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内容的“低俗化”对新闻事业的伤害

2017-01-26 21:16唐建勋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内容

■文/唐建勋

新媒体内容的“低俗化”对新闻事业的伤害

■文/唐建勋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某些新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无下限地迎合一部分受众的低俗喜好,传播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内容。本文对新媒体“低俗化”的现象进行梳理,从宏观角度、媒体角度等出发,指出这种不良媒体行为给普遍受众造成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内容;低俗化;新闻报道;应对策略

引言

媒体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其不但是新闻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能发挥教育广大受众、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民族文化、检测社会环境、传递信息等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广,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新媒体必须要将“传播新闻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作为自己的责任。但,由于时代进步的速度太快,加之有一部分人将新闻报道与经济挂钩,在既得利益面前就忘记了新闻报道的责任与使命,用低俗、庸俗、乏味的内容迎合部分受众的特殊喜好,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媒体人理应进行自我反思,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1.新媒体“低俗化”的表现和对新闻事业的伤害

网络的四通八达,手机和电脑等通讯端的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与平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新媒体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一个小高潮,新闻事业出现了娱乐化与市场化特征,这种变异最明显的表现为:各行各业的典型和规范被当红明星所取代,学者没有美女能吸引眼球,娱乐新闻代替了各种文化占领着头条,各类捕风捉影的新闻淹没了事实的真相,总结而言就是“低俗”与“端庄”的比拼,前者显然更具优势。不得不说,在新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的确刮起了一阵“低俗之风”。在饱受“低俗化”新闻的伤害之后,公众总结出中国新媒体的“四大公害”:低俗恶搞、不良广告、有偿新闻和虚假报道。与环境污染相比,这种“精神垃圾”的确给广大受众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报道内容“低俗化”的危害总结如下:

①新闻报道严肃性匮乏,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

②虚假新闻满天飞,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给人民生活和政府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③与优良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血腥、露骨的画面随处可见,恶化了社会风气,缺少人文关怀的正能量传播;

④过度关注社会中的丑陋现象和生活琐事,不利于现代文明的传播和推广,拉低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

⑤不尊重报道的事实,新闻内容主观并且断章取义,致使媒体在受众面前的公信力极具下降。

2.遏制新媒体新闻报道“低俗化”的有效措施

在各类新媒体报道中,“低俗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恶疾”,可谓根深蒂固。所以,想要将其连根拔起就必须做好长期奋战,并且多管齐下的准备。首选,必须认清现状,世界发展的大环境和方面是无法改变的,文化的多样性也已经成为固定不变的趋势。我们想要找到突破口就必须从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虚假新闻的打击治理等方面入手,从一点一点的改变做起,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

2.1 完善与新媒体新闻报道相关的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网络新闻和自媒体新闻报道中“低俗化”内容屡见不鲜的原因就在于我国针对这方面并没有出台专门的、用于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在之前发生的与新媒体新闻报道有关的案件时,所有的裁定都只能一道司法解释和说明,法律上的空白令很多人开始“有恃无恐”。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杜绝新媒体报道中的低俗内容,就必须从法律规范入手,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性地对媒介中新闻报道内容进行约束。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中介,必须本着对社会和受众负责的态度,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考虑,从人性化的角度挖掘出更具报道价值的新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人们的需求,拉低新闻档次。

2.2 从新媒体自身出发,强化行业自律性

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抛开法律的束缚,行业内部应该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时,应能够从具有建设性的视角出发,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下的热点话题,理智对待,不跟风炒作;努力挖掘出事件中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给群众以正面积极的引导。新媒体需要抛开经济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社会各层的审美需求和收视习惯,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水准。媒体对受众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需求的层次,培养受众对高层次内容的喜好。

2.3 提高新闻人素质,注重行业内的素质培养

给新闻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制定清楚的自律信条,严格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其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维护好自身的形象以及整个媒体的形象。一旦发现有人不遵守职业道德,并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抹黑了媒体在社会和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以儆效尤,给其他人员以警示。定时为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2.4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

有少数受众尤其追求低俗趣味的新闻内容,而部分网站和自媒体从利益角度考虑,也会为这类人设置专门的板块,进而伤害到其他受众。所以,一旦有人发现这种情况应马上遏制或者进行举报,以方便相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杜绝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地发生。

2.5 引导社会受众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无论是校园还是社区,都要以一个小的群体为单位,进行具有高级趣味的审美取向引导,提醒人们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用一种浮躁的文化心理沉溺在新媒体所营造的虚假快感中。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类新闻,人们必须有选择性地阅读和接受。对于一些不良信息,要自己抵制,做到不看不传播。多关注一些与自身进步和发展有关的信息,多吸取能够提升自我修养的内容,多学习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凸显人文精神价值的报道。

2.6 合理使用各类新媒介

信息时代,消息的传播不胫而走,同时诞生了很多新型的媒介,令人们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出于新鲜感或者好奇心,面对如此五花八门的信息难免会被迷惑,这就需要人们锻炼自己的自律性,选择对自身有所帮助和提升的信息进行获取,远离那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传媒内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远离那些“低俗化”的信息,存在于新媒体中的这些不良新闻内容就没有了传播的对象,没有了市场份额,那么其传播渠道就会被堵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新媒体新闻报道中低俗化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快节奏的发展步伐,给现代明文带来了很多挑战。近些年诞生了很多类型的媒体,依赖于网络,滋生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当新媒体低俗化的现象出现之后,就相当于给时代的发展敲响了一面警钟,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平行的,相反,文化与经济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新闻报道的低俗化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值得每个人警惕并且自我反思。虽然社会的高速发展会给人类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享受,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是进步的、完美的,可能某些缺陷是存在于边缘的,而且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对这些缺陷视而不见,而是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那些发展留下的弊端,并努力使其成为督促更大发展的新动力。

3.结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积极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在融入世界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在迎接着巨大的挑战。但媒体低俗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家进步、人文建设和社会风气是极其不利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只有全方面地加强应对措施,才可以令新时代的媒体造福于民,令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真正实现我们所畅想的“中国梦”。

[1]梁博.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02):211-212,202.

[2]刘书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优化视听新媒体节目内容的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2):55-56.

[3]宫春洁. 新媒体传播对影视内容生产的影响[J]. 新媒体研究,2017(01):1-2.

[4]王鑫.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新媒体研究,2017(01):76-77.

[5]黎斌. 媒体融合新思维:从“内容为王”到“‘内容+’为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1):27-30.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

G210

A

1671-0134(2017)04-069-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4.014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