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义利观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2017-01-27 14:44杨俊陈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物质利益义利义利观

杨俊 陈君

先秦义利观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杨俊 陈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006)

自从孔子最早“义利之辨”之后,先秦儒道都表述了各自的“义利之辨”的观点而且成为中国哲学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儒家“重义而轻利”但并非不言“利”,只是将“义”置于“利”之上;道家则主张“绝义弃利”,将“义”和“利”都看作“与我何有”的外物;墨家“重义亦重利”,将“义”和“利”统一起来;法家则“利以生义,以利为义,以法制利”。通过浅析先秦义利观从而找到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义利观;医德教育;百家争鸣

1 义利概要解释

《中庸》说“义者,宜也”,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义利之间的关系即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义”“利”哪个为上?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亦或者是义利统一,没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别?也即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应该重哪个轻哪个?或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并重,相互统一?

2 先秦儒道墨义利观

2.1 儒家的义利观

2.1.1 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的义利观从《论语》中可现,“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君子和小人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取义还是趋利,君子重义而轻利;小人则趋利而轻义。但是孔子并不是“不言利”而是认为要“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之后才能获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而且孔子认为要“见利思义”,人们要在物质利益面前首先考虑怎样符合“义”。很明显孔子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将“义”放在首位,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同时,孔子认为“利”分两个层次:公利和私利。公利,即社会之利、人民之利;私利,即人之所欲。社会之利、人民之利是真正的天下之大利,为天下之大利而行是最大的“义”。符合“义”的人之所欲也要予以肯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是私利。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之本性,但是追求物质利益时要用“义”即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指导人们的行为,不能因“人之所欲”而有害于“义”。只要在不违背“义”的基础上追求个人正当利益“虽持鞭之士,吾亦为之”。充分体现了孔子对正当的“人之所欲”的认同,不论什么职业只要以“义”而取“利”,人们都可以去做。

2.1.2 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继承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并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问他千里而来何以有利于其国,孟子回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在义利发生矛盾是,孟子是“取义”为先,当义与生发生矛盾的时候,孟子依然坚持以义为先,甚至为义而舍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继承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却将之推向“重义轻生”的高度。孟子的义利观是从性善论出发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孟子·告子上》)这四端之心是“我固有之,非由外铄”的,因而人们“重义轻利”是人性的本质要求。但同时孟子与孔子一样,也肯定人皆有物利之需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但是人们要以“义”制“利”,用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来端正人心,压制人的非正当的“人之所欲”。他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予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2.2 道家的义利观 道家主要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老子的义利观是一种“无为”的义利观,是一种从道德上超越义利的讨论。“大道废,有仁义;聪慧出,有大伪”(《老子·第十八章》),在老子看来仁义是世界变坏的表现。只有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在这样的社会里,有利而不用,有义而不知义,主张“绝义弃利”。而庄子则更是用极端的态度看待“义”“利”和“义”“利”之间的关系,庄子认为人们崇尚圣人,因为圣人讲仁义特别是“义”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圣人和盗是同道的。《庄子·胠箧》中,庄子用寓言故事借盗的口指出,盗亦有道否则“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从而指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义”有害所以庄子认为要“绝圣弃智”“攘弃仁义”。对于“利”,庄子更是弃之如履,庄子认为逐“利”是有害而迷惑的事,“利”是身外之物,劳其体而逐身外之物,难道不让人迷惑吗?老子、庄子都主张去掉好“义”、好“利”之心,以自然无为的自然之道为行为准则。

2.3 墨家的义利观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义者,利也”(《墨子·耕注》),墨子的义利观把义利统一起来,把二者看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墨子的义利观来自于他“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原则。所谓“兼爱”,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要是人人能爱人如己,就会“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只有做到了“兼爱”,就会“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由此强调义利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义利并行,即“义”与“利”没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别。墨子的“言利”,言的不只有“天下之利”还有“个人之利”。“天下之利”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结果,人们只有做到了用“兼相爱,交相利”取代“别相恶,交相贼”,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以看出,墨子之利有“天下之大利”的一面而且和“易胫之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独知爱己的利己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墨子也讲“个人之利”,因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这就表现了“兼爱”行之有效的原因:“兼爱”中有相互关系存在。正因为有互利关系的存在言利中就包括了个人的利,个人的利是通过利人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引出了“万事莫贵于义”,从“兼相爱,交相利”出发,墨子的义利观得出了“义”“利”相统一的结果。墨子讲:“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于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可以看出,墨子认为,生命贵于外在的物质利益也即“利”,但是“义”比生命更加宝贵。

2.4 法家的义利观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崇法而尚利,认为因阶级的不同有不同的“利”,强调公私义利之分,举公而不纵私。韩非子指出“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为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韩非子·五蠢》)因此,“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韩非子·八说》。同时,韩非子认为人性中有“自为自利”的一面,很多关系都受“自为自利”之心的影响,不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君臣与臣民之间的关系都受其支配,“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韩非子·六反》),“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韩非子·难一》),“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至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福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死。”(《韩非子·备内》),认为:既然人性好利自私,治国者就要因民之性制定法律,依法赏罚,使人们遵照国家的法令去求得富贵,国家也就因此富强起来。因而可以总结其义利观为:利以生义,以利为义,以法制利,承认和肯定了人的利益和对私利追求的合理性;人追求私利的欲望之心用“义”是克服不了的,只能用法来强制“利”。这也表现出其轻视和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以法作为规范和标准的思想。

3 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先秦几个主要学派义利观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学派都承认和肯定“人之所欲”是人的天然属性,人人都有追求“利”的欲望和人性而且大多数学派都承认和肯定追求正当的个人之“利”是可以的,只是在“义”“利”先后或者“义”能否引导“利”的看法有区别。那么,他们的义利观对于医学生医德教育有何启示?。

3.1 现代义利观现状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时代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引起了人们义利观的变化。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已经被突破,义利观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糟糕的义利观,如唯利主义的出现和蔓延并且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唯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出现和蔓延,将人与人的关系看作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利益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益化,持一种金钱万能的观点和思想;走向传统义利观的反面,重利轻义,为了利益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因而,医德教育具有了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3.2 医德教育中“义”与“利”的新含义 现代医德教育处于新的时代和背景之下,因此,“义”与“利”也就具有了不同于先秦义利观中“义”与“利”的含义。现代医德教育之下的“义”,不仅具有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的含义,还带有医学本质要求的含义和社会责任的意味。现代医德教育之下的“利”不仅包括个人本性的“人之所欲”,也包含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含义。现代医德教育之下的“义”与“利”都带有了医学本质要求的含义。

3.3 医德教育着重教育医学生面对义利抉择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正确认识“义”“利”关系的原则,将“义”和“利”统一起来,防止选择“义”或“利”某一方面的价值而舍弃另一方面的价值,造成扭曲的义利观;其次,要遵循正确的处理现实中的“义”“利”矛盾的原则,始终坚持和崇尚“贵义重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最后,要遵循以实践为目的的原则,要将医德教育中理解的义利观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出现代医德教育义利观的作用。

3.4 树立正确的并且符合医德的义利观 通过对于先秦儒道学派义利观的浅析,可以发现,“义”与“利”是统一的,正确的义利观要做到“义”和“利”的统一,也即要做到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的并行和统一。“重义而轻利”在古代自然经济时代都没有真正的实现过,更何况是现代的市场经济时代,“重义而轻利”在现代既不符合时代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下的医学发展。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一方面要使其明白“重利而轻义”是错误的义利观,即使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时代,每个人依然具有社会道德责任,社会依然有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而且有了新时期新的要求。所以,要确立符合现代条件下的义利观,科学的义利观,要做到把道德行为和物质利益统一起来,更是要做到“先义后利”,在使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准则之后,才去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创造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利益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发展。追求物质利益既是个体自然属性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因而,我们不但要追求物质利益而且要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综合来讲,要确立贵义而重利,既反对重利轻义也反对重义轻利,义利统一;以义而制利,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的义利观。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孙诒让.墨子閒诂[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陈秉才.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林大静.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09,8(5):587-589.

Enlightenment of the View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in Pre Qin Period on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YANG Jun,CHEN Jun
(Marx School of Philosophy,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

Since Confucius's earliest"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discrimination,Confucianism and Taoism in the Qin Dynasty have expressed their respective views of"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and they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philosophy.The Confucian"heavy righteousness light" is not"benefit",just"righteousness" in the"profit".Taoism advocates"righteousness will abandon the vast profits","righteousness" and"benefit" as"objects".Mohist"heavy righteousness also usury,the"righteousness" and"benefit" are unified.The legalism is"benefit to understanding,in order to righteousness,to legal interest".By analyzing the view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in pre Qin period,this article fou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modern medical students.

Confucianism;Taoism;Mohist school;Legalist school;view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medical ethics education;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1.012

1672-2779(2017)-21-0027-03

2017-08-01)

猜你喜欢
物质利益义利义利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北京义利经典味道百年情
面包老炮儿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农村空心化及其次生问题的治理路径——以商洛市为例
义利“新生”?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坚持义利并举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物质利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