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需要培育道德资本
——“道德资本与企业经营”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1-27 08:48郭方天
伦理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伦理资本道德

郭方天

企业经营需要培育道德资本
——“道德资本与企业经营”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方天

由中国伦理学会、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道德资本与企业经营”学术研讨会于4月15日至16日在江苏淮安召开。会议有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邀请了西班牙、印度、日本、菲律宾学者到会作专题演讲,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介绍了今世缘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情况,与会专家围绕“道德资本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道德与企业经营”、“企业道德资本评估”、“企业道德资本培育”等相关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培育企业道德精神或道德资本等实践问题提出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观点。

一、道德资本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道德资本内涵和本质是什么,它的独特的作用如何彰显等,与会专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阐释了道德资本的概念及其特点,他认为,道德资本是指作为生产性资源的道德理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及其善行习俗、崇德行为等投入生产并促进价值增殖的能力与价值。他指出,道德资本是无形的,它是人力资本的精神层面和实物资本的精神内涵。人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劳动积极性和人的劳动能量的释放,因此,实物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多大效益,获得多少利润,往往取决于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和对自身和社会的负责精神。而且,道德在使实物资本成为资本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实物资本,它是获取利润的基础。他还指出,道德资本概念中的“资本”并非马克思在批判意义上使用和论述的“资本特殊”概念,而是“资本一般”概念。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不是物,而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一个经济范畴,一个经济关系范畴,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具广泛意义的“资本一般”则是指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创造和获取新的利润和效益,即使价值增值。道德资本概念就是从“资本一般”概念出发,把道德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生产性资源,提出道德能够以其特有的引导、规范、制约和协调功能作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经济价值增值。这是道德资本概念与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区别,也是理解道德资本的理论空间和逻辑边界的起点。

西班牙学者阿莱霍·何塞·G·西松认为道德资本可以被定义为卓越优秀的品格,或者拥有并实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认为适合人类的各种美德。如今,道德资本的含义亦可被表述为‘诚信’,即一种让人联想到值得他人依靠或者信赖的人格上的健全性和稳定性的品质。具备美德或者优秀的品质可以被视为道德资本,这不仅因为它们是一种财富形式,而且还因为它们是在个人身上积累和发展起来具有生产力的能力或者力量,其积累和发展途径是在时间、努力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其中也包括在资金方面的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以经济人类学的视角阐述了道德资本的概念,他提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道德即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人类学中,道德常常以互利互惠为原则而出场,善于合理地协调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因此,道德宗旨与经济目的是协调一致的。所以,道德资本,落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常常表现为一种互利互惠原则,将利己与利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阐述了道德资本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利益不可分割、生死相关、患难与共这一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国与国、人与人关系认识及其意义建构的价值理念。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彰显着交互主体性与共生主义的伦理深蕴,有一种将功利与道义、目的与手段、内在与外在有机结合起来的伦理神韵,凸显着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共德的伦理精神和价值意义。道德资本即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他律与自律的一种辩证统一,与目前我们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遥相呼应,共同要求我们抛弃专享型的生活,解决利义关系紧张的局面,真正做到人我兼顾,创建共享文明,让资本走向共享。

南京师范大学曹孟勤教授从义务论的角度对有关道德资本是将道德工具化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他认为,虽然义务论者提出以道德谋求福祉是不道德的,但如果道德配享了幸福则是真善。道德资本正是以道德配享了资本、以道德配享了利润,从而化解了道德的工具化,这符合德行的要求。根据亚当·斯密的定义,人是经济人,因而在市场经济中的人是从“利己”出发的,但是一旦投入市场经济,“利己”必须以“利他”为前提,人必须成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综合体,只有坚持为他人谋福祉的企业才能坚持下去,因而纯粹的利己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纯粹的“利他”也是根本生存不下去的,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利己”和“利他”是辩证统一的。企业只要进入经济活动中,必须要为消费者谋福利、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成为一个道德人,道德还以无形的手,提高了社会福利,完成了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的统一。

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教授从中国乡村城市化的角度阐述了应对资本逻辑进行的伦理规约。她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追求自我增值最大化的资本逻辑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不断实现对传统乡村生产与生活空间的“资本化”扩张,由此加速了村落“终结”的进程。因此,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为了维持其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又为资本的空间扩张框定必要的伦理边界,从而实现村落的“重生”,应当对资本逻辑进行有效的伦理规约。

河海大学余达淮教授从《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出发阐述了,资本尽管具有野蛮逐利性,但同时也具有文明性,在一定的历史界限内必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正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占有、利用、引导资本的原因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把科学技术的进步融入了生产过程,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当代中国以资本之枢来寻求共享发展,并非否认资本的逐利性质,或是粉饰资本家的剥削独占性,而是强调在社会主义体制和道路统领下,引导资本成为生产发展之枢,完成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无法完成的资本与共享的协同。

二、道德责任与企业经营

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在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过程中,企业要不要承担道德责任,如何承担道德责任等,这些议题成了会议上交流的热点。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建华指出,如果我们的企业今天讲道德还只是停留在手段论的层次上,把资本逻辑作为企业的第一律令,而只把道德作为装饰品,这样的企业应该是“伪善”企业。因而企业不但要讲道德,更要行道德;企业不应把道德当作手段,而应把道德当作企业目的之一;企业要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成为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主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可风教授认为道德若想在企业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学理上清楚地认知道德和利益之间矛盾的必然存在。再在这个基础上洞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才能使得企业道德实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可从三个维度论述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首先,假定“道德资本”是趋善的,从实践机制上进行探讨;其次,面对企业道德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差异问题,分析价值判断的“应该”和事实判断的“是”之间的差距;最后,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的企业道德实践创新路径,同时遵循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适度定位原则,警惕企业非道德性神话向道德性神话转移。

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研究员则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出发,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发展已经由利益相关者控制代替了企业所有者控制,也就是经营权、代理权取代了产权与委托权,企业需控制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而不仅是产权者的控制权。至于剩余的控制权的分配,这便需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实践,来考察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于目前国内企业在经营层面遭遇的困境,这方面的研究将对于实现企业伦理要求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汉大学乔洪武教授就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伦理观念的变化提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它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涉及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调整问题。例如,要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就必然会影响相关产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又会引发国有企业和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影响相应单位和部门的既得利益。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势必会影响人们经济伦理观念的重大变化,能否引导好这种变化,将改革的阻力转变为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上海财经大学徐大建教授就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情况,提出了“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平衡”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工商管理的教育往往强调管理的科学方法而忽视科学管理内含的伦理观念,现有的企业伦理教育则存在着从外部将伦理观念加诸科学管理的倾向。但事实上管理的科学性和伦理性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企业的效率依赖于公平,管理的本质即是协调和表现为离异平衡的公平。一个企业的效率来自于其组织的协调一致,协调一致来自协调的意愿,而协调的意愿来自于企业内部各部分利益平衡的公平要求。因此,实现协调的利益平衡伦理观念是管理科学的核心;随着管理思想的演进,其中的利益平衡伦理观念也在演进。

菲律宾学者理查德·罗克认为,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并提出,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它依赖特定社会而生存发展,也必须遵守特定社会的各项要求,应该承担起包括慈善公益、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等在内的社会责任。

日本立命馆大学刘庆红教授以在华日企的组织伦理氛围为研究视点,思考了如何在充分了解组织伦理氛围的基础上,认为,挖掘员工潜能及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识与归宿感,是促进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及高效经营管理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葛晨虹教授就社会公正与扶贫的范畴,指出如何在成果共享的理念下,创新实践好社会扶贫开发问题。对于如何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保障共同体成员间的合理公正的分配,她认为可以从罗尔斯、诺奇克、萨缪尔森、阿玛蒂亚·森等人的关于社会扶贫的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目前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为中国未来五年要进行的扶贫“攻坚战”提供有效的伦理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认为,企业在生产、发展全过程的零污染和绿色化的绿色革命迫在眉睫。企业应该树立绿色观念、使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强化绿色管理、建设绿色文化和绿色伦理,真正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谐与共生。

三、企业道德资本评估

企业道德资本可不可以具体操作、能否成为系统的工作抓手成为会议关注的重要议题。

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在会上阐述了企业道德资本评估的相关内容,认为作为企业无形资本的道德资本,尽管不可以量化,但可以依据企业道德行为及其道德现象进行评估。企业道德资本评估指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确认:一是企业道德理念,即企业对企业道德在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二是企业道德制度,即企业道德转化为企业关心和爱护包括利益相关者在内的所有有关人的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等等;三是企业主体道德觉悟,即企业领导、员工及企业外合作者的体现为忠诚、关爱、诚信的道德觉悟等等;四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道德诉求,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向用户的道德责任和道德目的。

根据以上对道德资本的确认原则,结合我国企业实际道德建设状况,他指出,可以把道德资本分解为各级各类应用和操作性指标。其一级指标包括:一是企业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即体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中应有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要求及其基本行为原则;二是道德性制度,即体现为企业人性关怀、和谐共治的制度;三是道德环境,即体现为企业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被尊重、被关注的浓厚的物化道德环境;四是道德忠诚,即体现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度和奉献精神;五是产品道德涵量,即体现为企业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用户的生产、生活、心理、生理等人性和道德需求的认识程度和贯彻程度;六是道德性销售,即企业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对用户的责任承诺的兑现主动性和兑现程度;七是社会道德责任,即企业对包括国家、社会、同行、员工、顾客等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八是道德领导与领导道德,即企业领导者自身的道德素质以及对员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的人性化的管理等等。

四、企业道德资本培育

企业道德资本及其道德责任不可“拿来”,更不会自然形成。因此,研讨会上,围绕着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资本培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京师范大学李志祥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道德资本。企业社会责任正在经历一个从企业道德负担向企业道德资本的转化过程。随着中国企业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企业和社会各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必须走义利结合推进之路,要求社会创造出一种条件:企业不用牺牲利润来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本身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看成是企业的神圣责任。还要提升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使利益相关者乃至社会公众能够对企业履责行为给予正确的道德回应,并要建立流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机制,让这些回应及时地在两者之间传达。

上海财经大学夏明月副教授提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绿色转型就是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企业应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遵守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绿色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使得企业更安全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的绿色产品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企业的绿色转型也面临着一些深层的障碍,包括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管问题;绿色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成本风险;企业人力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就要企业内部加强绿色转型的认识,将绿色转型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来,加快绿色科技创兴,强化环境管理。企业是市场中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企业进行绿色的管理和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才能产生正能量,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能够实现真正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从慈善视角深入探讨了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他认为慈善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其本质是伦理的。提出了在大慈善的概念下,企业的影响力投资是指是通过有经济效益的投资来做慈善公益。现今社会商业与慈善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的慈善伦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深入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慈善与功利的关系。对个体或组织的慈善行为进行伦理评价,首先考察的是其动机。在慈善活动中,人们把具有善良动机的慈善行为才称之为合乎道德的。为此,中国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建设,围绕《慈善法》建立完整的相关配套法律,以更好地规范慈善活动,并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在坚持义利统一的基础上,走向高尚,更好地反映企业道德的本质。

还有一些参会学者认为,企业培育道德资本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应该首先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作为生产性资源的企业道德,进而自觉树立企业道德经营理念,并将道德要求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真正让企业道德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

(郭方天,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伦理资本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