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域活动成为孩子生活化学习的重要阶梯

2017-01-27 06:04无锡市洛社实验幼儿园赵毅芳
早期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筛子电线生活化

无锡市洛社实验幼儿园 赵毅芳

让区域活动成为孩子生活化学习的重要阶梯

无锡市洛社实验幼儿园 赵毅芳

回想我们的童年: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我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在那里,有童年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孩子们心目中无不神奇万分,魅力十足。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把生活引进课程,我们的课程会更鲜活多彩,富有生命活力。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应着眼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需要,从他们的生活入手,把孩子引向生活,让生活走近孩子,使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不断挖掘出来,既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也尊重了他们的个别差异,在多姿多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动而有趣的变化。

一、架一把兴趣的直梯,让孩子乘兴而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想,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我们深爱孩子,就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五一”假期过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他们对自己在假期中观看的梅园花灯兴味犹浓,经常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成成小朋友兴奋地跑来:“老师你知道吗,我去看灯会了,那里的灯实在太漂亮了……”南南小朋友凑过来抢着说道:“老师,我也去看了,连小树丛里也有灯,一闪一闪像星星,太漂亮了!”“我还看见一种灯,可不知道那是什么灯,它的光怎么可以照得那么远,而且颜色像彩虹一样,真奇怪!”大家各抒己见,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善用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因此我及时捕捉这一信息,抓住教育契机,开展了区域活动“奇特的花灯”,和孩子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灯的图片和资料介绍,参观灯具店,记录不同用途的灯,准备了多种小灯管、电池、电线等放在区域内供孩子们尝试制作、探索。源源小朋友正在饶有兴趣地制作手电筒,看他忙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我走上前问他:“你有什么发现吗?”“我想试一试手电筒里的电珠能否亮起来。”“你的想法很好,再试试。”只见源源连接了一根里面铜丝没有露出来的电线,发现电珠不亮,再次连接还是不亮,他挠挠头说:“怎么不亮呢?”于是换了一根电线接,亮了。这下源源百思不得其解,我提议他看看电线里面有什么?他马上用剪刀把电线剪断,仔细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原来电线里面还有东西。”我提示他:那叫芯线。他又一次拿起剪刀将电线外的塑料剪掉,并进行了验证,果然电珠亮了,他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电线外面的一层不通电,应该是起保护作用的,只有芯线才会通电,对吗?”我赞赏地点点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花灯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很有兴趣。在探索活动中,我们老师应明确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我们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我们是孩子的好帮手。当孩子出现一些疑惑时,我们不要急于去采取指导,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采取适度的“等待”,等待孩子的自然成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而当孩子趋于放弃时,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孩子构思,协助他们创作,让他们的探索欲望从低谷中爬上来,并给他们一点提示,在他们的新经验和实际遇到的问题间架起一座高架桥,让孩子收获经验、体验成功!

二、架一座经验的扶梯,让孩子拾级而上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孩子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材料,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所以我们老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与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有层次、有创造性的活动材料,给他们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让孩子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孩子就餐时,看到班上个别孩子因为握筷的不熟练而影响了吃饭,于是我特意设置了“快乐大比拼”区域,分别提供了纸团、乒乓球、蚕豆和弹珠等,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粗细的筷子夹“食物”喂到小动物的嘴里(由一个个不同高度的薯片罐做成),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超超最先来到了这一区域,他一眼看到弹珠还没有人玩,于是就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超超手拿筷子夹物的方法是对了,但由于手指不够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试了好几次,弹珠怎么也夹不起来。于是我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对他说:“超超,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听了我的建议,他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他小心翼翼地夹着,终于,筷子牢牢地夹住了一个,他得意地抬头看着老师说:“老师,你看,我夹住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当超超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超超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启发他降低要求,通过自我调整,达到了他的能力范围,正是因为我尊重了超超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使得超超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因此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我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经过一次的活动就能一劳永逸,孩子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孩子的举动,当孩子把“球”抛向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适合方式去“接球”,并以适合孩子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实现教育的价值。

三、架一个拓展的旋梯,让孩子盘旋而上

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成为生活的宠儿;只有具有生活实践经验的孩子,才可能自信地面对生活。最近几次区域活动中,由于缺乏新材料的投放,孩子们对“科学探索区”的兴趣在逐渐减退。正当我努力思索、寻找新的探索点时,一次偶然的事件给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搬运自然角物品时,不小心将一些种子和干果混在了一起,大家纷纷议论,尝试分离的方法:“呀,怎么办?”“快捡起来!”“用扫帚扫一扫比较快……”“老师,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区域活动“神奇的筛子”就这样产生了。阳阳和飞飞第一个发现了区域中的新材料:黄豆和沙的混合物、筛子、勺子等,他们正漫无目的地摆弄着。我悄悄地走过去,告诉他们:老师不小心把黄豆和沙混在了一起,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开始有目的地想办法,飞飞用勺子舀起一勺混合物,阳阳一粒粒捡黄豆,这样速度很慢,但他们却很投入。我几次想上去提醒他们可以用其他工具来帮忙试试,但都忍住了。过了一会儿,阳阳开始翻看其他工具,他发现了筛子,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用筛子去舀黄豆和沙,沙即刻从筛子的孔中漏了出来,阳阳对这个发现很惊喜,马上告诉飞飞,于是飞飞也开始用筛子操作。由于是第一次操作,几次下来,沙撒了一地。连续多次后,飞飞找到了好办法:她用一个小脸盆接在筛子的下面,再把混合物用勺子舀到筛子中,然后进行分离操作,果然混合物一下子分开了,飞飞兴奋地把她的发现告诉我,我表扬了她,并引导她把新方法记录下来。

孩子是探究“天才”——孩子能探究,探究能成功,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发现者”,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成功者”。孩子虽小,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会越来越强。作为老师应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为孩子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上的保证,让孩子产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从不会发现问题到找到许多问题;从发现问题用一种解决办法到能用多种办法解决;从老师参与解决问题到独立解决问题等。孩子的飞跃一个又一个,证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在倡导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今天,我们应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课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去探索、发现,鼓励他们成功、创造和进步。

生活化区域——让孩子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生活化区域——让孩子主动地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寻找、交谈;生活化区域——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生活化区域——给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机会,让我们为区域活动架一把兴趣的直梯,一座经验的阶梯,一个拓展的旋梯,让孩子们乘兴而上,拾级而上,盘旋而上!

猜你喜欢
筛子电线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从一名电线工到副总统,都是他妻子的运筹帷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1000条蛇守卫电线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地上电线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