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

2017-01-26 17:37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创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规基层干部队伍

李 洋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学员

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

李 洋 中共洱源县委书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学员

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队伍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主力军,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执行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践行者,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经济社会建设的最前沿。因此,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敢于干事、为民务实的基层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一、少数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思想麻痹松懈,被动应付学习,导致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有的疏于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导致“三观”扭曲变形。二是自身建设抓得不牢,干事创业本领不强。有的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注重调查研究,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工作措施不切实际;有的思想观念固化,不愿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有“吃老本”“经验主义”等固步自封的思想。三是担当意识淡薄,扎根基层的定力不足。有的缺乏责任心和履职意识,等待观望,庸碌无为,敷衍了事,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有的思想消极、随波逐流、为官不为,无视基层群众的期盼和诉求,缺乏担当精神。四是执行制度不严,贪腐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无视制度约束,执行制度表里不一,打折变通,甚至将制度“束之高阁”;有的依法行政观念淡薄,做事仅凭个人好恶,时常游走权力边界,脚踩法律底线,甚至徇私枉法、贪污腐化。

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1.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抓实源头管理,坚定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建党的关键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解决思想上的“总开关”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一要继续深入抓好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持续提升思想境界、涵养政治品质、提升党性修养和强化宗旨意识的根本途径。二要遵照党章党规和有关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强化政治规矩意识。三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坚持用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因时因势因人制定培训规划,坚持不懈抓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一要区分对象、划分层次,建立不同类别的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抓好基础培训和能手培训,努力解决干部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二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要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胜任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综合素质,促进干部在一线成长成才。

3.要始终坚持奖惩并举,完善管理机制,让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有奖有罚,才能促进公平。做到“赏罚分明”,才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敬业奉献的热情。一要树立正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注重在艰苦一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提拔交流到重要岗位,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有为才能有位”的用人导向。二要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强化群众监督、信访监督和网络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对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三要完善干部考核与奖惩。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日常生活表现等方面,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4.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执纪问责,筑牢基层干部廉洁自律的“防火墙”。要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基层干部做到令行禁止。一要切实强化党风廉洁建设党委“主体责任”。抓住履行好党委主体责任这个党风廉洁建设的“牛鼻子”,做到党风廉洁建设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坚决将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执行到位。二要从严执行纪律要求。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执行规矩和纪律,加大查处力度和问责力度,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严惩不贷,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创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环境。三要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猜你喜欢
党规基层干部队伍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学术化表达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延津县审计局 召开“党章党规学习月”活动动员会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论党章党规学习中的内在动力建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