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三晋文化传播策略

2017-01-26 21:16■文/周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大众

■文/周 婧

新媒体时代下的三晋文化传播策略

■文/周 婧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 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三晋文化;传播策略;自媒体

手机媒体、互联网、交互式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环境有助于三晋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在改变以往传统传播模式的情况下,增加了三晋文化传播的途径,尤其是有利于增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三晋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方式在当下时代尤为重要。

1.新媒体时代下三晋文化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随着网络及其衍生媒体网络媒介和大众媒体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兴媒体,基于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平台等新生媒体而出现的,包括微博、飞信、QQ空间、社交网络、QQ群、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当今社会传播的主要媒介。“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互联网的盛行,使网络媒介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是人类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在认识自我与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符号、语言、声音的编码总和。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于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原因,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内涵。李元庆的论文《三晋古文化源流》中对三晋文化有如下定义:“三晋文化”就是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泛称,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三晋文化是指从西周到战国这一时间段内,晋及三晋的文化现象。而广义的三晋文化是在山西这一特定区域中,从古到今人文历史现象的统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新媒体发展已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传播要素包括传播者、受者、传播内容、传播信息和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播媒介,其他传播要素也受到影响。“与传统大众媒体广播式传播模式不一样,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其传播过程的即时性、互动性,以及传播内容的海量化,传播符号的视觉化、动态化都彻底改变了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三晋文化的传播也与传统媒介时代大有不同,应以全新的传播策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2.新媒体时代三晋文化的传播策略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将媒介提升到重要地位,在当今时代,媒介形态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与传统媒体时代一成不变的媒体形式相比,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快,这其中就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裹挟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新媒体时代除了增强了文化内容的传播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之外,更改变着内容呈现的方式、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等。可以说,新媒体形式参与整个传播接受过程,建立了新的文化秩序,从而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思维方式。

2.1 增加传播的新形式

在人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媒介形式的变化给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带来重大影响,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从数字技术到3D影像,从博客、播客到网络直播,从视频网站到微博、朋友圈,从手机看报到全息影像,从电脑程序到手机APP的全面变化,传播渠道与方式的丰富使得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繁荣,三晋文化的传播应该有效运用全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

在当下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已经改变,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大众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已不再是被动地获取,而是主动地探索。人们既可以上网查询获得相关信息,也可以上网发布对某一知识的看法与观点,这种交互式体验方式是新媒体时代带给大众的重要变化。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不仅需要学术上的探究与钻研,影视媒体的传播辅助,更需要利用新媒体方式带给大众全新的文化体验。让大众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选择对三晋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风俗意趣的认识与接受。

由于新媒体时代中,大众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可开拓以三晋文化为内容的博客、播客、BBS网络论坛等形式,介绍三晋文化的历史与源头,将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以深入浅出的形式传播给大众。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以单向传播为主,以我说你听的被动式传播为主,而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是多层次、互动式、点对点的传播方式。网友可根据传播内容留言并互动,交流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更符合新媒体时代下大众的信息接受方式。以全新形式传播三晋文化可扩大文化影响力,有利于三晋文化的传播。

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方式,通过手机媒体获得知识、学习知识,观看视频、获取信息,已成为当代大众的重要生活内容。因此,传播三晋文化可通过与自媒体形式的有效结合,以自媒体方式传播三晋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以手机APP的方式创作山西风光、晋商文化相关内容,让大众了解三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地域特色等文化内涵,达到传播三晋文化的目的。也可通过建立三晋文化公众号,每日推送相关文章与图片、视频,让大众随时接受相关信息,通过碎片化信息传播方式达到传播目的。

2.2 增强传播的趣味性

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也提高了对传播内容的要求,信息的质量与传递信息的方式同时得到受众的重视。以往传统媒体直观化的、单项传播方式,使观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传播信息的形式要求较低。而互联网发展迅速,每天有大量信息内容等待受众选择与接受,知识与文化的接受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三晋文化的传播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同时,实现传播渠道的优化组合,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并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在公众号的制作、运营,手机APP的创意与设计等方面应更具趣味性。如推介文章的选择应注重文学性,图片的选择能体现三晋文化的地域特色与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类文章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并注重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反馈与互动,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2.3 增强传播的针对性

进入新千年之后,我国互联网迅速与国际接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到200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超过1亿人; 2013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达4.64亿人。随着“网生一代”的不断成长,青少年群体对于信息的接受已经互联网化,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应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对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体的自媒体用户,所开发设计的论坛、APP程序、网站设计等应更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欣赏趣味与接受方式;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也应重视传统媒体的传播应用,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将三晋文化以全方位、全覆盖的方式直击目标人群。

三晋文化博大精深,在传播过程中应该以不同视角与层面,整合传播内容,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可通过影视剧作品、视频短剧等方式,裹挟三晋文化内涵,将晋商文化、大院文化、家族文化,通过影视剧作品这一传统娱乐方式的传播、解读、接受的过程,完成三晋文化的媒体传播。而娱乐性较弱、文化性较强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民俗意趣、红色文化等内容可通过手机自媒体、文化网站等方式传播,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必然会明显提升三晋文化的传播效果。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以及受众群体更年轻等特征,这也使得新媒体能够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成为强大的社会潮流。在新媒体的卓越功效下,文化传播系统更为优化,传播方式更为新颖,文化形式也更为多样,文化传播力的提升显而易见。”因此,三晋文化的传播方式应有效契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新媒体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对于传播三晋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翠,史启新.新媒体时代芜湖铁画文化传播策略探究[J].神州,2011(23):27.

[3]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4]龙伟. 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3(11):140.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G206

A

1671-0134(2017)04-049-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4.004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的三晋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晋规办字[2014]3号)。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