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融入“一带一路”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当前,全球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昆明市作为“一带一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昆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和省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抓住旅游业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在补短板上下功夫,深化昆明旅游与国际接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凝心聚力,乘势而上,锁定新目标、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供给、创新新领域、增添新动力、推动新消费、拉动新投资,使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将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提出将昆明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全面释放中心城市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全面凸显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全面助推昆明旅游的国际化转型,将昆明建设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旅游名城,一是成立了昆明市“188”重点产业领导小组,市委书记程连元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任常务副组长。二是每个重点产业建立“一个推进组、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一个考核机制”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188”重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三是成立昆明市“188”重点产业发展旅游业推进组,市人大拉玛·兴高主任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旅游业推进组副组长,全市36个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旅游业推进组,全面推进昆明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四是建立由昆明市“188”重点产业旅游业推进组组长、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挂钩联系县(市)区及开发(度假)园区,带队督促检查旅游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机制。一系列的措施,为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基础,将全面引领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步伐。
(一)旅游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
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总数为10113.61万人次,同比增长46.33%;旅游总收入1073.53亿元,同比增长48.39%。全市旅游经济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昆明市旅游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
通过跨度思维、跨界融合、跨境营销、跨越发展理念,以落实好各级党政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为抓手,以适应好旅游市场规律的需求为动力,以维护好旅游经营者的合法诉求为目的,以满足好旅游消费者的合理追求为根本,紧紧围绕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编制昆明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构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五通道”的产业发展大格局,试点推进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石林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安宁市温泉街道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呈贡区万溪冲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社区。
(三)旅游项目投资实现新突破
为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推进昆明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近年来,昆明市高度重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旅游业从 “旅游资源时代”逐步转向高附加值的“旅游项目建设时代”,拉开了旅游开发的新高潮。2016年,昆明市旅游重大项目68个。2017年一季度,旅游重大项目增加到104个,完成投资61.75亿元。投资超亿元项目有: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云南凤龙湾国际旅游生态城。投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开发传统观光景区,而更多投资于度假休闲、康体运动、旅游商贸流通等综合性旅游项目。
(一)实施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行动,促进旅游产品国际化
一是通过改造提升传统景区,实现景区和社区一体化发展,推进昆明景区转型升级。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旅游演艺产品和民族节庆品牌和加快文体旅游项目发展,形成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拳头”产品。
二是加快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实现城旅互动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和文化主线,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型、会展会议型、文化娱乐型、商业旅游型等不同主题的城市旅游业态集聚区,推进旅游城市综合体开发。启动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把度假区培育成为昆明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以特色旅游村镇建设,带动就业和促进群众脱贫增收为方向,创建一批旅游名村。深入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发展旅游农庄。培育一批国家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俱乐部、都市农庄、主题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规划开发开心农场、田园采摘、自驾露营、户外拓展等休闲度假产品,推进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
四是推动新兴旅游业态发展,实现“旅游+”深度发展。培育会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特色工业旅游,创新花旅融合产品,大力发展高铁旅游、航空旅游、养老养生、医疗健康、虚拟体验、探险探秘、影视旅游、科普教育、购物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昆明旅游发展新方向。
(二)实施客源市场全域拓展行动,推动品牌营销国际化
整合国际主流媒体、知名网站,投放一批海外媒体宣传营销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推广昆明城市形象,全面打响昆明旅游品牌,扩大昆明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做热国内精准营销,加强国内客源市场影响力,依托沪昆高铁、云桂高铁、渝昆高铁全面开展高铁营销宣传。强化“互联网+”旅游营销,提升昆明旅游产品和商品的知名度。
(三)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提质行动,促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一是提升旅游交通通达能力。推进以昆明市辖区为基准,放射状的普通国道、省道建设,形成对外次通道。加强滇中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完善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实现高等级公路对重要旅游景点的全覆盖。加快昆明火车南站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同步完善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实施旅游景区直通车建设,建立连接全市3A级以上景区的景区直通车网络,增加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延伸至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
二是构建国际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体系和集旅游展示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投诉中心、旅游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六大区域的服务功能体系。建立昆明特色的旅游个性化服务体系,构建房车自驾露营地,布局一批旅游休息站,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休息站全覆盖。
三是完善特色旅游厕所。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拿一点、市场筹一点”的方式,开展厕所革命,到2020年建设300座国家A级旅游厕所,基本解决环滇池旅游圈、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干道入厕难问题。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石林风景区率先达标。
四是构建友好亲和的国际化宜游社会氛围。加快主城区、旅游交通干道、旅游景区旅游标识系统与国际接轨步伐,优化旅游软服务,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免税购物体系,营造更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环境。
(四)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完善质量标准
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立体化服务系统,打造全市旅游服务培训中心、旅游服务投诉受理平台、旅游服务质量监控平台、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旅游服务技能考核系统、旅游服务企业资质认证系统,形成全方位立体防控系统。全面提升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与规范,出台昆明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观光巴士等的设施与服务标准,规范各类旅游公共服务;开展“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示范景区”“旅游公共服务示范咨询中心”、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以及其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景区(点)等活动,带动旅游公共服务主体自律监督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实施旅游城市建设行动,打造国际化城市风貌
强化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运作、产业化推进”的模式,建设昆明旅游大数据中心。着力推进智慧旅游示范点建设。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属地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在主要旅游道路交通沿线、重点旅游城镇、旅游特色村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推动昆明市城乡面貌和卫生环境有根本性改变。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国际化水平,加大旅游公共信息的采集和运用,健全旅游公共产品和设施、推进旅游气象观测网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公共信息网络查询服务,建立旅游诚信信息交流平台,开展文明旅游引导,加强对旅游企业信用监管。加快特色住宿、餐饮、购物业发展,重点培育扶持一大批精品度假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商品生产和购物、旅游餐饮和旅游娱乐等企业,推动骨干旅游企业品牌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人性化服务和特色化发展。打造平安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和发挥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和指挥中心的职责和作用,在重点旅游热点地区,设立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