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编办
厦门“六对标”推进“放管服”改革
● 厦门市编办
营商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批事项多与少、监管好与差、速度快与慢、服务优与劣、环节繁与简的政务环境上。近些年,厦门市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标世界一流经济体的先进做法,聚焦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根据第三方机构依据世行评价体系进行的评估,厦门营商环境2016年相当于全球经济体排名第40位的水平,比2014年上升21位。
营商环境一流的国家(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审批事项较少。改革实践也证明,简化优化审批事项,为企业松绑,能够直接激发市场活力。
厦门按照国务院五个“再砍掉一批”和福建省“六个一律”要求,积极做好上级事项下放承接办理工作,同时做好相关审批事项的取消、精简、下放工作。2013年以来,共承接上级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46项,对应上级取消审批服务事项85项,对应取消或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8项,下放及调整事项承接到位,全部进驻市、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2015年省政府授权厦门自贸片区实施的253项行政许可事项,也全部承接到位。2013年以来,通过“减、放、并、转”方式,共下放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249项,精简229项。经过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审批事项已由原1177项减至目前的224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在权责清单编制过程中,从原8815项中精简掉4521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市级权力事项。积极推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共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68项,清理规范115项,清理规范比例为40.6%。通过简政放权,政府对市场、经济领域的微观干预明显减少,企业的发展活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良好的事中事后监管对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厦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依法规范生产、经营、交易等市场行为,促进诚信守法,维护市场秩序。
1.全面推广“双随机”监管方式。2016年起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从联动协作、随机抽查、督办问责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着力解决重复执法、执法“任性”、执法空白等问题,以随机性杜绝随意性。
2.积极推动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一套跨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开发一个跨部门综合执法平台,打造一支跨部门联动执法队伍”的“1+X”改革新思路。2016年6月28日在市场监管领域启动与“双随机”相结合的跨部门综合执法工作。
3.采用“互联网+”模式助力监管。一是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厦门市双随机事中事后监管综合执法平台”,适用于市、区政府各部门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综合执法工作,盘活执法资源。二是探索信用监管,完善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名单制度,进一步健全了信用监管和信用约束机制,使得违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实现“企业自律、社会共治”。如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互联网+食品安全”技术,实现对2.9万家经营主体销售的19.45万种食品追溯监管。
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前列的国家(地区)在办理企业注册、获得施工许可等方面是十分迅速的。厦门对标发达国家标准,着力压缩办理时限,提升审批速度。
1.推动企业注册提速。一是推行“一照一码”改革,推动企业注册便利化。2015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率先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一口受理、一表申报、一照一码、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同年5月率先施行“一照一码”改革,并于6月1日在全市推广。二是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立等可取”。2015年8月,推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实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企业在网上申请后备齐材料的,到现场就可“立等取照”,印章刻制也实现“立等可取”。三是实施“五证合一”,提升审批速度。2016年9月1日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整合起来,从10个工作日减少到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四是多让“数据跑路”,少让“企业跑腿”。建设了商事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和“一照一码”信息共享平台,将登记许可、监管公示信息实时汇聚至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时、准确推送到相关部门。2016年底,积极推动“一照一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与自贸区单一窗口对接,实现商事主体数据与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共享,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减少企业往返次数。
2.运用并联审批提高办理速度。利用政务中心业务集中、资源集中、信息集中的平台优势,大力推动并联审批,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理速度。一是“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服务,实现“一张图纸管控到底、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一套机制保障运行”,加快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比如投融资项目审批服务时限从项目可研批复、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到施工许可证核发,由18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49个工作日。二是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服务,内、外资企业设立审批时限分别由原来的15个、22工作日缩短为2个、3个工作日。三是外经贸企业设立登记多证联办服务,将商务、海关、国检等涉及外经外贸审批服务的7家单位集中进驻一个大厅,将原来合计24天的承诺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切实提升服务外经贸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四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全程代办服务,涉及13个部门20个审批项目由窗口人员集中代办,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发展软环境。五是房屋产权交易并联审批服务,办结期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逐步压缩为现在的5个工作日。
一流的营商环境要求服务优质便捷、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厦门不断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省通报的自贸区256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120项,其中42项为全国首创。
1.以标准化促服务规范化。厦门于2013年启动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制定并颁布1543项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审批服务提供标准四大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服务标准。同时坚持政务公开,做到审批信息公开、物价收费信息公示公开,对市直各审批部门保留事项的主体、依据、条件、数量、程序、办理方式、期限、申请示范文本等要件进行明确规定,统一规范格式,编印服务指南,牵头推动各部门制定审查工作细则。通过行政服务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协调通畅的审批流程机制,明确审查要点和责任,打造阳光规范的政务环境。
2.“一个窗口”便民服务到家。深入推进“三集中”审批改革,目前市级行政服务中心、6个区级行政服务中心、37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以及484个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达到10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达到844项,入驻项目覆盖率达94%以上,是全省入驻部门最多、入驻项目最全的市级中心,办事群众对窗口服务的满意率达98%以上。近两年来,逐步推动各部门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已在商事企业设立登记、车驾管、出入境、不动产登记、外经贸、国地税等审批管理服务中率先推行部门内综合窗口收件受理制。
3.大力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于一体的网上办事大厅,打造“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政务服务新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市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一照一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等,逐步实现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业务协同和网上审批,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
营商环境世界排名前列的地区开办企业所需步骤很少,如新西兰仅要1个步骤、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地区有2个步骤;办理施工许可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仅有10个步骤。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审批步骤、环节简化优化。厦门认真对标,不断推动简化办事步骤、环节和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明确标准和时限,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顺畅。
1.推动“前置改后置”,激发市场活力。明确将180项许可事项由前置改为后置,仅保留7项涉及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置审批事项,推动“先照后证”,社会投资活力大大增强。2014年以来,厦门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25.29万户,占现存商事主体总户数的53.03%;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度新设商事主体增长率分别为80%、11.09%和23.57%,2017年1-4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7.84%。
2.推进流程再造,持续提升审批效率。出台《厦门市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推进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绘制流程图,持续提升审批效率。对一般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审一核”,复杂审批项目严格控制在5个环节以内,承诺办结时限统一控制在法定时限的35%以内,做到“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市政务中心即办件率由2012年刚成立时的65%提升至目前的83%。
3.推动信息共享,实现数据协同。一是推动部门内部信息共享,督促各部门强化内部协同联动,对承办部门可以在本部门获取信息的,特别是把本部门审批事项作为前置的事项,推动部门通过建立电子证照库、内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自2016年10月1日起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所需证照材料由审批部门自行调阅、审查、存档。二是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各审批服务部门之间利用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协同信息共享,提高了办事效率,精简了申请人的申报材料。
世界上拥有一流营商环境的经济体在开办企业、取得施工许可等方面费用较低,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办法。厦门积极对标,坚持综合施策,在释放政策红利上加力,降低资源要素、物流、融资、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成本,最大限度为企业减负松绑,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排查“涉企收费清单”,制定“企业扶持政策清单”。全市共保留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编制了2016年度“企业扶持政策清单”,推动企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地,激发了企业投资动力和创新活力。
2.“单一窗口”降低费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7大服务功能,提供87个服务项目,实现与质检总局数据直接对接,与海关总署数据通道对接,为一般贸易全面实现“一单两报”。推进关检“三互合作”,优化关检审核流程,实行“一次录入,一次申报,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进出口企业申报项目、通关时间、人力成本分别减少30%、40%和50%以上,每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
3.降低纳税成本。首创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实现购票“零出户”、申领“零支付”、传递“零风险”,降低纳税成本1400万元。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税和电子文书网上送达,纳税人可通过网络化、自助式、全覆盖的现代化办税体系办税,纳税申报、缴税、发票领用以及98%以上的文书审批都可全程网上办理。推行国地税网上办税互通,实现税库银三方扣款协议网上签约。推广掌上移动办税平台,推出二维码办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