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燕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研究
王绍燕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如今,世界正逐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各国之间,各个企业集团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这样的现象可以让国与国,集团与集团之间在经济上互利共赢,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人们警惕的弊端。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使得每个与之关联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
金融危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在金融危机频繁的当代社会,想要在利益上分得一杯羹的企业都会紧紧的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处于时代的顶峰。但与此同时,企业在参与到这样的博弈中时,也会出现一些危机企业的风险,最为显著的就是企业法律风险。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深刻分析了当代企业可能会遭受的种种法律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来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风险控制中,合理地应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担等对策来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的普遍含义就是人们已经对未来的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一个预测,然而,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它的变化不会完全被人们所预测,这种预测结果与实际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就是风险。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当下所做的一系列决策就是基于对未来企业发展情况及对市场的预测做出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发展情况与市场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它会和企业的预测有所出入。当两者相差不大时,企业之前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就是有利的。但是当两者的差距超过一定范围时,企业所面对的一系列风险就产生了。其中,法律风险就是以相关企业法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特征,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所以说,在诸多风险中,对法律风险的控制是最有意义的。
(一)刑事法律风险
一些法律上无明确规定的民间借贷关系,当企业和多位民间人士产生借贷关系后。由于某些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企业发展不顺利,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甚至发生破产。这样,那些民间人士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可能会聚在一起向企业讨债,更进一步对企业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使企业产生刑事法律风险。
(二)民事法律风险
除上述企业可能遭受到的刑事法律风险以外,企业也会遭遇到民事法律风险。比如说在合同签订中可能遭受到的风险。合同双方中的某方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那么另一方就要承受经济损失。在诉讼过程中企业也可能出现法律风险。企业如果长期违约或有违约的意向,那么在以后可能出现的诉讼中,企业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
(一)企业法律风险可能与企业内部其它风险相互转换。企业法律风险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事物,随着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也可能转化为威胁企业发展的另外种类的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出现在企业法律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企业活动涉及到法律的范畴,都必然会受到法律的规范和限制。所以说,企业需要时时刻刻地防止和控制法律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法律风险一旦出现,其带来的后果就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特点是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所决定的。企业活动一旦违反了法律,就会带来法律风险,这种法律风险的后果就势必会由企业本身承担。
(一)在企业内部建造合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
要想规避企业的法律风险,就必须从企业内部着手,从内部防止风险的可能出现。从企业内部着手的话,首先就应建造合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内部早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包含多种不同的权力代表的治理系统。这样的治理系统虽然产生,但是执行力度往往都不够,从而从内部造成了法律风险出现的可能。
(二)灌输给企业事事依法的观念
在企业的内部所有员工里,都应该灌输给他们法制的观念,任何活动都要严守法律,不能钻法律的空子。不守法律,钻法律的空子也许会给企业或企业内的某人带来暂时的利益,但是就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
(三)对企业法律行为全程进行控制
企业要想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就必须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进行防范。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即使在执行后出现问题,也应该及时弥补,事后也不能放松,不能因为问题出现而放任不管,这样只会加快企业危机。
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多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在面对企业法律风险这类可以控制的风险时,企业应该积极应对,严守法律,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使企业继续发展壮大。
[1]徐干忠,黄碧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法律风险透视——对梅州市部分企业专题司法调研的分析报告[J].嘉应学院学报,2010-01-28.
[2]池方景.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法治研究,2010-01-05.
[3]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制度选择及风险防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5.
王绍燕(196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法。
D922.291.91;F
A
2095-4379-(2017)15-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