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

2017-01-26 19:52马海涛李小荣刘晨阳孟冬
中国资产评估 2017年7期
关键词:资产价值评估

马海涛 李小荣 刘晨阳 孟冬

资产评估作为服务于市场定价的重要行业,在理论研究、业务水平和行业监管等方面均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资产评估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行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取得喜人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如行业规范不明确、评估方法难以创新等隐患,需要围绕资产评估专业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作者介绍资产评估法及其影响、并购重组与资本市场、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知识产权评估与评估监管、企业价值评估和新经济形势下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资产评估法的出台,为我国评估行业实现统一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为行业自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底线标尺,为准则的进一步制定和修改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评估行业首次步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体现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最近几年所取得的重大发展,对于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评估行业将如何适应更高的监管要求,又将如何适应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将如何解决行业内现有的各类问题,又将如何实现行业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将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讨论的命题。本文介绍资产评估法的影响、并购重组与资本市场、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知识产权评估与评估监管、企业价值评估和新经济形势下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资产评估法的影响有关研究成果

我国新出台的资产评估法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首次拥有了行业大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姜楠在“关于评估报告客观、真实、合理的理解——学习评估法的几点体会”的研究中指出,评估法的出台固然为行业带来了红利,但问责和监管机制的强化也同时为评估师的执业行为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其中有关评估报告要求“客观、真实、合理”的规定值得我们关注。姜楠阐明了他对于客观、真实、合理三项要求的内涵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评估师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达到这三项要求,同时,他还强调,坚持评估程序中各个环节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是实现评估结果和报告“客观、真实、合理”的基础,比单纯的追求评估报告的“客观、真实、合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俞明轩在“资产评估法中的五大制度创新”研究中指出了资产评估法的五项制度创新,并认为这些覆盖了准则效力、业务签字、管理备案、行业协调和委托人责任等内容的制度创新将会更好地引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俞明轩回顾了我国资产评估的立法过程,认为我国评估法的条款设置总体而言较好的结合了我国评估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业务划分、准则制定等问题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与时俱进。

刘登清在“《资产评估法》对评估机构组织形式与内部治理的影响”研究中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往往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一形式与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会计师事务所完全不同。组织形式的差异也同样导致了评估机构内部治理和监管难度的提升。在未来展望方面,刘登清认为,虽然受限于股东人数中专业资质人员比例等规定,但评估法的出台,总归是为评估机构实现上市“梦想”提供了制度条件,希望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有更多的评估机构进行组织形式方面的探索创新。

王生龙在“《资产评估法》执业风险关键词”研究中指出“核查验证”这一多次出现在资产评估法中的概念给评估行业带来的风险。评估法多次使用这一概念,但无论是评估法本身,或是对应的法律解读,都没有具体规定评估人员如何进行“核查验证”以及需要在多大范围内对评估证据进行“核查验证”,这部分概念的模糊很容易导致评估人员因无法把握尺度而遗漏评估程序造成错评或者给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带来额外的负担,希望这部分问题能够在新出台的评估准则中或此后评估法的不断完善中得到解决。

田晓彤、张林楠、杨文静、梁文涛在“评估法背景下资产评估师分类的研究”中探讨了有关评估法出台后新的行业管理体系下有关评估师分类的问题。评估法的出台推进了行业的统一管理,但如何细化不同资产评估业务的门类、如何对资产评估师进行分类仍然是一个重要命题,并提出将评估师细化为不动产评估师、动产评估师、无形资产评估师、企业价值评估师、特别资产价格评估师五类的观点。

杨金元、田晓彤、张林楠、张春利在“评估法背景下评估专业人员可能触犯刑法的分析”研究中,对资产评估师可能触犯刑法的六种罪名的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赵振洋、廖奕宸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颁布《资产评估法》的中美比较”研究中将中国资产评估法与美国资产评估法进行比较,指出了我国的资产评估法在紧跟国际趋势的同时又结合了我国实际情况的优势。同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评估法存在管理体制和相关准则制度方面的不足。结合中美资产评估法的差异,为我国资产评估法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二、并购重组与资本市场有关研究成果

并购重组一直是评估机构评估业务的重要来源,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行为不断活跃。李小荣开展了“资产评估机构声誉与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评估机构的高声誉是如何使其对并购重组中企业定价的评估结果更容易被采纳的,在针对非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相对健全的企业和有良好外部治理的企业的评估行为中,评估机构的高声誉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对评估结果是否被采纳的影响。

陈联兴在“台湾企业并购评估”研究中分析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对台湾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介绍了台湾各行业并购重组现状和资产评估行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着重强调了台湾各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加强台湾和大陆两岸之间资产评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实现两岸评估行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崔劲在“中国CAPM模型与参数实证研究”中提出了我国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的研究成果。尽管CAPM模型的假设条件在现实市场环境中难以实现,但CAPM模型仍然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广泛验证,这就说明了CAPM模型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的适用性。崔劲还结合了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市场不成熟等特点,分析了以调整后的美国股市风险溢价来进行我国企业价值的收益法测算的可行性。

王竞达在“并购重组盈利预测和业绩承诺对价值评估的影响和后果分析”的研究中介绍了我国企业进行业绩承诺的现状和实现程度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有不少企业无法实现其业绩承诺,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可以实现较为精准的收益预测。在实证分析方面,王竞达通过对我国评估行业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进行分析,得出了企业的业绩承诺和评估机构进行的收益预期高度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业绩承诺的实现情况,提出了评估机构在收益预期方面需要更为慎重的确认企业的业绩承诺能否真正实现的意见。

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产权与监管有关的研究成果

Stephen H.Penman在“Value Investing:Challenging the Market Price”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颖的评价投资项目价值的方法。Stephen H.Penman认为现在的估值模型普遍依赖于对资产长期折现率和利润增长率的预估,但这种预估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他提出将一项投资的市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确定的因素所决定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市场中其他投资者对其收益能力的推断所形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算确定因素所决定的价值和市价之间的差距,利用自己掌握的确切证据和自己对投资回报安全性的考虑评价市场对其未来收益增长率的推断是否能够实现,并以此来评价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结合人们的收入——效用曲线和现实市场中投资项目的回报分布,Xiaojun Zhang进行了“价值股和魅力股:潜在的风险测算问题”的研究。Xiaojun Zhang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收益——效用曲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曲线关系,而是更加接近阶梯型,即在某些阶段效用会随着收益的提升快速提升,而其他阶段则趋于平稳;投资项目的回报也一般不像CAPM模型所假设的那样服从正态分布,而是往往带有一定的斜率。在这二者的联合作用下,就会导致许多投资者形成了一种“博彩心理”,即更加偏好那些有一定可能实现超高回报的股票,人们的这种偏好作用在股价上,就会形成魅力股和价值股的差异。由于人们的偏好,那些“具有潜力的股票”价格会被抬升,使其市价远高于账面价值,形成魅力股,而表现稳定的股票,市价接近其账面价值,形成价值股。由于魅力股被抬高的市价所带来的高风险,Xiaojun Zhang在研究中建议大家理性对待魅力股投资。

纪益成在“资产评估对象之新论”研究中介绍了他对于新阶段资产评估对象的划分方式的看法。纪益成在研究中分别分析了将评估对象按照与会计对象有无关系划分、按有实物形态或无实物形态划分和按载体与权益组合是否可分划分的可行性和各自的优劣势。纪益成指出,正确的划分评估对象对于评估方法的选定、有关参数的选取等评估环节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研究。

王小荣则结合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目前行政监管结合行业自律的管理模式,探讨了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在“政府和行业监管模式下资产评估监管现状与有效性的研究——以2004-2016年评估处罚案例为例”的研究中,王小荣深入探讨了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在我国目前的评估行业行政管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并通过引入调整后商誉这一变量对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王小荣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管理体制应该追求的准确性更倾向于可以接受市场检验的结果准确。

刘伍堂在“知识产权评估的新发展”的研究中指出我国每年新增的无形资产数量众多,与之相协调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对此,刘伍堂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发布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和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局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分析了这些指标体系对于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在著作权诉讼方面还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同时提出了增加域名等无形资产、增加外观设计专利到检索报告中等建议。

汪海粟在“关于债权评估的若干思考”的研究中从时间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债权评估的三点实践动因,介绍了债权价值因素中的“三差”:时间差、政策差和空间差。汪海粟认为,由于资产评估所定义的债权和会计中所定义的债权往往存在差异,使得资产评估中对债权定价时难以实现资产负债表与评估信息之间的“无缝对接”。针对这一问题,汪海粟提出结合债权自身的属性和存续的状态、债权处理团队的情况和债权的处置方式三大模块构建债权评价体系的建议。

杨志明在“价格乘数法的问题与改进”的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评估行业在市场法评估中使用的价格乘数法确实比较粗糙,在应用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之前,首先要对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一个合理的筛选和分析,在选定影响因素和模型之前,要有充分的证据论证所选的影响因素确实有效且充分,并建议使用多因素模型。

余炳文在“合理使用制度对网络著作权价值评估影响研究”中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著作权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有关研究。合理使用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而对作品进行使用的制度,文章从这一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这项制度的存在对网络著作权价值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认为合理使用制度需要恰当的处理好“合理”的尺度,才能发挥这一制度对网络著作权价值的正向作用。

李海英、姚王信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价因子结构体系构建: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研究中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对这类抵押贷款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才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能够顺利、平稳推进的核心,也是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研究还同时从商业银行的视角,结合对我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产业特征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尝试构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价因子结构体系。

卞启航、王东燕、曲文哲在“浅议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以阿里巴巴为例”的研究中,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介绍了大数据资产的特点和评估方法,然后使用EVA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阿里巴巴公司所拥有的大数据资产进行估值,为该类大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提供了思路。

基芳婷、吕娟在“网络文学版权价值评估研究”中对网络文学版权的价值评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芳婷等认为,网络文学作为目前文化产业中的上游产业,其变现形式多样,影响着其收益和风险的预期。文章也同时结合B-S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网络文学版权的具体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

毛亚丽、曾书丹在“基于AHP法的网络著作权资产评估”研究中结合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频发的现状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估价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国外的网络著作权评估方法,提出了采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网络著作权进行评估,同时简要介绍了评估中的模型指标体系。

四、企业价值评估有关的研究成果

来自美国资产评估师协会(ASA)的Blake Runckel在《Enhanced Multiple》研究中介绍了一种全新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这种名为Enhanced Multiple的评估方法是利用企业的潜在资本成本进行企业价值估算的,因而它能够很好地去反映企业的隐形风险溢价,并且相比于传统的贴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贴现周期。Blake Runckel也介绍了这种估值方法虽然相比传统方法有着许多改进,却也并非完美无缺,其对于收益的预期十分依赖于短期的数据,比较难以对企业经营周期等因素进行反映,在这些方面该方法还有待改进。

王献东、鲍新中在“初创期互联网在线商务企业估值研究:基于穿衣典的案例分析”的研究中介绍了针对初创期互联网在线商务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初创期互联网在线商务企业成长性强,风险性高,现金流不稳定,传统的成本法和收益法难以应用,但互联网商务的发展为这类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的可比企业,因此这种“先选定标杆企业,然后从不同维度对被评估企业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分数进行价值调整”的估值思路可以较好的服务于这类估价业务。研究还通过对“穿衣典”的估值案例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应用流程。

张志红、熊艳在“基于“O2O”的盈利模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的研究中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下“O2O”这种新兴的盈利模式的实际运作机制。研究结合价值网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梅特卡夫定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理论等理论构建出了O2O企业的盈利模式,并对我国“滴滴出行”这一较为典型的O2O模式企业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O2O这一经营模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杨芳、周晓惠、王敏针对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企业估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基于改进的剩余收益模型的电影企业价值评估—以华谊兄弟公司为例”的研究中,分析了剩余收益模型的现有缺陷,并根据缺陷提出P/E乘数对剩余收益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对华谊兄弟公司这一实例的研究,文章得出引入P/E乘数改进后的剩余收益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更加客观有效,能较好地避免在企业长期收益预测方面的难题。

杨芳、邓福举、舒颖在“基于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以Y公司并购T公司为例”研究了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定价。研究认为,协同效应已经越来越成为并购双方所考虑的重要问题,而由于并购存在不确定性,具有实物期权的相应特征,因此可以引入实物期权理论来有效量化目标企业价值。在分析中,将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分为现有业务价值和协同效应价值两部分,对Y公司并购T公司的案例运用实物期权法进行了价值评估,介绍了实物期权法在并购业务中对协同效应定价的具体流程。

李小荣、张帆在“资产评估机构声誉与公司并购重组定价”研究中探讨了资产评估机构的声誉对并购重组业务中企业估价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金融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重组业务中的作用,针对评估机构的声誉可能对估价结果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假设,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评估机构声誉越好,其评估结果越会被作为交易定价的依据。研究还指出,只有在非国有企业、制度环境较好的企业和有良好外部治理的企业,这种影响才实际存在。据此,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评估机构“做大、做好、做强”的建议。

翟进步在“并购双重定价安排、声誉约束与利益输送”研究中,通过分析2006-2014年期间发生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购买资产的223例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从标的资产评估价值增值和增发股份折价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重组中定向增发行为的利益输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评估机构声誉约束机制对这种利益输送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资产评估行业内部的声誉约束机制有利于抑制高估值增值率从而减轻利益输送程度,并基于此结论给出了在此后的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中不断完善资产评估机构声誉评价和监管体系的建议。

五、资产评估行业新发展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的评估行业随着国有资产评估的需要而兴起,时至今日,国有资产评估仍然在资产评估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郜志宇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国企改革发展与资产评估”研究,阐述了国有企业当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分析了资产评估行业在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而资产评估行业则需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行业发展。一方面,评估行业要优化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适应流动更频繁、规模更扩大的国有资产评估需求;另一方面评估行业要努力将投资价值引入国有资产价值评价体系,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最后,评估行业要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服务于国际并购业务的需要。

资产评估行业协会一直是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机构,发达国家一般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行业协会管理体系。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RICS的会员朱宝全在“RICS红皮书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的研究中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英国行业协会的管理制度。RICS红皮书就是为了推广国际评估准则IVS而发行。朱宝全还结合RICS红皮书中对于强制性准则和指引性准则的区分,介绍了英国皇家评估师协会更为注重指引性准则的监管体系,介绍了指引性准则在指导评估师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形式。这些十分成熟的行业管理经验对于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赵振洋、王昊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资产评估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关系,提出了把握市场需求方向、推进行业信息共享、拓展评估业务范围等建议。

黄日虹在“基于Wind资讯平台下的资产评估市场法运用”研究中,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验证了Wind数据库为市场法评估提供所需资料的可行性,指出了Wind数据库在宏观分析、提供β系数和折现率等参数、提供可比实例等方面的优势,也针对Wind数据库在交易案例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邱晓敏在“评估机构创新业务探讨”研究中,探讨了新环境下房地产估价业务创新的空间和方向,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房地产评估业务创新的影响和意义。文章还提出了包括加强行业协会引领、大力培养人才等建议。

畅泽宇、左庆乐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分析”研究中分析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评估造成的影响。畅泽宇等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可以帮助评估师明确产权权属及相关权利;将农村用地列入登记范畴,使评估机构得以开展农村房地产评估;建立实施房产税征收政策基础,为评估机构提供房产税税基评估市场。针对这项政策,研究提出了健全评估准则、完善评估方法、做好转型准备等建议。

高萌、李丽结合目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广泛应用,分析了资产评估机构在PPP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资产评估在PPP模式下的应对策略”研究中,高萌等分析了PPP项目的概念、内涵以及特殊性和资产评估行业与之对应的优势,并针对如何让资产评估机构更好的扮演PPP项目中的第三方角色提出了建议。

王娟娟、毛博、吴健在“以水权资产证券化为目的的基础资产评估研究”中阐述了水权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评估和一般的水权资产评估业务的不同,并结合具体评估案例研究了以水权资产证券化为目的的基础资产评估问题;对Z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供水合同收益权采用收益法进行了评估,并详细展示了评估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确定过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王娟娟等指出这类评估的难点在于对基础资产供水合同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猜你喜欢
资产价值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