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斌
家乡的沙枣花
□王洪斌
沙枣树是团场戈壁深处特有的树种,常年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面对恶劣的环境,沙枣树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并且开出了能香飘千里的花儿,小小的花儿,淡淡的黄,清新灿烂,一簇簇、一团团地开在枝头,迎风飞舞。随着风把清香飘散,给寂寞的田野上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沙枣又名桂香柳。耐高寒、干旱。花香味与江南桂花相似,故被赞誉为“飘香沙漠的桂花”。沙枣果形态似枣,长圆形,果长约1厘米,黄红色或黄褐色,果皮上有发亮的银色圆点,果肉色白质沙,味甜带酸。沙枣果实营养丰富,沙枣面可烙饼、做面条,还可作糕点、果酱、酱油、糖、酒和醋的原料。沙枣叶是猪、羊、牛爱吃的饲料。其树干质地坚硬,是优质木材,可用来制作各种木制品,用枣木做的砧板,斧把等经久耐用。树梢、花、果均具药理性能,树梢能清热凉血,果有止泻镇静作用,花则可止咳平喘,枣仁有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功能。沙枣全身都是宝。
家乡戈壁上的沙枣树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扎根戈壁,冬抗严寒,春顶风沙,夏冒烈日,秋耐干旱,一年到头没有个好受的时候,但它们开出的花儿,却比条田里的枣花更芬芳,而且沙枣花香中甜、甜中涩,更加耐人口味。在经过了浮燥、无奈的飘泊后,重新回到了整洁的校园里,又闻到了这香甜的花香,曾经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快乐、那些朝气,那些张扬,因了这飘来的花香而缓缓地展开在眼前。沙枣花开的时候,整个戈壁沙漠都沉浸在浓郁的花香里。面对着无情的风沙,没有低头,沙枣树傲然地开着灿烂的花朵,飘着四溢的芳香。
每年五月,团场连队上空便笼罩在浓郁的沙枣花的芳香里。沙枣花很小,黄豆般大小,橘黄色,并不招眼。她没有兰之高洁,梅之傲俏,桃之娇艳。但她的花香之浓烈,犹如热情奔放的西域少女,让人迷恋,让人陶醉。沙枣花酿成的蜂蜜,浓香扑鼻,富有营养。沙枣花的果实就是沙枣。沙枣,实小、色红、味甘,嚼起来有些涩嘴。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沙枣是军垦前辈们赖以充饥的食物。沙枣树的枝干长满坚硬细长的尖刺,她不畏风沙,不畏严寒,不畏旱涝,是团场的天然屏障和忠诚卫士。
今年5月4日,是二师三十一团(共青团农场)成立59周年纪念日。弹指一挥间,家乡已进入甲子。这个晚间,伴随着沙枣花的缕缕清风,面对一张黑旧而煜煜生泽三十一团成立时的老照片,顿感肃然起敬。1958年5月4日,在沙枣花弥漫的芬芳中,在一片原始胡杨林里的建场庆典大会上,“共青团农场”正式成立,康秉仁场长站在土台子会场中央以高昂的热情,充满信心地表了态:“当年建场,来年丰收。”1969年9月,共青团农场改番号为三十一团。而最让我感慨万分的是58年前团场成立时两根木棒拉着由何文忠叔叔写的苍劲激昂的条幅会标。而从事规划测绘的何老是那时唯一能够给大会写会标的人。何叔叔为团场的开发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前些年溘然离世,他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塔里木沙枣树精神,永远令人称赞和缅怀。如今,他老人家的儿子何映平秉承了老何叔沙枣树般不朽永恒的精神,现已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社区工作者,吹拉弹唱、挥毫拨墨样样精通。回首往事,那大漠风光,草原情韵,似乎全都成了远古的呼唤,只有那朴素无华沁人肺腑的沙枣花香,时常让人心驰神往,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和眷恋。
戈壁冰天雪地,像何文忠叔叔他们那些军垦战士个个都像这沙枣树一样,顽强地扎根在这抬头不见飞鸟、低头不见寸草的荒凉戈壁滩,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和辛勤汗水,开垦出一块块肥沃的良田,终于使沙漠变成了绿洲,用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凯歌。他们的这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像沙枣花一样香泽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