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商务厅
2016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浙江省商务厅
浙江农村电商发展量质并举、跨境电商发展成效显现、电商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工业企业电商应用加快、电商扶持服务体系日益优化、电子商务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浙江省电商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强做大,电商在各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深化和规范,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望进一步增强
浙江是国内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习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对发展电子商务工作进行批示和部署。本届政府专门提出了“电商换市”的战略部署,把浙江电子商务推到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农村电商发展量质并举。一是进村促消费。围绕农产品销售、农民消费和农村创业,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2016年,全省共有农村电商服务点1.31万个,新增4300余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在原先代购代销的基础上,逐步延伸了手机充值、水电费缴纳、宽带办理、车票代购和快递包裹存取等增值服务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二是建馆促销售。2016年,全省建成淘宝“特色馆”39个,入驻企业10000家,销售额突破80亿元。三是汇聚促产业。2016年,全省共有506个“淘宝村”和51个“淘宝镇”,以大于第二名、第三名总和的绝对优势稳居全国第一,继续领跑全国。电商村的规模涌现,赋予农村地区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电商脱贫的典范、创业创新的载体、城乡融合的桥梁和开启金山银山的金钥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跨境电商发展成效显现。2016年,浙江跨境网络零售出口319.26亿元,同比增长41.69%。目前,全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约10万多个,在全球性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上共有各类跨境电商出口活跃网店6.44万家。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电商优势巨大。目前,余杭区等25个县(市、区)已根据当地产业特色,与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合作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动产业集群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跨境电商服务商也逐步发展壮大,国际物流快递公司、货代公司纷纷推出了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专项业务,各银行纷纷推出针对跨境电商的新型产品,浙企海外仓布局加快,国内知名跨境仓储服务企业在浙落户开展业务,同时售后等配套服务商也开始出现。此外,浙江省商务厅联合杭州海关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跨境电商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探索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型监管服务体系。
电商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浙江拥有各类电商服务企业3200家左右,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50亿元,比2015年增长约17.86%,总量居全国首位。浙江中小企业上网比重、B2B平台的服务收入、C2C综合交易平台的交易额均居全国第一。第三方电商平台也不断发展,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同时浙江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其旗下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和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最大电商平台的地位。
工业企业电商应用加快。2016年,浙江工业企业开设活跃天猫网店共计2.2万家,居全国第二;建成阿里巴巴·区域产业带26个,入驻企业6.3万家;开展实体企业电商应用普及工程,2016年新增8000余家实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并启动规上企业电商全覆盖工作,目前规上企业电商应用率超过80%。
电商扶持服务体系日益优化。一是配套支撑逐步完善。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快递企业1611家,从业人员近14万人,全省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为98.3%,业务量列全国第二;浙江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持续上升;农村支付和跨境结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继续领先;建成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社区智能投递终端1.5万个。二是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了覆盖浙江省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60多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举办了45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资源对接会;成立了电商大数据研究基地,并利用大数据开展统计监测和管理,是全国唯一分县(市、区)统计的省份。三是法律支撑渐成体系。进一步做好《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浙江电子商务条例》有望在2017年正式出台实施。
电子商务创业创新氛围浓厚。浙江致力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目前有15个省级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基地和24个省级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园区。从201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发现和遴选一批优秀的电商创业创新项目,引导社会资源对接电商创业领域,推动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电商创业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电商创业创新氛围。
发展模式多样性有待丰富。目前,浙江的电商业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网络零售方面,其他模式的发展较为滞后。如从平台类型分布、交易额分布来看,以B2C或C2C为主的网络零售占比都超过七成,其余业态占比较少。在大宗交易、跨境电商、个性化预订制等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慢。如跨境电商B2B2C备货模式的发展,浙江省内目前缺乏专业的海外仓企业作为业务支撑,因此发展速度与深圳相比显得相对落后。此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尤其是浙江特色产业经济的融合还需深化,专业市场电商化仍有较大空间。
政府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浙江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已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不少问题,如假冒伪劣、刷单炒信、恶意差评以及滥用、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等。电商市场监管难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互联网思维”,建立适应信息经济的政府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将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核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同时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建立覆盖线上、线下,贯穿生产、交易、支付、物流、客服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协同监管机制。
电商领域话语权有待加强。浙江电商发展水平目前在全国领先,在大数据应用、电商物流网络等方面更是走在全世界前列。但目前浙江仍未形成系统化的浙江电商理论体系,电商标准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输出较少,“浙江电商奇迹”还需进一步转化为“浙江电商理论”。以全省高校为例,基本上电商专业或与电商相关的专业实现了全覆盖,但相关领域还没有得到国际认可的研究成果。
(一)电商产业有望进一步做强做大
电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浙江“电商换市”工作的深入和业态模式的丰富完善,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有望进一步加深,“线下转移线上”趋势继续保持带来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带动挖掘更多消费潜力,也一定程度上扩大电商交易规模。此外,电子商务在服务业、外贸等领域的应用将带动一大批传统服务业商家、外贸企业等开展电商业务,使电商市场主体继续增加。
电商经营主体进一步丰富。大量第三方平台将开始转型升级,开展创新和拓展电商业务;大量专业电商服务企业涌现,为电子商务提供网店建设、仓储物流、市场推广、美工拍摄和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大量个人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创业,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培训和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电商创业环境和氛围。
电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电商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完善的政策作支撑。未来浙江将继续实施政策保障,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税收支持;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鼓励创业,以及用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保障和奖励措施,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电商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浙江电商配套服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电商配套发展从单纯为商品交易服务,向资金流、信息流等领域发展,园区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视觉美工服务等多类型电商服务企业在省内各地市均有分布。近年涌现出一批在电商配套服务领域走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行列的企业:互联网金融方面,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首创以网络信用为基础的小额贷款模式,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为金融创新做出了有益尝试;网上支付方面,“支付宝”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配送方面,如“专线宝”专注于细分物流领域的配套服务;电商营销方面,如“19楼”围绕生活领域个性化服务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互动营销解决方案,建立了独特的社会化营销商业模式。
(二)电商在各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拓展、深化和规范
农村电商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一是农村电商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手。农村电商突破了农业生产旧格局,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将有效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速农产品供给和流通升级,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二是农村经济各领域将逐步全方面电子商务化。农村电商将从单一的农产品买卖向全方位电子商务化发展。在农村旅游方面,浙江电子商务的规模和应用优势将与丰富的旅游和农产品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构筑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农村金融方面,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将进一步普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充分发挥数据优势为农民提供精准服务,助农、惠农政策也将进一步完善。三是农村电商正为创业创新提供全新的平台。农村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深入融合,缩小了城乡创业差异,结合浙江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优势,农村电商正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新的资源与平台,亿万农民通过“触网”将走上创业创新的新舞台。
工业电商的潜力还有很大空间。近年来,浙江工业电商应用不断普及,许多传统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纷纷积极拥抱电子商务,加快了转型步伐,并且正逐步走向细分领域和专业化道路,尤其在服装、家居、工艺品等领域较好地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制造。根据浙江日用轻工业品相对发达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区位特点,今后浙江将结合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进一步引导、支持一批规上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店或自建电商平台,开展工业产品网上销售;举办天猫服装招商大会,推动品牌浙货上天猫;开展网络个性化预定制,持续推进工业企业“电商换市”。
服务业电商的“新蓝海”有待挖掘。近年省内服务业电商发展势头强劲,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便利购物、网上订餐、网络外卖、旅游住宿、便利出行、家政服务、网上菜场、洗车修车、医疗挂号和美容美发等生活必备服务行业的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以网络外卖为例,就有口碑网、大众点评、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等众多平台供消费者选择,其中在口碑网上进行注册营销的实体商铺约有200万家。实体商铺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完善支付等客户服务,线上营业额逐年攀升。预计未来几年,服务业电商行业将进一步细分,网上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服务业电商也将更加蓬勃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有望加快。随着跨境电商监管机制的探索完善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的健全,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从跨境电商综试区和两个省级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对跨境电商采取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监管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跨境电商效率。目前,浙江省已印发实施《浙江省跨境电商管理暂行办法》,着力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致力于形成跨境电商全流程闭环监管。另一方面,从深圳跨境电商服务商的发展经验来看,跨境电商规模的扩大能够带动相关服务商的发展,而服务商的发展壮大又为跨境电商市场提供更多更专业有效的服务,从而形成良性互动。2016年浙江培育引进了一批跨境电商专业服务商,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中已初见成效,2017年有望初步形成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带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电商创业创新领域的发展动力强劲。浙江电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衍生出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与盈利模式。如宁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第四方物流平台信息标准体系的实体,成为国内第四方物流的试验场,其开创的“政、企、银”互动模式,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浙江将开展“仓配一体化”建设试点,支持快递企业投资或者与仓储企业合作建设公共仓储,为中小网商提供仓储及物流服务。并鼓励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发展共同配送、“移动互联网+众包”等配送组织新模式。引导快递企业开展代收货款、差异化配送等增值服务。此外,浙江还将开展服务业电商、工业电商个性化定制等多个领域电商的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电商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更进一步。浙江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浙江经验”,并相继推出了一批电子商务地方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都取得了较大的影响。未来,部分较成熟、较完善的地方标准或联盟标准将会升格,以进一步抢占国际话语权。
(三)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望进一步增强
电商在扩大浙货销售方面的作用将持续发挥。一是继续推动淘宝“特色馆”和阿里巴巴产业带建设。通过“特色馆”和产业带的建设和提升改造将推动更多的浙江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工艺品和老字号等特色产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利用旅游业开展浙货销售。浙江旅游业已成为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万亿级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两大产业的有效举措。
电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的影响将继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网络消费已成为浙江居民最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2016年省内居民网络消费5251.69亿元,已成为浙江消费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从未来趋势看,伴随着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提升,居民的网上消费潜力还将持续释放,加上电商企业的发展势头旺盛,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网络消费仍将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电商的社会效益将进一步凸显。浙江电子商务支撑配套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凸显。网络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值由2010年10%,提高到2016年的47%。浙江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成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近一半的创业创新项目集中在电子商务相关领域。电子商务人才发展迅速,直接解决就业岗位222.13-233.47万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574.18-603.49万个。同时,因为服务业电商的兴起等原因,电商促消费功能进一步显现,省内居民网络消费逐年大幅提高,2016年全年浙江省累计实现居民网络消费5251.69亿元,同比增长30.89%。
电商国际经贸合作的作用和影响将继续提升。2016年全省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319.26亿元,同比增长41.69%,与进出口数据相比,虽然占比不大,但增速很快。此外,正常经营的跨境电商出口网店6.44万家,在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最大的速卖通、eBay、亚马逊、wish和敦煌网五大平台上,浙江卖家的销售额均位居前三位。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得浙江外贸可以绕开传统跨国贸易商,直接建立与境外消费者点对点联系,逐步推动浙江外贸向拥有自主定价权、自建营销渠道和自有品牌优势的“新外贸”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