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1-26 20:16厉以宁
中国流通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新者结构性供给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871)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871)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构性调,有重点地因地精准“滴灌”;要特别鼓励创新、创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创新;创业

一、从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关系谈起

在经济学中,从来都是供给和需求并重。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供给也就没有需求,两者之间是互动关系,供给刺激需求,需求刺激供给,谁也离不开谁。需求需要更新,供给也需要更新,这样,经济才能不断地增长。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方方面面的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调节需求容易,而调节供给则比较难。需求管理主要是防止需求过热、需求不足等问题,属于短期调节;供给改革则旨在培养能够自主经营的产业主体即企业,这就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协调各方利益与企业自身产权清晰等,而这些均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至少是一项中期任务。

如果不把需求和供给结合在一起,而是将二者分别考虑,简单地刺激需求或者刺激供给,不一定能做得很好,却不利于经济发展,新的经济问题会层出不穷,只是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个问题而已。也就是说,任何片面刺激需求或刺激供给的结果,都只能产生短期效应。所以,必须正视和重视结构性改革的中期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及政府的作用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供给和需求两侧都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都需要调整结构。没有结构调整,新的需求和供给都不会实现。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是因为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是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应有充分的活力和动力,这就必须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就是要培育适应市场的主体,即独立的、自主经营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难推进,即使推进也会有反复,也可能中途发生变化,从而使结果难以预料。二是因为要让结构合理,必须去库存、补短板、调结构,不下决心在供给侧着力,就难以使结构合理化。三是因为要降成本,以新产品和产品新功能开拓新市场,才能保证企业充满活力和动力。

这些都表明,当前供给侧改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今天讨论结构性改革,必须认真总结长期以来注重数量和速度的发展方式的教训。之所以过去较长时间内会片面沉醉于数量型和速度型发展方式,一个重要原因是误以为只要经济高速增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这种观念必须扭转,高速增长不可能持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应当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政府应当规划、引领经济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这都是供给侧改革所需要的。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不能离开政府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第二,在市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在企业尚未成长为独立经营主体之前,政府在一段时期内可以起到代替市场主体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一般都会感到国内企业家不足,于是常常会出现政府代行企业家职能的现象,这在很多国家都有先例。例如,在俄国彼得大帝时期,曾由政府来充当企业主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企业力量不足,政府替代企业发挥市场主体功能;其他西欧国家也有类似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企业成长初期代替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只能是暂时性的、短期的,一定要及时退出,否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走向行政化;如果政府长期替代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必然弊大于利,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即要明确究竟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独立经营并成长起来。有了无数个自主经营的产业主体,市场调节必然会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保证,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要了解创新的出发点是创意,无数的创新者就是创意不断涌现的实践者,这也是结构性改革的希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增加就业和维持物价基本稳定都应当纳入目标体系。新就业岗位是随着创新而涌现的,物价稳定的关键则在于供求平衡。

工业化中劳动力从哪里来?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开始之后,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农民,农民不满意自己在农田里的收入,就进城找工作。西欧国家跟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变成城乡二元结构,户口制度是二元的,城市居民是城市户口,农民是农村户口。而西欧不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户口制度的约束,所以是举家进城。进城之后,男性劳动力从事建筑、修路、采矿等重体力劳动,女性则找不到工作,微薄的收入难以供养子女上学,这成为一个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后来缝纫机的发明和推广,解决了女性的就业问题,并使服装生产从手工转向机器。服装厂只招女工,很少的男工只是缝纫机的修理者。随着缝纫机逐渐增多,价格降低,工人有能力自己筹钱购买缝纫机,更多的女性实现了在家就业。伴随着收入的增加,举家进城的农民逐渐搬出了棚户区,他们的空缺又被来自北非、亚洲、东欧的农民填上。后来,由于需要就业的人口不断增加,对解决就业问题新途径的诉求出现,电的普及和推广发挥了关键作用。农民利用电办起了小作坊,最具代表性的是汽车修理行业,人们渐渐富裕起来形成蓝领中产阶级。历史经验表明,就业问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现在是第三次就业浪潮,其推手就是互联网,带动了很多就业,最具典型性的就是快递员。通过互联网,快递员自备工具、自己参加某一组织或者帮助客户获取信息资料等,从而完成收货、送货等工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新就业岗位的出现跟科学技术进步有关,但还有一点,就是经济发展中需要有一种新的机遇,产生新的就业机会。也就是说,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会催生新的就业机会,促发新的就业浪潮。

物价上涨一定是来自需求过旺或者供给不足,这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稳定物价的关键在于保持供求平衡。

同时,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市场,因为市场是可以创造的,而应主要考虑居民的收入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上升,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中,不仅应注重GDP的增长,更应当着力于居民收入的增加。

其实,目前感到最困难的不是通常所说的物价上涨,也不是就业问题,而是电信诈骗、购物诈骗以及各种各样的诈骗。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人盈利,有人受骗甚至因此倾家荡产。诈骗增多,但法治进程缓慢,法律法规不健全,打击不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政府必须着力解决好。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体系可以了解到,无论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还是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都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它跟结构调整有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快,不能急于求成。

与此密切相联的是,供给侧改革必然也是一个人力资本大幅度升级的过程。一旦供给侧改革推进后,体制内体制外是否有足够多的人才,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需要技工、技师、管理人员、营销人员、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资本市场的熟练人员,还有各种师资、公共卫生、公共机构服务人员等等,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只能逐渐缓解。尤其要重视新型企业家供给不足的问题,社会上的企业家往往要经过历炼才能成为新型企业家,市场则是最好的学校,它自会淘汰一批,培育一批,但这也是个渐进的过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很多重要的观念需要转变。比如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育、发展自主经营、独立经营的企业,但这并不容易。如今许多“老字号”企业之所以疲软甚至消失,就是因为固步自封,“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已经大为不同,酒再好,但巷子深、购买难,消费者就不会去,因为相同的可替代的产品太多。同仁堂、全聚德之所以依旧兴盛,是因为它们进行了改革,变成了股份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再比如创新,天天都在谈,但创新的观念是否真正转变,如果从事着创新的工作,但观念却还是旧的,那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

100年前,熊彼特提出“创新”一词,并对创新做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假如早一些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应该是首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时正值工业化初期,他认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创新,而在今天,信息重组才会促发创新。熊彼特有一个定义,“企业家是创新者”。在工业化初期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发明家的发明产生于实验室,是企业家把发明家的许多成果运用于经济实践。但现在的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也可以是创意。有了创意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创业,创意最重要。那么创意源自哪里?可能是实验室、咖啡馆、会所、俱乐部或者用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各种感觉。正是靠各种感觉,创造出了新的市场。

我在平时讲课中屡次用到的在寺庙卖梳子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四个推销员因为营销理念不同、创意不同,木梳的销售情况就出现了天壤之别。第一个推销员不懂创意,和尚说“我光头要梳子干嘛?!”结果一把都没有销售出去。第二个推销员挖掘出了梳子的第二功能——帮助养生,对和尚说,梳子除了梳头这第一功能,还有第二个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养生,经常用木梳刮刮头皮,能够止痒、活血、明目、清脑、美容、养颜,得到和尚认可,卖出了几十把。第三个推销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庙里的香火很旺,香客也很虔诚,但在磕头时头发会乱,有时香灰也会掉到头上,于是对方丈说,庙里的香客多虔诚啊,你要多关心他们,在每个佛堂前面放几把木梳,香客磕头起来后就可以梳梳头发,感受到庙里的关心,就更加想来,因而销售了几百把。第四个推销员直接找到方丈说,庙里经常有人捐钱,应该有礼品回馈给他们,木梳就是最好的礼品,把庙里最好的对联写在木梳上,加上方丈漂亮的书法,就会被作为纪念品保留下来,以后捐钱就会更多,也会有更多的人来捐钱,庙里出去办事也就更方便,结果不仅把好几千把木梳全部销售完,还带回来好多订单。第一个推销员只知道木梳最基本的功能,第二个推销员挖掘出了梳子的第二功能,第三个推销员把木梳变成寺庙关心香客的工具,第四个推销员则将梳子创意为寺庙的一张名片、一种纪念品、一个品牌。这说明新产品不仅仅指产品是新的,也包括旧产品有新功能,有新功能就是新产品,手机不断更新也是很好的例证。十多年前的手机也许就一个通话的功能,而今天手机的功能真是太多太多了。

由此可见,市场是可以创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今天,有创意就可以创造市场,有好的创意、好的项目,资金就自然会到位。今天已不是熊彼特时代,今天的年轻人跟100年前的年轻人也完全不同,他们是真正的现代的年轻人,知道社会在关心什么问题,在聊天中就有了创意,有了创意就有了资金。

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很难预料50年后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子。那时人们的消费方式、就业方式都会发生想象不到的变化,人人都用卡,也许钞票就失去了作用;就业只需一台电脑,在家就可以办公。企业家也将成为过时的名词,真正的企业家在工业化开始初期的熊彼特时代,现在的企业家不一定是创新者,而是既得利益者,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大量正在涌现出来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现在不是企业家,但将来可能成为比企业家更具影响力的人,成为一个新领域的发现者、领路人。结构性改革一定要依赖大量年轻人,因为他们在不断探索新路子,寻找产品的新功能。

五、需求的作用应如何理解

供给侧改革要取得进展,必须重新认识需求的作用。如前所述,供给和需求属于互动关系,两者可以通过不同的介质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需求管理是短期性调节措施,供给调节是中期战略,但是需求不是被动的因素,它可以是经常性的,也可以是突发性的,即一旦需求突破了维持生活的界限后,人们会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消费目标,因此在结构性调整中必须关注消费的变化,否则难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

炫耀性消费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1899年在其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历史上存在已久的一种消费习惯,虽然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归根结底都是“为别人而购物”,即打扮自己、摆阔气都成为消费行为,主要为了给他人看。

消费往往是一种风气,在一定的朋友圈、关系圈、熟人圈内会相互影响。同时到一个地方旅游,同时购买一种商品,同时观赏一部电影或戏剧……这正是消费示范效应在生活中的体现,“双11”的购买潮也是消费风气的一种反映。消费风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可低估。

实际上,居民消费的多样化并不一定是坏事,民间对消费形式、消费品种的鉴别能力实际上是经验的累积,连预测者都说不准,但这无妨。新的消费风气往往因有特色而迅速扩散和形成。

以前,消费遵守古典经济学原则即最优原则。最优理论建立在理性人的基础上,即人人都是理性的,都在追求最低的成本、最大的满足、最大的收益。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后,人们发现最优是做不到的。例如,消费者要买披肩,如果要达到最优状态,需要在所有商场比较商品并进行记录,以便选择,但此时成本已经很高,而且等到再去购买时可能已经没货了,所以这并不是最优选择。其实,现实中的消费者已习惯了次优选择,没有一个消费者说自己买到的是最满意的商品,只是“凑合”“还行”,是次优。尽管消费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都不是最优选择。“双11”的销量很大,但不敢保证明年一定比今年大,因为会不断出现新形式。消费值得重视,但较之传统消费,现在理性人的消费已经不存在,最优选择的消费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次优选择下的消费才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真实的消费状态。

六、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应如何理解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认识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第一个层面,是及时利用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使货币流通量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既要避免货币流通量过大,也要避免货币流通量不足,以稳定物价水平,这是早期宏观调控的目的。但是,也不能死守货币流通量与经济增长率匹配的观点,因为通货紧缩的害处比通货膨胀还要大,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调整,不能“捆死”经济。

第二个层面,是在新常态下,针对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宏观调控方式必须有所改变。一是重在预调,发现苗头就要调控;二是重在微调,不要产生大幅度波动;三时进行结构性调控,有重点地因地调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水漫灌,而一定要“滴灌”。

为了避免产生过大的调控效应,应多进行微调和预调,以尽量减少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并且不至于打乱简政放权的部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微调和预调所起的稳定社会的作用是任何剧烈的宏观调控都无法做到的。结构性调控的优点也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有时更需要“滴灌”,如精准扶贫等。

我之前是贵州毕节地区扶贫的专家组组长,后来是总顾问,毕节能够走到今天,跟宏观调控思想有密切关系。最主要的是统筹规划,为了让山上的人搬下来,就先盖好几套房,让他们住下来,看看是不是比山上好,这样一步一步推进,慢慢有了成效。所以一定要精准扶贫,让扶贫款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如,陕西省西南部的洋县通过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使濒临灭绝的朱鹮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有200多只。朱鹮有个习性,终身只有一个配偶,如果配偶死了,就终身不会再有第二个配偶。当地政府充分把握这一点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吸引了附近居民到这里来办婚礼,而且外省、远方的人也来这里办婚礼,要学朱鹮忠贞不渝。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办婚礼,过金婚、银婚,度假、休闲,周六周日和节假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滴灌”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事先的宣传,而在于事后的评价及其示范效应的产生,否则就会削弱其意义。只有当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结构性调控在内)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时,才能被认为真正产生了应有的效果,否则就只是“点”的成绩而非“面”的成绩。

七、如何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型的,主要追求GDP的增长,拼资源、拼能源、拼劳动力,却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恶化,而要重新治理环境,改造环境,就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则把质量和效率放在首位,这就要认识到创新和创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而创新和创业则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落后的发展方式必将被淘汰,但仅仅靠淘汰落后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有新的人才与之相匹配,所以新的人才十分重要。新的人才正是在创新、创业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会成为新的领路人。

(一)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人力资本革命

目前,中国正在发生一场人力资本革命,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城归”。过去只有“海归”,即国外留学生学成以后回国报效祖国。“城归”是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经过10年、20年,积累了经验,认识了朋友,有了积蓄,更重要的是有了技术,如今家乡需要人,就从城市返回了老家。

贵州毕节就有很多这样的“城归”。过去毕节人吃米饭,没有人吃蛋糕,也没有人吃面包。“城归”回来后开了面包房,改变了毕节人的观念和食品结构。毕节的百里杜鹃景区,绵延100里全是杜鹃花,风景优美,游客很多,饭店、停车场、洗车行等等都是“城归”在经营管理。“城归”返乡自己创业,工作家庭两不误,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一举多得。据我们最近的调查,“城归”大约占到农民工4 000万人的四分之一。

陕南的西乡县也有很多这样的“城归”。为保障北京、天津的用水安全,汉江边上新建了丹江口水库,为确保水质,沿汉江两岸的农业生产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面对这一约束,位于上游的西乡县开始全面种植富硒茶,因为那里是全国富硒茶的最好生产地,当地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回乡种茶树,茶树不需要施肥打药,种茶、收茶、摘茶、加工一条龙,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还能为其他地区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人力资本的革命,实际上是在为中国下一步创新做准备。

(二)新的融资方式不仅支持了创新者和创业者,而且鼓励着更多的人创新、创业

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新型企业、新兴产业是分不开的,从来都没有夕阳企业,只有夕阳技术,企业如果不断更新技术一直走在前列,那就不会处于夕阳阶段。企业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都需要融资。缺少资本,再聪明能干的创新者和创业者都无能为力。融资方式的更新往往会带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资本是靠创新者和创业者去筹集和运用的,不怕融不到资,就怕融到了资却不知道怎么运用。有作为、有眼光的创新者和创业者同其他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用好资本。会融资又会运用所融到的资本,是创新者和创业者成功的秘诀,他们会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创新和创业都有风险,融资也有风险。规避风险,或者在风险来临时不惊慌失措,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这就是创新创业者的过人之处。

(三)最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对于每一个创新者和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只要保持创新和创业精神,就不怕目前资本不足,企业规模不大,坚持下去前途就不可限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过去这么多年,有多少创新者和创业者遭遇过挫折,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一定事业有成。这反映出创新者和创业者独特的性格:坚韧、坚持、乐观。

创新和创业精神还体现于随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条路行不通或走得不顺,就尝试另外一条路。路总是人闯出来的,路也是人选择的,哪一个创新者和创业者不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创新者和创业者始终要坚守两条底线:一是法律底线;二是道德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要触碰这两条底线,勿以恶小而为之。光明磊落,路就会越走越宽。信用是最大的社会资本。一旦失信于人,再多的社会资本也会丧失,在这方面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任何一个创新者和创业者都要牢记自己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就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社会责任就是帮助困难的城乡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20世纪留下的最精彩的经济学术语是什么?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精准扶贫式的改革。因此,应该加大对创新的保护力度,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创新中取得进展。

责任编辑:林英泽

Persistently Promot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LI Yi-ning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t present,the importance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Though market is the main force that can be used to lead restructuring,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its role in leading,planning and fine adjusting.The first targe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to arouse the enterprises’vitality and impetus and make the enterprises to become the independent industrial main bod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creasing employment,maintaining price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GDP and residents’disposable income are all the targets of reform.And all of these determine that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progressive,and there should be no rush for quick results.During the process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we should change our idea of operation and innovation,pay mor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consumption,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change the pattern of macro control,encoura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maintain the vigorou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pply-side;structural reform;macro control;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F123.16

A

1007-8266(2017)01-0003-06

2016-11-25

厉以宁(1930—),男,江苏省仪征市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思想史等。

猜你喜欢
创新者结构性供给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致敬中国“智”造:科技乃国之利器 创新者赢得先机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守正出奇话创新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