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式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

2017-01-26 17:58,,,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形式教学内容

,,,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育范式开始向数字化、移动化、合作化、个性化方向转变[1]。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也在尝试变革,在线学习、MOOC、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被引入到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中来。但目前的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仍保持着以文献检索课为主、以新生入馆教育和专题讲座为辅的传统模式。新生入馆教育主要涉及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简介、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的专题讲座,教育内容不够系统、覆盖面有限。文献检索课仅开设一次,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全程的指导和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对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指出:信息素养需要通过渐进而系统的方式融入在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活动中[2]。笔者认为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应更关注学生信息需求的变化,与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此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信息需求,实施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1 中医药信息素养启蒙教育阶段

1.1 教学内容设计

信息素养启蒙教育通常也称为“新生入馆教育”,教育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图书馆还不熟悉,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更为陌生,很少有新生会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此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为引导新生走进图书馆,拓宽新生的信息视野,普及信息查找的基本技能,激发信息素养学习兴趣。教育内容应以信息资源推广和信息检索能力培养为主,体现通识教育原则,侧重但不局限于中医药学信息资源,具体包括馆藏资源和服务介绍、馆藏纸质和电子资源查找与使用、检索基础知识介绍等。

1.2 教学形式选择

目前中医药院校普遍采用的启蒙教育形式为到馆参观、发放手册和新生讲座,受众范围难以涵盖全体新生,教学形式难以激发新生兴趣,缺少评估反馈环节,实际教学效果难以掌握。结合学生学情及教学内容,建议利用信息素养网络学习平台推广中医药信息素养启蒙教育,同时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资源同步推送,满足新生自主学习、泛在化学习的要求。此阶段的教学形式应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吸引新生主动参与后续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1.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素养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如专业学习管理系统Black Board和导航门户平台Lib Guides等。学习平台上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微课程的形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辅以游戏化教学的形式。启蒙教育阶段的微课程宜轻松活泼,资源与服务介绍类微课程可以选择视频的形式,理论讲解类微课程可以选择图片加音频或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计算机操作类的微课程可以选择屏幕录制视频的形式。教学游戏可以寻求专业编程人员的帮助,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如知识问答通关游戏、情景模拟游戏、排架游戏等,激发新生学习兴趣。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素养启蒙教育阶段发挥的作用也日渐显著。作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具备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和一对一交流的功能[3],可以推送启蒙教育资源、解答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提问,助力启蒙教育的开展。

教学内容的考核采取在线答题的方式。为保证教学效果,可以要求学生用读者卡号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考核合格后,才予开通读者卡借书权限。通过分析考核数据,能够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制定后续的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2 中医药信息素养基础教育阶段

2.1 教学内容设计

中医药信息素养基础教育适宜在低年级开展,以满足学生的基本信息需求。低年级学生尚未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还没有参与中医药科研活动,因此其信息需求往往比较盲目,目的性不强,但关注的信息范围广泛,信息需求量大,适合进行信息素养基础普及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对宽泛,不仅包含信息资源与获取基础知识介绍、信息检索技能的提高、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形式选择

目前,中医药院校普遍采用公选课的形式推广信息素养基础教育,选课年级多限定在一至二年级。公选课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实习指导”为主,也进行MOOC和翻转课堂的尝试[4]。结合学生学情及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公选课的授课体系比较系统、完整,符合信息素养基础教育的要求,但传统的“教师讲授——实习指导”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

信息素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考虑引入MOOC教学形式。但单纯的MOOC教学缺乏有效的学习过程监督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不同步导致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差,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选择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形式,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够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5]。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便于考核评估其学习效果。但中医药学科有其特殊的信息资源和方法,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中医药领域的MOOC资源,而自建MOOC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医药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师多为图书馆员兼职,人员相对短缺,往往无法完成中医药类MOOC的制作。

结合中医药院校的具体情况,此阶段最宜采用基于MOOC和“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形式。MOOC从现有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MOOC中选择,“微课程”由教师自行制作,主要围绕通识教育MOOC中没有涉及到的中医药内容进行介绍。这样既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又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过程设计

2.3.1 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需要筛选合适的MOOC资源供学生课下学习,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储备。MOOC资源所覆盖的信息素养知识面要广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目前国内质量较高的信息素养类MOOC主要有黄如花开设的“信息检索”和罗昭锋开设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可以参考。

确定MOOC资源之后,进入微课程的制作阶段。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选定MOOC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展开,以中医药信息素养内容为主,包括中医药特殊检索方法、中医药古籍信息资源、中医药相关数据库等。

最后将MOOC资源和自制微课程上传至信息素养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微信进行课前学习资源推送。设置课前测试功能,测试结果可以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3.2 课堂实施阶段

在信息素养课程开始阶段,设置至少2学时的导言课。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结构、基于MOOC和“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还可以向学生发放课程任务分解单,要求学生在之后的每堂课之前,通过MOOC和微课程自主学习指定的课前学习任务,并完成课前测试。

课堂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形式,结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开展。每5-6名学生随机组成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授课教师首先根据课前测试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难点设置题目,经过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解,解决本节课中涉及到的难点问题;然后引入PBL教学法,小组成员围绕实践案例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进行成果汇报,明确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各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尝试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

最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课堂成绩由组员互评、各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构成[6],同时设有课堂测试和结课考核环节,以规避课堂评价的主观性。

3 中医药信息素养学科教育阶段

3.1 教学内容设计

中医药信息素养学科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为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正处于专业课程集中授课阶段的中、高年级学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信息素养基础知识,对常用的中医药学信息资源和查找方法也有所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但由于中医药信息素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多,因此涉及到某一学科、专业的知识往往不够深入。中医药院校均设立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专业,不同学科的信息资源和利用方法虽有共性却又不尽相同。因此中医药信息素养学科教育阶段的任务就是细分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学科信息素养知识和能力,教学内容偏重学科信息资源的查阅、信息发现和分析评价能力。

3.2 教学形式选择

信息素养学科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正处于专业课集中授课阶段,选择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形式最为合适[7]。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要求信息素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专业课程教学和信息素养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8]。这样既可提升信息素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能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同时锻炼其信息素养思维、掌握信息素养能力,实现信息素养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

3.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素养教师需要与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将中医药信息素养能力培养融入原有的专业课教学体系[9]。为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嵌入式教学应选用课堂嵌入和课下嵌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嵌入即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至少穿插2个学时进行信息素养专题指导,由信息素养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而定。如中医基础理论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倾向于古代文献资源检索和跨哲学、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教学方法宜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启迪思维,厘清理论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源流[10];临床应用和实验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倾向于现代文献资源检索、海量数据挖掘和医学数据统计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基于任务的教学法等生动灵活的形式,使教学体验更为丰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课下嵌入则是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课程提供课下网络学习平台,囊括课程相关的资源聚合,如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数据库链接、专业工具、课堂作业支持和研究指南等[11]。同时设置在线讨论和在线答疑功能,方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沟通。

4 中医药信息素养拓展教育阶段

4.1 教学内容设计

中医药信息素养拓展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为已经进入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的高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要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因此信息需求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以中医药课题选题、中医药论文写作与发表、文献管理软件应用为主,注重中医药信息管理、信息重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准确获取学科热点,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新观点,并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进行表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4.2 教学形式选择

此阶段学生面临着毕业课题选题、开题和论文写作的具体问题,信息需求明确,自主学习的欲望强烈,适宜采用“微课程”与嵌入院系的讲座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微课程”围绕此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信息素养问题展开,提供通识性的信息素养解决方案;嵌入院系的讲座侧重不同院系的特点,提供更有学科针对性的课题选题与撰写方案。

4.3 教学过程设计

“微课程”由信息素养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内容以中医药课题选题和论文写作的相关应用性知识为主,如中医药课题选题步骤方法、论文撰写格式及规范、期刊评价与投稿指南、文献管理软件使用技巧等。“微课程”制作完成后,利用信息素养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同时附有网络调查问卷,以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嵌入院系的讲座为信息素养教师与院系合作开展,针对院系学生的信息需求,引入探究式研究的概念,围绕中医药课题选题或论文写作等具体的学术情境展开,为学生展示完整的学术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精神。如引入本院系教师的真实研究课题或代表性优秀论文,邀请原作者进行案例剖析、经验总结和分享。案例从研究方向选择、前期文献搜集、确定研究课题、文献查阅筛选、分析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展开,旨在为学生解析研究过程的全貌,在开拓学生科研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挖掘、重组和创新能力。讲座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讲座的反响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讲座形式。

5 结语

分层递进式的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将学生的信息需求进行细化,设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设计较完善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完成中医药信息素养教学任务。从实践上看,分层递进式中医药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给予教师配置的保障、教学资金的保障、院系合作的支持等,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中医药信息素养一线教师的辛勤努力。

猜你喜欢
中医药形式教学内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