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更高的视角解读新闻故事
——援疆干部王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有感

2017-01-27 02:52司马珂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王华系列报道宣传报道

□司马珂

(镇江日报社,江苏 镇江 212001)

站在更高的视角解读新闻故事
——援疆干部王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有感

□司马珂

(镇江日报社,江苏 镇江 212001)

援疆干部王华的先进事迹报道,是一组重大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这也是笔者记者生涯中第一次参加这类重大典型的报道。江苏《镇江日报》之前曾推出过张雅琴、赵亚夫等典型人物,那时候也见过其他记者写事迹报道时的那种状态,说实话因“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当时并没有多少真切的体悟。这次宣传任务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时,才开始体会到那种焦虑。但事后回首整个宣传报道整个过程,笔者又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领悟到许多东西。其中,最大感悟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解读新闻故事。

去新疆采访王华的事迹,是镇江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次集体采访活动。从当时宣传部的文件通知中获悉,这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媒体都要参与其中的新闻报道活动。作为记者,我们都已意识到这个题材的重要性,特别因为王华是镇江人,作为家乡镇江的媒体,报道好王华的先进事迹显得尤为重要。

采访之前,我们报道小组就这个新闻素材进行了充分讨论。这个新闻事件的优势很明显:这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的一次人物宣传报道,对王华的事迹,多位中央领导都给予了批示,江苏省、镇江市将把王华作为重大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所以,新闻事件的分量足够重,也就是说新闻价值很大,重要性很突出。

仔细分析这一新闻素材,它又有明显的短腿:

一是时效性问题。据了解,王华同志牺牲的消息一传来,《镇江日报》立即就进行了追踪,准备对其集中进行正面宣传报道,而且已经完成了一部分采访工作,可以说新闻敏感和策划行动能力都非常强。但等到我们后来再去新疆采访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较晚了,因为距离王华牺牲已经隔了几个月。

二是接近性问题。做这组新闻报道时,我们希望能够采访到王华的家人,获知一些他鲜为人知,能打动人心,充满人情味的事迹,这应该是镇江地方媒体的优势。但我们了解到,此行之前相关部门曾组织了一次媒体大采访,王华的家人非常痛苦,不愿意面对媒体。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那次采访活动地方媒体记者都未能参加。所以,想从这个方向获得一些新闻素材的思路基本就被否定了。

三是权威性问题。与张雅琴、赵亚夫不同,过去,我们的先进人物是从底层向上推荐出来的,但王华这次不同,是从上向下推,从中央级媒体向省级、再向市级媒体推荐,路径完全相反。这是我们在实质性采访之前,对新闻素材的新闻价值作出的一个衡量和判断。

如何进行报道?是我们入疆路上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当时对王华的宣传有时间节点要求,非常紧迫,如果不进行筹划,我们几乎是当天采访当天就要出第一篇稿件,时间和稿件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所以,经过商量,我们建议先报道表彰和社会反响等内容,让系列报道延迟了两天,加上中间的双休日,正好给了我们四天时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采访写作。

王华在新疆生活了三年,他的足迹遍布了农四师每一个团场,事迹很多,我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抓取最感人也最具说服力的新闻事实。到达当地后,我们获知农四师宣传部在王华牺牲后的第一时间,基本是已经把所有与王华工作生活有过交集的同事和新疆群众都进行了采访,并留下了许多原始资料。于是,花了半天的时间,我们将当时伊犁现有的资料都熟悉了一遍,带回了一叠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甚至包括当地纪念王华的诗词样稿。

入疆采访的首个下午,我们到了镇江援疆前线指挥部实地去看了王华的办公室,带回了王华的所有日记本和工作、阅读记录,采访了多位前线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长串有关王华的感人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在援疆中的孤独、坚持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在采访中,我们不仅被王华感动着,也被镇江这么一群可爱的援疆干部感动着。

一天采访之后,对王华我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报道小组又碰了一次头。经商量最后决定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对王华事迹进行报道。选用这种新闻体裁,我们也是有考虑的,就当时来看,从中央媒体到省级媒体好像倾向都是采用通讯体裁,所以,选择系列报道避免了报道体裁上的撞车。另外,通讯体裁参加评奖字数有不超过3000字的限制,肯定对王华事迹报道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采用长篇纪实报告也不太现实,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系列报道的形式。

其次,我们对主题进行了确立。讨论一开始,大家就提出了,文章主题一定要站得高,不能就人写人,要把人放在时代中去解读,所以,当时确定的第一篇主题是一滳水的精神,借王华写时代之风,借王华写镇江、全省乃至全国援疆干部的精气神。第二篇主题是一家人的情怀。当时我们讨论中曾议过,觉得近些年来,人物宣传报道,不再一味是高大上,而是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和感人。正是在这种认知之下,我们确立了第二篇主题,写“一家人的情怀”,写王华与家人、与同事、与当地新疆干群的故事,结构相对均衡,也避开了家人采访不够、故事少的困境。

第三篇主题,当时是从“干部要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句话延伸出来的。王华这个干部是有个性特点的,他不好喝酒,据说二三两就倒,但他这个人爱好读书,喜好写诗,写散文,他的读书目录天天都记,有自己的作品,有自己对社会现象的一些所思所想,甚至一些是与其个人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写一首诗的境界,其实就是写他自我的精神境界以及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三大主题确定之后,就好深入进行采访了。最终成稿中,我们对故事进行了整合,有很多故事不得不舍弃了,其实采访中,我们当时有一个考虑,就是尽可能多地找故事,尽可能地找细节,因为一旦回镇江,再想找采访对象就太难了,要格外珍惜这次入疆采访的机会。所以,我感觉去新疆采访的那几天,每天的采访量和阅读量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次。王华的8本日记,还有厚厚的有1厘米高的A4纸打印的读书目录,以及采访对象一天有近10个对我们都是一种考验。采访结束,我们又对故事进行了汇总分析,谋篇布局,确定把这些故事写在第几篇里,可谓千锤百炼,终于不负使命,完成了这次有新闻实践考验意味的系列报道。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王华系列报道宣传报道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老妈的高招
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侨的力量推动着我
王华主任随江苏新闻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圆满成功
王华主任会见韩国知识文化财团理事长辛圣恩一行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