任嚣病死,由龙川县令赵佗代理南海郡尉。赵佗趁中原农民起义之机,割据岭南,以武力攻占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南越国管辖。赵佗采用“以夷制夷”的政策,重用越人贵族,封越人贵族为王,“和集百越”,出现了“粤人互相攻击之风益止”,“华风日兴,入汉以后,学校渐竑”的新局面。岭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南越能统治九十三年之久的原因所在。
刘邦战胜项羽后,于公元前202年做了皇帝,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初期,国家元气尚未恢复,对岭南地区采取羁縻政策,刘邦派陆贾南下进入广西,再从西江往东会见南越武王赵佗,以示笼络。到汉武帝初年,南越统治集团内讧,丞相吕嘉操纵南越王叛离汉朝。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兵南下,分水、陆路进军岭南,以归义越侯郑严为戈船将军,田甲为下濑将军,从湖南进入广西,“出零陵,下漓水……下苍梧”,击败南越军,平息南越集团的叛乱,使岭南归附汉朝。汉武帝继续推行郡县制,将秦代的南海、桂林、象三郡析置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日南、九真、朱崖、儋耳九郡。今广西区域分属郁林、合浦、苍梧和牂柯、零陵、武陵郡。郁林郡辖布山、安广、阿林、桂林、潭中、中留、定周、领方、广郁、增食、临尘、雍鸡(东汉时省)12县,辖境大约为今南宁市、崇左市、贵港市、柳州市、来宾市所辖以及宜州市,玉林市所辖玉州区及兴业、北流、容县之地。苍梧郡所辖广信、临贺、冯乘、富川、荔浦、猛陵等县,即今梧州市和贺州市所辖各区县。合浦郡所辖合浦县,即今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博白、陆川等地。零陵郡所辖零陵、洮阳、观阳、始安4县,即今桂林所辖市区及全州、兴安、临桂、阳朔、灵川、永福、灌阳、恭城县等地。牂柯郡所辖句町、夜郎、毋敛3县,句町县跨有今西林、田林、隆林、百色之地,夜郎县辖有今乐业、凌云等地,毋敛县辖有今天峨、南丹、环江等地。此外,武陵郡镡城县,辖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北部之地。郁林郡治布山(今贵港市贵城东。一说桂平市西山镇西),苍梧郡治广信(今梧州市区),合浦郡治合浦(今合浦县)。郁林、苍梧、合浦三郡隶属交趾刺史部(东汉建安八年改为交州),零陵、武陵二郡隶属荆州;牂柯郡隶属益州。为了加强统治,汉武帝在岭南地区设置交趾刺史部(治广信县)统辖各郡县。东汉王朝建立后,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治所仍在广信)。可见梧州曾一度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其中曹魏占据北方,孙权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争夺岭南地盘,孙权派步骘统兵进入广西地域,然后沿西江往东占据岭南地区。孙吴政权在岭南的建置仍沿袭汉代的州、郡、县三级制。此时今广西全境大部属吴国管辖,小部分地区属蜀国管辖。吴国辖有8郡l都尉及所属之县,即临贺郡,郡治在今贺州,辖临贺、封阳、富川、建兴、新宁5县;零陵郡,郡治在今全州,辖零陵、洮阳、观阳3县;始安郡,郡治在今桂林,辖始安、尚安、永丰、建兴、荔浦、平乐6县;苍梧郡,郡治在今梧州,辖广信、猛陵、鄣平、建陵4县;郁林郡,郡治在今贵港,辖布山、安广、阿林、阴平、临浦、新邑、长平、建始、怀安9县;桂林郡,郡治在今象州,辖桂林、潭中、中留、武安、武丰5县;合浦郡辖合浦、珠官2县;武陵郡的镡城跨有今三江、龙胜县地;合浦北部都尉的治所初在今浦北县福旺,后迁至今横县南乡,辖平山、连道、昌平3县,均在今广西境内。临贺、零陵、始安、武陵4郡隶属吴国荆州;苍梧、郁林、桂林、合浦、合浦北部都尉隶属吴国广州。蜀国益州牂柯郡的毋敛县,兴古郡的句町县,跨今广西西部毗邻贵州、云南的部分地方。此时,将交州刺史部从广信(治今梧州)迁至番禺(治今广州)。从此以后,广州成为岭南的重镇之一。
魏国权臣司马炎于265年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派王浚领兵沿长江东下讨伐孙吴,并派杨稷进兵岭南,统一全国。晋元帝在三国时期的建置基础上,重新调整部分行政区域,至晋穆帝时,在广西地域上设置有郁林、晋兴、合浦、永平、苍梧、临贺、始安、桂林等郡。全州、灌阳、资源一带仍属零陵郡;天峨、南丹一带属牂柯郡;西林一带属兴古郡。至东晋、南北朝时期,郡县变更较多,或更名,或增设,使郡县辖地缩小,其目的是强化政权,多派官吏,勒索人民。至南朝,历经宋、齐、梁、陈4代共170年,行政区划变动更大。宋永初三年(422年)析荆州10郡置湘州。泰始七年(471年)析广州之临漳和交州之合浦、宋寿等郡置越州。梁天监六年(507年)析广州苍梧、郁林等郡置桂州;普通四年(523年)再分广州置成州、建州和南定州,析越州置番州;大通元年(527年),改番州为合州;中大通四年(532年)析交州置安州,次年再析广州增置东宁州;大同元年(535年)析越州置黄州;大同三年置龙州于柳城;大同九年改合州为南合州,石、新、罗、静、兴等州亦辖及今广西境域。陈天嘉元年(560年)置武州,辖及今龙胜等县地;太建七年(575年)改武州为沅州。至陈末,治所、辖地均在今广西境域的有10个州、39个郡、101个县。
杨坚于581年乘北周皇帝年幼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并于589年派大将周法尚领兵南下,从湖南进入广西境。周氏采取招抚民族首领的政策,得到岭南德高望重的冼夫人的支持与协助。桂州(治今桂林)刺史钱季卿归附,杨坚派令孤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军事之职。《隋书·侯莫陈颖传》云:“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广西地域统归于隋朝。隋文帝杨坚鉴于南北朝地方纷乱的教训,针对“郡县倍多古,地无百里,民少官多”的弊端,大加省并,撤郡改州,实行州、县二级制。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以郡辖县。隋朝在今广西地域设置苍梧、始安、郁林、合浦、宁越、永平、熙平(治所位于今广东境内)、零陵(治所位于今湖南境内)等郡,统辖六十多县。
618年隋炀帝被杀于江都,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派大将李靖率兵进攻两湖,直下岭南,平定萧铣的割据,使岭南各郡县统归于唐朝。李靖十分高明,关心民众,到桂州后即招抚各民族首领。《新唐书·李靖传》云:“问疾苦,延见长老,远近欢服。”得到诸郡首领的支持。唐高祖恢复隋开皇的旧制,改郡为州,施行州、县二级制。唐太宗继位后,施行道、州、县三级制,分全国为十道,并对州、县进行省并。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十五道,两广地域设岭南道。懿宗咸通三年(862年),蔡京请分岭南为二道:“以广州为岭南东道,以邕州为岭南西道,付之节钺。”广西地域称岭南西道,广东地域称岭南东道,大致确定了两广的区域范围。岭南西道下辖桂州、昭州、贺州、富州、梧州、藤州、龚州、浔州、象州、尹州、柳州、宜州、环州、田州、思恩州、澄州、邕州、宾州、峦州、横州、贵州、容州、牢州、绣州、郁林州、白州等,分别管辖各县和羁縻土州。此外,全州、灌阳一带属江南西道永州管辖。为了强化政权,在岭南西道下设邕州、桂州、容州三管经略使,管辖各州县。桂管经略使治桂州(今桂林),容管经略使治容州(今北流县),邕管经略使治邕州(今南宁)。岭南西道亦治邕州(今南宁)。由此可见,南宁在唐朝就开始成为广西首府了,是岭南地区政治中心之一。唐末,辖域位于今广西的有36个州、156个县、42个羁縻州、42个羁縻县。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纷乱,各地军阀割据,各自为政。马殷在南方割据,其子马希范占据桂州(今桂林),自称楚王。刘岩(又名刘陟)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建立南汉。当时广西地域北部属楚,南部属南汉。948年,南汉王刘晟派吴怀恩领兵北上击败楚军,广西地域统归南汉。其政区建置仍沿袭唐代州县制,只增置3个州和4个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置全州,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增置溥州、常乐州,撤销福、鸾、延、那、双城5个羁縻州。五代末期,辖域在今广西地区的有39个州、160个县、37个羁縻州、42个羁縻县。
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自称皇帝,建立宋朝。宋太祖在稳定北方地盘的同时,向南方进军。开宝三年(970年),派大将潘美领兵进攻岭南,从湖南进入广西,击败南汉刘鋹的军队,平定南汉,广西各州县统归宋王朝治理。
宋太祖统一全国后,进一步实行中央集权,施行路、州、县三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路辖州县,路的长官对一路之事,“无所不包”。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析广南路置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今广西称广南西路,广东称广南东路。后世之人把广东、广西联在一起称两广,其溯源始于宋朝。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广南西路为一方……总广西二十五州,边州十七。”首次使用“广西”的称谓,可见广西的称谓始于宋朝。广西路治位于桂州(今桂林),这是桂林首次成为广西首府,此后延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据(清)谢启昆《广西通志》记载,北宋时广南西路管辖桂、柳、邕、容、象、融、昭、梧、藤、龚、浔、贵、宜、宾、横、化、高、雷、琼、平、钦、廉、白、观、郁林等二十五州,到南宋末并为二十州,并把桂州升为静江府,宜州升为庆远府。由州、府辖县。与此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广南西路的政区范围,除今广西之外,还包括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此外,全州、灌阳一带属荆湖南路管辖。
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北方建立元朝,并以武力征服南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派大将阿里海牙领兵南下,从湖南进入广西。经过激战后攻占静江府(今桂林),元军随即占领各州县,广西地域统归于元朝。元世祖对中国行政区域做了较大改造,首创行省制,推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元朝将全国分为十一个行省,其中在两湖、岭南西部地域设置湖广行省,改宋代的广南西路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隶属湖广行省。后因湖广行省地域过于宽广,为了加强统治,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划湖广行省南部设置广西行省(治今桂林市),简称广西省,这是广西设省之始。广西行省之下设置静江路、柳州路、南宁路、梧州路、浔州路、平乐府、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横州、融州、藤州、贺州、贵州、太平路、思明路、镇安路以及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来安路军民总管府、龙州万户府等,分别统辖各县和土州、土县。全州、灌阳、资源一带仍属湖广行省管辖。至元末,今广西境内的广西行省下辖12个路、1个府、4个州、48个县、5个土司、1个安抚司、1个土府、73个土州、11个土县、17个土峒、3个土寨和4个土团。
明太祖朱元璋利用元末农民起义的力量,于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是年,朱元璋派大将杨璟、周德兴、廖永忠、朱亮祖领兵分别从湖南、广东夹攻广西,明军长驱直入,很快占领广西地域。朱元璋施行司、府、县(包括土州)政区制,把元代的行省改为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包括土州、土县)。其体制对清朝影响甚大,有的沿袭至今。明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广西布政使司是其中之一。洪武五年(1372年)改静江路为桂林府,为布政司治所。广西布政使司辖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梧州府、浔州府、庆远府、南宁府、思恩府、太平府、镇安府、思明府等,下辖50个县、48个土州和4个长官司等。并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将原属湖广永州府所辖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桂林府管辖。另外,出于统一抵抗日本倭寇对沿海地区侵犯的需要,将原属广西的钦州、廉州一带划归广东管辖。
明末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后金政权,在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义军,攻占北京,并在北京定都,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清王朝统治阶段。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南下围攻桂林,南明督师瞿式耜、总督张同敞英勇殉难,广西逐渐底定。清朝施行省、府(包括直隶州、直隶厅)、县(包括土州、土县)三级制,省会驻桂林。雍正十年(1732年),将广西所辖荔波县划归贵州省。经过多次调整,至清后期,广西桂平梧道辖桂林、平乐、梧州3府;右江道辖柳州、庆远、思恩、浔州4府;左江道辖南宁府、镇安府、泗城府、郁林直隶州、百色直隶厅;太平思顺道辖太平府、归顺直隶州、上思直隶厅。今属广西的钦州、北海、防城港3市当时属广东省辖廉州府和钦州直隶州。各府所辖州、县是:桂林府(治临桂),辖永宁、全州2州,临桂、灵川、阳朔、兴安、永福、义宁、灌阳7县,龙胜、中渡2厅;平乐府(治平乐),辖永安州、信都厅和平乐、昭平、荔浦、修仁、贺县、恭城、富川7县;梧州府(治苍梧),辖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5县;柳州府(治今柳州),辖象州、马平、柳城、怀远、融县、来宾、雒容、罗城8州县;庆远府(治今宜州),辖河池、东兰2州,宜山、天河、思恩3县,安化1厅和南丹、那地、东兰土分州3土州,忻城1土县,永定、永顺、永顺副3长官司;思恩府(治今武鸣),辖宾州、武缘、上林、迁江4州县,那马1厅,白山、兴隆、定罗、旧城、都阳、安定、古零7土巡检司;浔州府(治桂平),辖桂平、贵县、平南、武宣4县;南宁府(治今南宁),辖新宁、横州2州,宣化、隆安、永淳3县,归德、果化、忠州3土州;泗城府(治凌云),辖西隆州、凌云、西林3州县;镇安府(治今德保),辖天保县、奉议州和向武、都康、上映3土州;太平府(治今崇左),辖左州、养利、永康、宁明4州,崇善1县,明江、龙州、凭祥3厅,太平、安平、万承、全茗、茗盈、镇远、龙英、结安、佶伦、都结、上下冻、江州、思州、思陵、上石西15土州,罗白、罗阳2土县,上龙土巡检司;郁林直隶州(治今玉林),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县;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辖镇边县、下雷土州;百色直隶厅(治今百色),辖恩隆县、恩阳州判、上林土县、下旺土巡检司;上思直隶厅(治上思),辖迁隆峒土巡检司。当时属广东省的廉州府(治合浦)辖合浦、灵山2县,钦州直隶州(治钦州)辖防城县。各土州、土县、土司由土官世袭治理,流官佐之。至清后期,广西的土州、土县、土司陆续改土归流。民初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但个别地区行动较慢,如思乐土县至1916年才改为正县,由流官治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267年之久的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进入民国时期。是年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成立都督府,沈秉堃为都督,陆荣廷为副都督。不久沈氏辞职,陆荣廷继任都督,广西军政大权被陆荣廷夺取,并统治长达14年,史称旧桂系时期。陆荣廷主政广西时期,广西推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10月,陆荣廷通过省议会决定,将省会由桂林迁至南宁。又将全省划分为桂林道、柳江道、苍梧道、南宁道、郁林道、田南道、镇南道等,以道尹为长官,共管辖95个县。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和资助,于1925年春打败陆荣廷手下的主力陈炳焜、谭浩明、沈鸿英部队,陆氏通电下野,结束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从此,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上台主政广西,史称新桂系时期。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战争频仍,政区的调整难免会受到军事势力的左右。新桂系主政时期,在广西省之下先后设置督察区、行政区,管辖各县。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在全面抗战前夕,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以南宁不便于防守为由,于1936年10月将广西省会由南宁迁回桂林。1945年抗战胜利后,全省划分为桂林区、柳州区、梧州区、南宁区、郁林区、庆远区、平乐区、百色区、龙州区、武鸣区等,统辖99个县。此外,今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先后为广东省钦廉道、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和第八行政督察区管辖,设置合浦、钦县、防城、灵山等县,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变迁,复划归广西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是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湖南衡宝地区歼灭白崇禧的四支主力部队,从湖南分两路挺进广西。11月22日解放省会桂林,25日解放柳州和梧州。12月4日解放南宁,11日红旗插上镇南关(今友谊关),表示广西全境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称广西省,省会驻南宁市。将全省划分为南宁、武鸣、龙州、百色、庆远、柳州、桂林、平乐、梧州、郁林10个专区,桂林、南宁两个地级市,柳州、梧州两个县级市和99个县。1950年下半年,柳州、梧州升格为地级市,庆远专区更名为宜山专区。1951年,撤销武鸣、南宁、龙州、梧州、郁林专区,改为宾阳、崇左、容县专区。1952年设立桂西僮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撤销邕宁专区。1955年,撤销柳州专区,所属各县分别划归桂林、宜山专区;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均属县级)。1956年,设立凭祥市(县级);百色、宜山专区更名为百色、宜山地区(工作委员会);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7年撤销桂西僮族自治州,恢复邕宁专区。至1957年底,全省设有1个自治州、3个专区、2个地区工委、4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63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原广西省的基础上,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此月、日是原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时间,故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改为3月15日。1978年自治区党委根据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百色起义和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今友谊关)的历史,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与百色起义、广西全境解放纪念相结合,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定为每年12月11日为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宣传广西的伟大成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了方便领导和发展地方经济,经政务院批准,1952年将广东省所辖明初以前隶属广西的钦州、廉州地区(今北海、合浦、钦州、防城、灵山一带)划归广西管辖。钦廉地区至1956年复归广东,1965年再次划归广西,从此广西拥有出海口,对广西及西南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中国成立数十年来,各地市县增减、合并、更名较多。1958年,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设立梧州、玉林专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市改为县级市,分别由邕宁、柳州、桂林、梧州专区代管;将宜山、邕宁两专区更名为柳州、南宁专区。1961年,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市升格为地级市。1965年设立河池专区、钦州专区。20世纪50年代末区划调整,农村全面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于1958年撤销区乡,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1978年以后,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广西施行市辖区县的区划体制。1981年,桂林地区的阳朔县划归桂林市管辖。1983年,邕宁、武鸣两县从南宁地区划归南宁市;柳江、柳城县从柳州地区划归柳州市,临桂县从桂林地区划归桂林市;苍梧县从梧州地区划归梧州市。1983年北海市升格为地级市,并于1984年成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7年,合浦县从钦州地区划归北海市。这一时期还开展了撤县设市的工作。1981年,以来宾县北泗公社及合山煤矿基地为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合山市,归柳州地区管辖。1983年,玉林、钦州、百色、河池4县改为县级市,宜山县改为县级宜州市;1988年,贵县改为贵港市(县级);1997年,贺县改为县级贺州市。对城市辖区和部分县的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更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驻地由东兴迁至防城镇;1987年,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1984年,公社改乡镇,建立乡镇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1993年,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地级防城港市,辖港口、防城两个区,并将钦州地区的上思县划入。设立东兴经济开发区,由防城港市直接管辖。1994年,县级钦州市升为地级钦州市,并撤销钦州地区。1997年,县级玉林市升为地级玉林市,并撤销玉林地区;县级贵港市升为地级贵港市。1993年,撤销桂平县,改为县级桂平市。1994年,撤销北流县,改为县级北流市。1997年撤销岑溪县,改为县级岑溪市。1998年,改东兴镇为县级东兴市。2002年,县级河池市升为地级河池市,并撤销河池地区;县级百色市升为地级百色市,并撤销百色地区;县级贺州市升为地级贺州市;改来宾县为兴宾区,并升为地级来宾市。撤销南宁地区和崇左县,升为地级崇左市。
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政区划变动较大的是撤地改市或撤县改市,全面实行市管县区体制。截至2016年底,全自治区设置地级市14个,市辖区40个,县级市7个,县52个,民族自治县12个。现将全区行政区划分述如下:
南宁市,管辖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区、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隆安县、马山县。市人民政府驻南宁市城区(即青秀区)。
柳州市,管辖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区、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柳州市城区(即柳北区)。
桂林市,管辖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桂林市城区(即临桂区)。
梧州市,管辖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梧州市城区(即长洲区)。
北海市,管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市人民政府驻北海市城区(即海城区)。
防城港市,管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防城港市城区(即港口区)。
钦州市,管辖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市人民政府驻钦州市城区(即钦北区)。
贵港市,管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贵港市城区(即港北区)。
玉林市,管辖玉州区、福绵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玉林市城区(即玉州区)。
百色市,管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市(县级)、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市人民政府驻百色市城区(即右江区)。
贺州市,管辖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贺州市城区(即八步区)。
河池市,管辖金城江区、宜州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河池市城区(即宜州区)。
来宾市,管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合山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来宾市城区(即兴宾区)。
崇左市,管辖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驻崇左市城区(即江州区)。
K291/297
B
1003-434X(2017)03-0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