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萍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突出实践取向,共育实践智慧
——淄博师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王剑萍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我们以淄博师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为例进行研究,认为实践课的实践途径主要两条:由教师组成团队指导学生获取实践性知识:师专和小学共同完成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训练。这样的实践训练设计,既凸显了课程的实践取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取向;双导师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我校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门核心课程。近几年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如何突出课程“实践取向”,形成了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智慧。
2011年10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出台,我校“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按照“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进行课程目标修订,加大对学生讲课、说课技能训练指导,“形成以实践为取向的开放性的课程结构”。2013年8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颁布后,我们根据“需要评估模式”,狠抓备课、试讲、答辩,并进行一对一的训练指导,用“传统师范教育+资格考试训练”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把各科的课程论、教学论都纳入到“课程与教学论”。我校中师阶段开设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升格为大专后,课程名称变更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突出“论”字,不局限于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教师本身教学示范以讲授为主,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学生兴趣不高。我们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说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也针对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始关注并重视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在此项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建立了“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教材是教法老师编写的教材,辅助教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老百姓在线、优秀教师讲课录像、《小学语文》等报刊杂志、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包括任课教师讲义教案和课件、优秀学长讲课说课及答辩的视频)等。其次,我们增设了选修课程《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小学语文课文朗读》。精讲主修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①课程论方面,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②学习论方面,包括小学语文学习特点、方式、学法。③教学论方面,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指导、综合性学习指导(以下简称五大块教学)。此外,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价、教育研究等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组成由专任教师、小先生、双导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在班级授课制情况下,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一对一指导。组建团队后,教师负责固定的部分学生,可以手把手教学生钻研教材、分析课文、编写教案和教学实施能力,学生之间还可以互为人师。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选择可能适应教育过程具体情况的最佳方案。”在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展现教学设计的艺术、展示课堂教学的逻辑美、内容美和方法美,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理论与原则方法的实践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主动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理论性知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用系统理论知识打牢学科框架知识根基,成为将来小学语文教学必需的营养。针对学生学习吃力现象突出,通过进行教学反思,“既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要关注自身实践所依存的外部条件,以检验自身行为的社会与政治效果。”[1](P200)师生达成共识:教师提高讲授理论知识的水平,学生明白学习理论性知识,要下苦功夫,不能太轻松。
实践性知识,主要指五大块教学,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主要教学形式:①案例教学法。精心选择具有先进性、教育性、科学性和示范性的案例,成为师范生学习教学的“示范”,获得学习教学的“替代性经验”。②微格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学完相关知识后,可以进行如下步骤: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讨论、编写教案、微格实践、评价反思、再次修改教案等。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后教学反思,这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途径。
互联网时代,陶行知提倡的“小先生制”更具活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仅仅靠“外塑”的形式去达成,而“要从一种外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灌输’或‘训练’转变为一种内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2](P252)尤其在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时,“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且,它对双方学生都有好处。”[3](P396)新生一入学,学校便下发了《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及考核标准》,学生需结合《书法》《教师口语》《美术》《音乐》《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学习或社团活动,日积月累训练“三字一话一画两表达两制作”等基本功,并参加达标测试。“晨读晚练”时间专门练习朗读小学课文和粉笔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规范的板书容易提高小学生爱语文的兴趣,“现在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写字不讲笔画顺序,这就是小学教师的失职。”[4]训练不急于求成,应贯穿于三个学年。
第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我校不断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考核机制,每一次实习都安排带队教师,其职责之一是走进小学课堂,成为懂小学教育教学的明白人。2013年学校下发《关于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每学期都有一定数量的师专教师到小学任教,如今多数教师都具备双师资格。
第二,双导师制效果不错。《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说积极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我们进行五大块教学时,请实习基地的小学语文教师走进大学课堂,进行案例教学,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到实习基地顶岗上课,使得师专师生与小学教师建立起了一种长久性沟通交流方式。几个学期试行下来,效果不错。
承认学生差异,由静态结果性评价到动态发展性评价,是我们课程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效果评价当中,成为评价的主人。教学评价指标多元,我们可以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占10%,主要由作业成绩、回答问题成绩、出勤成绩、试教成绩等构成,期中占20%,期末考试占70%,建立试题库,着重考核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学生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如果学习积极性强,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他们便自觉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读”(课标、小学语文课本)“评”(评价)、“写”(课题、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说”(说课、即兴说话)“做”(教具、课件)、“讲”(模拟试讲)等。我校每个学期都举行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参与比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2015年10月山东省第三届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我系推荐2名选手、抽取1名选手均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5人)。
我系绝大多数教师已具备双师素质。我们要求,每个教学班由三位双师型教师包班,全学程指导学生的讲课、说课、答辩等。
通过小学教师深度参与师专教学的活动,再加上大学生也有“向师性”特点,十分崇拜来讲课的小学教师。另外,师专师生到小学支教、顶岗实习,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因此,随着师专与小学联合培养未来教师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师专与各实践基地实现了教学双赢,以前“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开始扭转。
“在理性思维中,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可分的,而且必须分。”[5](P2)实际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只是教师想当然认为有用的东西,“教师要遵循‘三不教’原则”[6],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当前的经验和体验。备课时关注拓展延伸环节,忽视钻研教材,要以课本为本,回归教材里去“磨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
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7]因此,我们要学会教师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让学生来评判。模拟讲课时,教师要心中时刻装着小学生,此时无“生”胜有“生”。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必须对个体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的本质有所了解。关于学习的原理,“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在学生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最近发展区’之间架起桥梁,在课堂教学的现实起点与可能起点之间架起桥梁。”[8](P79)据此确定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无视学情,则会导致教学盲目低效。
该课程内容始终指向丰富、动态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现有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现行十几种版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9]教师在案例选取时无法做到系统化。以巴金先生《鸟的天堂》为例,人教版是四年级上册第3课,精读课文。鲁教版是三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我校生源地广,面向十几个省区招生,各省区使用教材不一,无法顾及生源地。只有选取业界公认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实力最强、最权威的人教版。本学年开始,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部编本”投入使用,值得大力推广。小学生需要用一流教材为学生打牢学科根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的精髓认识,我们应准确领略精神实质,把“一”学好,再去反“三”。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学期都要密切联系小学。带头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教师教育课程不应是理论化的,也不应是技术化的凸显课程实践性特点,更需要理论指导。构建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增加对教师成长规律的深入研究。用《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夯实教育学理论基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教学与发展问题本身的性质要求必须把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有机地包含到教育学研究中去,因为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教学结构与学生心理发展进程的本质联系问题。”[10](P26)培养“完整的人”着眼整体人格的发展,需要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师专学生困惑的是,学习了很多教育理论,但却不知道如何结合学习过的原理来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对教学进行设计。学习了儿童心理学,也学习了班级管理的知识,但面对小学生时,仍然把握不好与小学生相处的艺术。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在“课堂拼搏”中获得的。学生除了顶岗实习、实习支教等,还要自觉创造获取实践性知识的机会。
借鉴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教育模式,英国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养”模式,我们要力推高校和小学合作。在过去几年中,师专教师到小学轮岗实践、小学教师到师专兼职授课,校(高校)校(小学)之间开展深度有效的合作,按照“在实践中实践”的思路,组成团队指导学生,真正形成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能力。但是双导师制成本高,目前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整合教师资源,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
[4]漆永祥.抛开束缚 回归本原[J]. 语文学习,2016,(3).
[5]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余文森.先学后教:中国本土的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5,(2).
[7]王荣生.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8]程胜.如何分析学情[M].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温儒敏.新教材,新在哪?[N].人民日报,2016-08-18.
[10]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8.
We make a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Primary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Zibo Normal College,and believe that the practice course is mainly conducted in two ways:the team composed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o obtain practical knowledge,the practice training jointly completed by normal college and primary schools.This practice training design,not only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course,but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Primary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practice orientation;dual-tutor system
G622
A
(2017)04-0019-04
2017-05-21
王剑萍(1970-),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和现当代文学研究。
李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