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器

2017-01-27 14:08梁博喆
法制博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庆阳依法治国法治

梁博喆

庆阳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法治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器

梁博喆

庆阳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法治,是一种治国精神与理念,它有着悠久的传统与历史根基,亦是现代文明产生的源泉。依法治国,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立足世界的基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治理念;法治传统;法治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素有千年文明古国之称的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我们在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可喜成就。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我们是引人注目的弄潮儿,我们乘风破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得益于国内外环境的安全稳定和谐。这一切,都源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那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法治理念,并非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舶来品”概念,而是自古有之,可谓源远流长。孟子曾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的雏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见端倪,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孟子所谓的“规矩”,就是今天的“法律”。“法律”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道,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社会才变得有序、和谐。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力遭到各方诸侯国的霸权挑战,社会分崩离析,道德成为空谈,权力被无情瓜分。出现了如史书所记载的“至周天子末,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衰败之况。即使当时有尊天子之仪的礼仪规范和道德约束,也苦于少有人遵循,随着周天子一朝的衰败,更加速了诸侯国的叛乱。缺少法治,偌大的周室天下,一朝而亡!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诸侯争锋的战国时期,秦人率先有了这样的忧患意识和革新决心。一些有识之士,便力推变法革新,其中尤以商君的《商鞅变法》最为著名,商君之法,提出治国之法度: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连坐法、定秦律。而且法成,商君极力荐王,全国上下,须严格执行新法,贵族与王权也不例外,著名的严法名言也诞生于此次变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首次站在了王权之上,成为人人敬而畏之的行为准则,变法之决心与严苛程度可见一斑,在“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秦法制度下,促成了秦王朝浩浩荡荡的自上而下的新法之变革,在一代代秦朝统治者的身体力行下,变法成功,塑就了一个强大的秦帝国,最终统一了全中国,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新中国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一个拥有5亿多人口的农耕大国,积贫积弱,如步履蹒跚的婴儿,在强敌环伺的夹缝中踽踽而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党中央,制订了符合国情的国家发展方针,厉兵秣马,砥砺前行,带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艰难的建设着新中国。那段建国的峥嵘岁月里,共产党人秉持经济建设的热情,军事强国的理念,依法治国的严谨,硬生生把一个羸弱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赢得了生机,赢得了尊重,奠定了日后发展、强盛的坚实基础。

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以邓小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上,大胆鼓励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合作、共赢;军事上,加快国防力量现代化建设步伐,为祖国的和平与强大奠定基础;政治上,摒弃了建国初期的保守、封闭、专制、强硬的姿态,转而以更加民主、和谐、灵活的方式,自信而大方的面向世界。这些改革,当然离不开与之相辅相成的各项新制度、新法令的颁布实施与跟进。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及时根据国情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制定和调整治国方针,正如先秦名相吕不韦所言: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今日中国,在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努力耕耘下,已然日益强盛繁荣。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与国际环境,由于社会制度、民族习惯、经济利益的多元不同,变得更加莫测复杂,机遇中又含着新的挑战,所以,国家在治理方针和外交政策的制定上,一定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使社会的极速发展与转型,有配套的政策法规相衔接。作为个人,我希望国家在政治权力的运行上更加规范,坚决杜绝腐败之风气,法规制度的制定也要注重民生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权益,有法可保障可庇佑,真正实现,在法治社会下的国泰民安盛况。

最近,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对前来中国旅居的外国人做了一项调查:相比于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旅居环境和安全感怎么样?绝大多数外国朋友直言不讳地表示,相比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受恐怖袭击侵扰的英法等欧洲国家、袭警和持枪伤人事件频发的美国,在中国,安全多了。这是我们国家在法治措施上看得见的可喜成就。法度严明的国家,给国民营造的是宜居的安全大环境,而且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也会因此而提升不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为经济的增长助力保障,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由此形成,长此以往,不愁我之中华不强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用法律法规管理社会、治理社会,并因法治而受益,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我国以“依法治国”为国家发展的根基,经过68年的不懈奋斗,新中国有了今日的辉煌成就,值得骄傲与自豪。只要我们坚持依法治国等一系列基本国策不动摇,国家长治久安的夙愿,不止是梦想而已。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8.

D920.0

A

2095-4379-(2017)30-0114-01

梁博喆(1986-),男,汉族,甘肃环县人,学士学位,一级教师,庆阳陇东学院,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庆阳依法治国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