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薇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广东 韶关 512023)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
林燕薇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广东 韶关 512023)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是一群知性、思维活跃的群体,为了培养小学高其写作能力,教师可把课内和课外的习作训练进行整合和渗透,让习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着重引领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用上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实实在在地做到情真意切。
小学高年级;习作;阅读;训练
纵观近年来小升初的作文题目,从以前直接明了的《我佩服的一个人》《我的妈妈》《难忘的一件事》《我_______了》……到现在的《我家的星期天》《点亮心中的灯》《__________是我制胜的魔杖》《向快乐出发》《感动》《是他,是他,还是他》为话题的改变,越来越多学生摸不透题目要求,抓不住重点,这些作文题目让教师束手无策。教师感觉教学生写记叙文变成了写散文,全都是“套路”,开篇来个排比式的开头,文中穿插几句背诵的小清新句段,整篇文章“耳目一新”,似乎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得高分。然而,这些文章往往“无病呻吟”,事例平淡却又东拉西扯出很多磅礴的情感,看得好生别扭。作文的分值从30分提升到40分,很大一部分的作文题目更倾向于初中的作文,命题作文少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多了,有的作文根本没有提示,只有一个题目让学生无所适从,作文分量重了,想要取得高分更难了,很多学生觉得无论怎么写得分都和其他学生差不多,很难迎合初中教师的口味,导致他们既不重视也不花功夫,本着只要不离题就相差无几,宁可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是一群知性、思维活跃的群体,其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逐渐增强,无论对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看法、做法都有很大的改变,不再是一味地听教师说教,而是把自己的意识融入其中,开始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有自己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开始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如何培养高年级的孩子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从低年级作文飞跃到高年级作文是语文教师一个艰巨的任务。中低年级学生的作文题材大致相同,连语句也是相类似的,教师为了方便批改会给出一些常用的句子,到了高年级,孩子的个性展示出来,文章就变得千奇百怪了,多阅读、对生活有感触的孩子就写得好,反之,不爱看书、不思考的孩子写起作文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铺直叙,让人读了如同嚼蜡。
面对这群思维容易碰撞出火花的、可塑性强的高年级孩子,为了培养他们写作能力,教师可在课内和课外将作文题材进行多方面整合和渗透,让习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着重引领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用上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实实在在地做到情真意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本学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作为平常习作的练笔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使用的是语文S版教材,课内每个单元的习作均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五六年级每个学期第一篇文章都是写想象作文,如:五年级上册根据第一单元课文内容任选三个人物编童话,下册是围绕《神鸟》编故事;六年级上册《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鹅》和下册的编写科幻故事等,每学期一开学基本上是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现在的学生大部分看着童话故事长大,在他们心里有自己的故事网,但是编写童话不是过于简单就是长篇大论,很多根本不知道中心在哪里,都是为了“编”而编,为了让他们写好这样的课内习作,笔者在讲授时都变着法子进行渗透,如有些人物本来在故事中就是个配角,这个人物可以不要吗,他的存在有什么作用?一连串的“假如”、一连串的猜想,逐渐从这些设计的问题中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可选人物那么多,但是每个人物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怎么把这些毫不相干的人物拉在一起成一个故事呢?那就要结合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不同特点的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猜测主人公的离奇经历,合理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抓住童话的特点进行习作。笔者会通过“故事接龙”的形式教会学生续写童话故事,让每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名义编写一小段或者一个经历,写好的贴在教室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习作往往是热情高涨的,在最后的评比中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优生带动后进生,再不会编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童话故事不仅仅是编写一个虚幻的故事,学生在童话故事的编写中到底获得了什么?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从童话故事中学会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根据特点写故事倒是可以学习的。学习完这个单元,笔者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小组里的同学,也学一学抓住人物特点写家里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有话可写了,自己的父母成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凤辣子”“唐僧”式妈妈,“老夫子”“我的包公爸爸”,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同学……有趣的故事在这样的人物中流动。课内习作是个风向标,为学生“量体裁衣、度身定制”,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习作题目,让他们有话可说,这就解决了“写什么”问题,学生再也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课本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的美文,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鉴赏,里面优美的词句更是我们争相模仿的对象。从五年级开始,课内外练习和试卷都开始出现仿句和根据给出的词语写句子这类的题目,有的还限定了内容和中心,撇开这些应试题来说,能多训练学生以词写句,以句写段也是一个很好的练笔,这样布置的作业量不大,却又能比较容易达到训练效果,这样写起整篇文章来也能一气呵成。语文S版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课后都有一个“词语采集”,里面会给出两三个好的词语,然后空一个或两个让学生再进行收集,这样既能鼓励学生收集、积累课本上的好词又能作为一个句子练习,让学生运用这里的词语写句子,或者把几个词组合起来写一段话,从“会写”到“会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还有些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一些排比句、描写比较有意境的句子教材都要求学生会背诵,这样的句子同样可以和学生赏析,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语文教学就从这扎扎实实的字、词、句、段、篇训练中慢慢打造出来。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时,第三自然段对达格妮心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班级细致,与学生平常所写的“我想”“他想”等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体现。先从内心的疑惑,到心情的平复,最后到自己的想象,水到渠成,并以这样的“引”导出插叙的内容,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使整篇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学生从中学习另一种写作方法,对学生内容的把握和习作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又如,六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中,描写“我”梦中飞行的感觉,上课时候分析这段话,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笔者抛出两个问题,一是“我”真的会飞了吗?二是我们人类都不会飞,可是怎样写出飞的感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是作者小时候对梦境的描写,说明“我”在梦中也在用特殊的思维思考问题。做梦每个人都做过,有的梦境的确稀奇古怪,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正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有的学生更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刚睡着时,会有突然踏空的感觉,让人一下就会惊醒过来,基于此,笔者鼓励他们把这样的感觉写在班级《日知录》中,他们分享的喜悦在班级内交流着,每个学生带着欣欣然的心情打开心的篇章。
在上习作指导课时,传统的模式是教师先带领学生审题,接着询问学生如何选材,教师给出指导,然后出示范文,点出要领,最后学生习作,教师讲评、批改,这样的习作过程表面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实际上是学生在独立完成习作,学生写作时遇到什么实际困难,有没有内容可写,会不会写却是教师极少关注的。习作收上来教老师怨声载道,不仅繁重的作文批改开始了,这样的习作指导课却收效甚微,哪怕教师用心在学生习作上一次又一次地圈圈改改,这也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还是有所缺失的,于是,有的中等生对教师批改之处还是不解,有的甚至不能把教师增添修改的地方写通顺。
这个学期笔者承担了一节市的送教课,上一节以赛课模式的习作课,二十分钟指导、十分钟学生习作、十分钟点评。笔者选择的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百花园六的习作《写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当时选这个题很多教师就给出了意见,觉得这个题目太陈旧了,上此课的人也很多,很难上出有新意的课来,而写人的文章又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大难点,不必搬起石头往自己脚上砸。的确,随意搜索网上材料,一大堆这个题目的教学设计,但是很多都是陈旧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怎样才能上一节精彩的习作课呢?笔者细致分析教学内容和要求,本次习作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表达自己的喜欢或佩服之情,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重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单元习作中就有写人的文章,而五年级这篇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我便把重心放在这个方面,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堂上随便询问学生什么叫“细节描写”他们张口既来,但是在习作中却甚少用到,有的就算用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为了直观地让学生领会,笔者从书本上所学过的文章入手,选取典型人物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武松等,做成PPT让学生通过人物典型事例的描述猜人物,这个环节不仅开课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目的也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人物能深入人心、经久不忘,典型事例的选取功不可没,为后面学生选材做铺垫。
崔峦老师说:“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而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这个“趣”笔者不仅放在了导入部分,更渗透进习作指导上。
如何让学生抓住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上笔者费尽心思,如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经过几次的探讨和调整,笔者决定通过和学生合作演哑剧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观察。表演之前先给出提示,看看从表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这些方面判断“我”是个怎样的老师。表演内容如下。
教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现有个学生趴在桌子上,于是走过去了解情况,开始以为学生发烧了,摸了摸学生的额头,不烫,突然发现桌面上有一张滴了几滴泪水、成绩不太好的试卷,顿时明白过来,拍了拍学生的肩膀,向他摆摆手,握拳鼓劲,给了他一个微笑。
这样的表演留下一些学生可以猜测的悬念和依据,选择现场表演一来为了更有现场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专注程度更高,也更有话语权;二来选择这样的内容是因为这样的事例真实并普遍存在于师生之间,课堂之上,常见之事、用细微之举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则是笔者的另外一个目的。这样开课的习作指导课是十分有趣的,笔者在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讨论、交流,汇报的同时进行梳理,这是一个“关爱、鼓励学生”的老师,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判断出来,随后再整理我们观察人物的方法,最后学生进行练笔,师生评议。这节习作课把重难点前置,放在开课时候解决,最后再回到题目引导学生选材,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生选材内容或许在我们眼中普通得不值一提的事情,可恰巧在那个时刻正是学生感动的,只要他能运用上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写出一件具体的事例,用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笔者觉得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我们知道,读、写从不分家,学生多读自能下笔成文,对习作水平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基本功之一。宋道晔老师所著的《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中,对课程实施与课型分类有具体的研究,“教学研究将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板块、七种课型,整个教学环节中阅读、生活实践与学生写作活动三线并行,同步推进,每个板块都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依据。”语文课本上选取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们精心挑选的,可作为例文进行精读静讲,但是这个阅读量不足以支撑学生习作,课外经典阅读、全文引读到现在推崇的群文阅读、类文泛读都大大地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语文S版五、六年级课本的第五单元是“中华文化”,第六单元是“名著之旅”,都是从节选的篇目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全篇或全文阅读。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室和附近的市图书馆都给学生阅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只要坚持经常诵读经典,学生就会掌握大量经典语言、词汇,从而奠定坚实的语文根底。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需要鼓励的,十一二岁的孩子越来越有主见,他们内心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走入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也关注了他们的学习,为他们搭建倾述的平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让学习成为一股凝聚的力量蓄势待发。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他曾这样教育他的孩子“每天睡觉前把这天最有趣的事情写成三句话,每天都写。一个月后,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慢慢地你会不断进步。”在趣事中带着美好的情感入睡,笔者让他们写在作业登记本上,三言两语概括事情虽言简意赅也能为自己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为了写这三句话,学生每天都要留意哪些是有趣的事情,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会控制不住地写上五句话、十句话,甚至更多,给他们一个倾吐的平台。有时笔者也会在本子上和学生互动,写上自己的看法,同时鼓励他们和同学交流分享,写得好的学生让他重新抄写在稿纸上张贴在班里的展示栏里,笔者和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下面写上自己的感受。从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写的“今天,我和XX在操场上玩游戏,我觉得很有趣,因为……”到后来以各种形式的句子展现文笔,如“冬日,暖阳,我们奔跑于操场上纵情欢乐,和同学嬉闹,追逐落叶,比赛毽球和跳绳,在大课间的三十分钟里,灿烂的笑容沐浴在这份灿烂的阳光之中。”当然,也有学生倾吐自己的不快,笔者便变身如知心姐姐一般安慰和开导他们,这也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学业的繁重学生往往惧怕写作文,每天把这样的三句话写好,他们就觉得没压力了,没负担了,自然会用心思考怎么写,有的学生为了写出优美的句子开始仿写一些美文佳句,日积月累,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QQ、微信······无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说过,让“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的存在我们无法逃避,改变以前学生玩QQ、玩电脑、玩手机的负面影响,进入这新型的互联网模式,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利用这个更广阔的平台图文并茂地及时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假期纵情山水,平常学校组织活动,周末的亲子交流都可以在微信、QQ、微博上书写篇章,鼓励大家评论、关注与点赞中,如同教师给学生批改习作一样,这样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时也把自己看到的好的文章分享在朋友圈或班级群里,学生在交谈中畅谈收获。
学生习作除了应付考试、完成作业和提升自我写作水平之外,还可以提到一个更高的要求,积极参加投稿、评奖,给予学生更大的肯定和鼓励。杂志社、出版社、社会上都有很多组织举行征文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让他们积累考场应变能力,还可以把学生平常投稿的征文让学生修改作文中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
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班级作文集,作为教师可以做个有心人,把平常学生写得好的习作进行整理、归纳,打印成册,这样简易的制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书写的文字变成打印的铅字,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每位一线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潜心钻研,用心浇灌,在教学中不断调整、不断汲取、不断更新,当有一日“坐看红树,行尽青溪”时,你会欣喜地发现,浏览学生的习作便如走入了桃花源一般,带给我们全新的面貌,一篇篇优秀的习作就像桃花水一样流淌开来,这时,自然“不辨仙源何处寻”了。
(责任编辑:杨怀玫)
林燕薇,女,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语文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