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健康智库建设

2017-01-26 20:03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院校智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教育部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等文件,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即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建立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高校智库组织形式。按照总体设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带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健康智库是以维护、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采用专业、科学、非营利性的方法,从事卫生保健标准的咨询、评价、研究及分析,旨在提升公共健康政策、卫生经济政策和医疗保健质量,进行健康政策的舆情引导、传播和执行协调。此外,健康智库也是培养卫生人才的摇篮。医学院校集聚医学专业、人才资源、科研力量等优势,应努力建设健康智库,将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保险、健康休闲产业等结合起来,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1]。

1 医学院校建设健康智库的优势

1.1 学科优势

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不仅包括各种医学类专业,还涵盖了英语、计算机、管理、经济、食品、药学等专业,学科结构丰富,为健康智库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健康咨询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学科融合,可以开拓研究思路和研究路径,从而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1.2 人才优势

医学院校除了本校教师,还有附属医院、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人才资源,外聘教师,校企合作的科研人员,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加上他们之间的频繁交流和互动,为健康智库的建立提供了人才支撑,在研究过程中,优势互补,可以提升健康智库的研究实力[2]。

1.3 文献资源优势

国内外知名智库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或数据库,这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胡佛研究所拥有9个图书馆、160多万册藏书[3]。医学院校拥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馆藏资源,如医学特色数据库、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样品档案等,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基础,为建设健康智库提供良好的文献资源保障。

1.4 科研优势

科研能力是医学院校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医学院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医学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设立了学科发展规划和科研任务,教师的专业优势得到发挥,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全方位奠定了科研优势。

1.5 学术交流优势

国内外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之间有广泛、频繁的交流、合作,通过会议交流、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能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诊断方法、治疗药物等医学信息,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提高国内健康智库建设速度。

2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选题机制不够灵活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研究方向多由政府指定,如卫生政策的制定、医药产业的发展布局、医改战略等,虽针对性较强,但长期如此,教师的思维会僵化,导致健康智库缺少灵活性、积极性、创新性。

2.2 成果转化率较低

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健康服务政策的重视,健康智库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其转化率却不高,真正转化为政府咨询报告的平均比例不足3%,在提交的政府咨询报告中能被政府采纳的就更少,平均在50%左右[4]。由于研究范式偏理论、研究成果偏学术和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医学院校的健康智库专家对政府政策和卫生与健康事业一线的了解多为看材料、听汇报,高校教师和员工实地调研少,不清楚上级政策实施的宗旨和目的。

2.3 缺少政策引导机制

医学院教师大多承担着教学、科研等任务,投入到健康智库研究中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健康智库研究成果往往无法计入科研考核中,医学教师投入到健康智库研究的热情不高,影响健康智库的发展。

3 医学院校建设健康智库的服务方向

3.1 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医学院校建设健康智库可从引导民众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方面提供服务[5]。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6]。

3.2 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7]。医学院校健康智库可依托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深入了解和领会政府的需求,帮助地方政府制定整体规划,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产业。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为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方面提供智力支撑。

3.3 倾向民生问题研究

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众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医学院校的健康智库除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还应承担民众健康咨询研究,为全民健康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8]。近年来,国外的智库研究不仅扩展其学科范围,而且深入到民众社会生活中,这种“内化”研究将智库的社会职能逐步完善,同时提升了全球卫生合作中的话语权[9]。

4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的服务模式

4.1 选题导向和成果考核相结合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选题相对自由,健康智库的学术带头人应严格把关选题方向,对研究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将大众关注的健康问题、弱势群体问题、健康政策问题、与社会经济生活相关的健康产业等问题作为选题导向,集中人力、技术等资源,开展实用性、有效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评审,专家应包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高校专家、企业家等,通过综合考虑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同时结合考虑其成果的实用性、创新性,进行评审[10]。

4.2 人才培养与淘汰机制相结合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人才培养应采取多种途径,如让智库成员到大学、企业、民间智库进行交流,与国内的科研单位合作,获得医学健康智库所需的实践经验[11];鼓励年轻成员去相关的研究所深造,尤其是去发达国家的研究所,学习国内外的先进医学健康知识,健康管理的先进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医学院校健康智库建设中,实施矩阵式项目负责人制(Principal Investigator,PI),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12]。将人才培养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健康智库人才队伍的不断优化。兰德公司一直实行淘汰机制,并严格执行,大胆去除阻碍发展的因素,从而成为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公司[13]。

4.3 健康智库联盟与信息平台相结合

为了提高健康智库的成果质量,医学院校可以和市政府、医院、高校、医疗科研机构、民间健康智库、医药企业等进行联盟。一方面,可以补充健康智库的专家团队,提升健康智库的研究成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健康智库的研究数据。医学院校的健康智库通过与医院、医疗科研机构等联合,共享信息,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最后,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推动“互联网+健康智库”服务,创新健康智库服务模式,推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健康产业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将临床、公共卫生、培训、旅游等领域相结合,建设信息档案,构建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体系[14]。

4.4 健康智库服务与社会功能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完善高校健康智库的社会职能,健康智库的研究应渗透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去,与民众的健康需求高度契合,提升疾病预防与治疗水平[15]。

5 结语

医学院校健康智库建设与服务还在不断探索,有必要借鉴国外健康智库的建设经验,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智库,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医学院校智库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