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周 平
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内涵、价值及实施途径
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周 平
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一直是学前教育理论界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幼儿园成长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地位和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其课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园本课程开发没有固定的模式,园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针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问题,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观点,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Based on the Universal Curriculum)是众多园本课程开发模式中的一种,也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最经济适用的模式之一。
1.园本课程
虞永平教授在早期关于园本课程的研究中提出了“本园课程”的概念,并指出本园课程的三种类型:在多种课程中选择的一种课程;以借鉴为主,同时具有自己开发和建构成分的课程;主要是自己开发和构建的课程。在其早期建构的概念框架里,将第三种类型明确界定为“园本课程”,“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同时提出“园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自己的课程”。后期的研究者拓展了园本课程的概念,“园本课程开发是指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园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活动”;“园本建设的方法可以分为选用、改编和自主开发三个层次”。
结合各位专家学者的思想见解,我们认为,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条件,通过对普适性课程方案的选择、借鉴、改编、改造等手段重新建构,使其更加适合本园尤其是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我们也称之为园本课程。
2.普适性课程
普适性课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课程,以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的一般共同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课程,具体表现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区域课程。我国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并没有普适性国家课程,只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就地方和区域课程来讲,有一些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一线园长和教师在集体审议的基础上编写了地方课程方案,并以课程指导文本的方式在省域内发放。区域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并不多见,台湾地区较为流行,多以县域为区划单位,在区域资源利用和集体合作智慧的发挥方面具有较多优势。
我们认为,普适性课程是对于广大幼儿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既可以指自身具有普适性特点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区域课程,某些对于本土区域范围内的幼儿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园本课程尤其是示范幼儿园园本课程,也同样具有普适性课程的功效。
3.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
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基于普适性课程的园本课程开发模式的缩写,是指以普适性课程作为课程开发的蓝本和基础,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对普适性课程做出选择性改造和改编,以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园本课程开发模式。BOUC园本课程的开发在本质上属于普适性课程的园本化改造,通过分析和辨别,保留和补充贴近本园幼儿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具有最大教育价值和效能的那部分内容,对于脱离本园幼儿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或不符合本区域发展实际的部分,则根据幼儿园内外的资源和条件,进行删减或替代,使之适合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需要。
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当前较为经济适用的园本课程开发模式之一。这是由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和幼儿教师素质现状等客观条件制约所做出的合理性选择。“良好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园本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在近期内都能建成园本课程。对一些师资等条件尚差的幼儿园而言,以普适课程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特点,适当地作一些改造,是最好的选择。”
1.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促进专业发展
自主性园本课程的建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能单凭一朝一夕的热情完成。一方面,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之大难以承载自主建构园本课程的负担。幼儿教师肩负着保育和教育双重任务,同时还有业务学习、园本教研、职称晋升、科研要求、技能评比、园级评定等各项工作负担,长年累月繁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使幼儿教师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其专业发展;自主性园本课程的建构无疑会使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雪上加霜,陷入生存的困境。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如果以这样的师资队伍强行进行自主性园本课程的建设,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对现存的一些普适性课程进行比较和筛选,挑选出较为适合自己的课程指导方案,在保留合理和适宜性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资源优势,加以改造和改编,使之适合本园和本园幼儿的发展。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缓解了工作压力,而且在一定时间保证的条件下客观上加速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促进了其专业发展。
2.增强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袁爱玲教授将园本课程的开发归结为四种情况:有相对独立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要素的比较成熟的园本课程;教育理念和目标参照国家课程,课程内容增加了反映本地特色文化知识学习的十分狭义的课程;其他课程要素均采用国家课程,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形式化的园本课程;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对幼儿进行某一方面技能的强化训练,追求特色的异化了的园本课程。由此可见,除了少数幼儿园建构的较为成熟的园本课程,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下选用的作为基础的普适性课程,大多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指导,一线幼儿园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联合打造而成,课程方案的专业理论性和实践可行性方面是有一定保证的。另外,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汇集专家学者和幼儿园业务骨干教师的智慧,综合考虑园内外的条件和资源优势,根据本园幼儿发展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适应性改造,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升教育质量。
3.发挥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增强教育合力
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已具有较强的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区域活动也搞得如火如荼,但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一种现象是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随意性和形式化的特点,没有融入主题,更没有融进常规教育活动,而是另立门户,各行其是;或者不区分主题,随意归入区域活动,导致幼儿的学习经验缺乏整合性,也使环境创设显得杂乱缺乏秩序感。另一种现象是对课程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缺乏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和理解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分类,从而使活动陷入重复性玩耍的状态;大中小班活动材料一致,操作也一致,幼儿容易对活动失去兴趣,也使课程资源的功能和价值不能很好地实现。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下,需要对幼儿园内外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考察,并进行系统整理、分类,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年龄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可行性,选择具有较大教育价值和符合安全健康标准的材料、环境、人员等进行资源分类储备;然后根据其可开发利用空间的大小,划分开发利用的层次性,按照活动主题的计划安排,分别融进主题、次主题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特别是对不能融进主题活动但对于幼儿发展又具有较大教育价值的资源,可以增设乡土资源体验室,补充进园本课程计划。
4.消解幼儿的知识和文化盲点,实现经验对接
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于小学课程的特质,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基于经验,为了经验,并在经验中建构的。普适性课程具有普遍适用性、教育覆盖面广等一系列的优势特征,能够被一定区域内一定数量的幼儿园选择使用。但是普适性课程也有自身发展的缺陷,难以适应每个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难以照顾到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一方面,不单幼儿个体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园师资条件、自然和社会资源条件也是有很大差异性的,每个幼儿园都有自身的发展特色和发展个性,不可能做到千园一面。另一方面,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是有差异性的,大到风俗习惯,小到日常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征,必然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产生一定的知识空白和文化空白,反映在课程中便会产生大量的知识盲点和文化盲点。如何消除这些知识盲点和文化盲点,实现课程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对接,便是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组织系列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教育活动,拓展幼儿的经验;第二,应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对普适性课程进行改造,搭建有助于幼儿发展的“脚手架”,填补或删除课程中的知识盲点和文化盲点,将其改造成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活动能够获得的经验,实现原有经验和目的经验之间的对接。
1.内聚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
所谓内聚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是指以普适性课程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和起点,吸收园内外的资源和条件,通过增、删、改等手段实现对普适性课程母体的改造,使其成为适宜本园和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以达到园本课程建设的功效。内聚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表现为由内聚外和自上而下两条路径。由内聚外主要是指以普适性课程的合理性探讨和母体改造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自上而下主要是指从课程的最上位概念单位主题开始着手,最后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教育活动。
这种途径适用于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可行性,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的经验积累。一般是以团队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由幼儿园业务领导、专家型骨干教师、带班教师为主体,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聘请附近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的课程专家,其他具有成熟经验的示范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或骨干教师,部分具有参与热情的幼儿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参加,组成教研共同体(可以分年龄组进行)。首先,在学期开始前研讨课程计划,改造课程方案;根据季节、时令的一致性、幼儿的学习经验、本土资源特色的适宜性等原则删除、增加、修改或替换普适性课程方案中的活动主题。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再次召开教研会议,根据本土资源条件和幼儿学习经验的可行性增删和修改次主题。在每个次主题实施前再次召开教研会议,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提出有针对性的,关于具体活动如集体教学活动(综合或分领域)或区域活动的增删和修改意见及活动创意,条件相近的班级也可以相互借鉴或者联合实施。
2.外发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
所谓外发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主要是指以园内外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将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后,通过补充、替换、改造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融入或替代普适性课程的某些部分,进行园本化改造,达到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这种实施途径反映了很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现状,是一种经验型的实施途径,后期的专业和理论引领是影响其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外发型BOUC园本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途径表现为由外而内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其中,由外而内是指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园内外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在对课程资源选择、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融入普适性课程,并通过增、删、改等手段,完成对普适性课程的改造。自下而上是指以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自发的课程调适行为为起点,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融入或产生次主题和主题。
幼儿教师尤其是专家型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秉持创生取向或相互适应取向,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优势、本园以及家庭和社区等本土的资源条件优势,通过增、删、改等手段对原有的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然后在自己所在的班级教育活动中试行,或在专门的功能室中实验性开展。年龄组教研活动中,不同班级的任课教师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切磋和借鉴,通过经验的汇集和积累,积少成多,并分类整理;根据增改部分的数量和容纳性,可以分别归纳进入活动、次主题、主题三个层次。增改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领域进行分类;每一类型的活动,可以分析其使用的活动材料、教学方法和活动流程,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讨论每种活动类型实施的较为合理的模式;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以根据其主题归属性归入不同的次主题,不同的次主题再归入不同的主题。通过这种途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之后,对普适性课程的改造也能基本完成。这种实施途径适用于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较高的幼儿园,应尽力吸纳家长和社区人员的智慧,同时也需要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的适时引导;另外,课程专家的理论引领和专业指导也是必要的。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问题与对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态学研究”(批准号:YB15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早期教育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