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党建“软实力”探究

2017-01-25 16:13孙友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软实力实力从严治党

孙友才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党建“软实力”探究

孙友才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全面从严治党”为强化党建过程中的党群关系、特色理论、核心价值等“软实力”,突出党建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共识凝聚和价值引领提供了有利契机,是国家战略转型期党建问题的重大战略机遇。党的“软实力”建设囊括了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交往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等诸多方面。提升党建“软实力”强调的是用党的先进理念、崇高信仰和核心价值来凝聚共识、扩充影响、引领风尚;它包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现实化、文化传统现代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党员队伍先进化、党群关系和谐化、党的形象亲和化的系统化、体系化构建,是对战略转型期党执政兴国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新探索与新发展。

战略转型;全面从严治党;党建“软实力”;核心价值理念;执政兴国

一、党建“硬实力”与“软实力”界说

党的建设问题包括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传统党的建设内容,是我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巩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交往能力建设等诸多新型党建问题,也日益成为党建研究的热点。可将上述诸多党建问题大致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维度。

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可以看作是党的“硬实力”建设,它们是从党的整体建构角度对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根本的规定,侧重的是制度设计与体制机制完善对党的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而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交往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等,可以看作是党的“软实力”建设。党建“软实力”强调的是用党的先进理念、崇高信仰和核心价值来凝聚共识、扩充影响、引领风尚。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实现党所管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党员队伍等“硬实力”建设方面的强化,尤为重要的是发挥党在理论制度、文化感召、价值引领、意识形态统合等“软实力”建设方面的新飞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党建“软实力”已成为我党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定力。

二、强化党建“软实力”的现实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呈现出社会结构转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发展、国家权力结构转变、人民生存方式多样、价值选择多元化趋向和意识形态建设任务加重等各个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新挑战,对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价值诉求和隐形期待。新形势呼吁新策略,强化党建“软实力”已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其内在的价值逻辑和社会现实性依据。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现实回应,也是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确保自身“硬实力”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与强化自身的党群关系、特色理论、核心价值等“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新向度。

(一)强化党建“软实力”的时代性

1.“软实力”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1]面对国家环境、时代主题、社会结构、人民意愿的变化,我党必须加强自身党建“软实力”,并与党的军事实力建设、经济实力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硬实力”建设有机统一,从而提升党的综合执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意识形态、文化、价值领域建设的党建“软实力”,就其结构定位而言,它与党建“硬实力”共同组成党建综合实力。党建“硬实力”乃至党建综合实力的发挥,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起着共识凝聚、价值引领和思潮导向作用的党建“软实力”来完成的。党建“软实力”的建构,彰显的是党建综合实力的强化与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既是提升党建综合实力的过程,也是强化党建“软实力”的过程。

2.战略转型呼吁强化党建“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经由“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转化为党政主导前提下的“经济力量”“社会力量”“政治力量”共同存在的“三维式”的结构框架,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市场和资本的经济力量不断壮大,公民意识觉醒,政治参与度不断提高。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国家权力运行方式、个体生存方式等的深刻变化,价值认同、精神发展诉求日益成为影响群众社会生活、政治参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克服整体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焦虑与价值缺失,成为党的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总结就是:“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2]

(二)党建“软实力”建设契合群众的价值趋向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以实践为基础,人的认识首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复归社会实践,从而实现认识发展的两次飞跃,并以此为起点进行不断的辩证发展。人的认知过程首先是源于非理性的经验性总结,而后形成理性的认识。以认知导引、价值引领、意识整合为显著特征的党建“软实力”建设,就其自身特性而言,更契合实践唯物主义的认知发生过程,更易于被群众理解与接受。强化党建“软实力”,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3]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还要具备相当的社会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党自身建设中融入更加反映群众期待、适应人民需求的党群组织架构和文化价值,形成凝聚社会共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就是要为党员、为群众提供灵魂的定所和行动的依归。

(三)党建“软实力”助力提升党建综合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4]构成党的“人格力量”的党的“正确理论”和“优良作风”,就是党自身应当具备的“软实力”。如果把党的建设类比成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那么,关于制度设计、机制安排、组织运行等的合理构建,就如同人的身高、体重、骨骼的正常发育,但要想让一个人既成长又成才,就必须身体发育与理智成熟二者兼备。同样的道理,要想增强党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在保证党的队伍足够大的同时,确保党的能力足够强,而对于能力的判断,则从党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等价值引领方面得以体现,这就是强化党的建设“软实力”的充足理由;党的“软实力”锻造的是党的“硬功夫”,彰显的是党的“真本领”。

三、强化党建“软实力”的构思

党的建设与当代中国改革复兴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要增强党的党群关系、特色理论、核心价值等“软实力”,它不仅要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更要着眼于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逻辑,从多元的价值观念的交融借鉴中、从社会发展的实践变革中、从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中不断实现党建理论的创新、党群关系的和谐以及核心价值的主导,在古今结合、中外融合、党群一体中强化自身的“软实力”建设。

(一)核心价值现实化

1.做实做细党的核心价值。第一,突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衡量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与以往一切政党的显著区别,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诉求,是人民利益的谋求者和捍卫者。在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建“软实力”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反复宣传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及党的性质、宗旨和原则,确保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我党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第二,抢占意识形态建设理论高地。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成为党的建设过程中意识形态的主导意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必须抢占意识形态理论宣传的高地。通过价值引领吸引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党建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强化群众对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以及对党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追随,从主体意识层面支持和拥护党的建设,这是推动党建核心价值现实化和提升党建“软实力”的首要前提。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必须占据意识形态理论宣传的领导高地。

2.核心价值现实化的逻辑范式。第一,实现“价值认知”向“价值信念”再到“生活实践”的转化。推动党建核心价值体系现实化和提升党建“软实力”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范式,即由“知识逻辑”维度向“现实存在”维度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必然要推动“价值认知”向“价值信念”再到“生活实践”的过渡和演化。有了正确而清晰的价值认知还远远不够,要想实现党建核心价值观念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引领,必须努力推动“价值认知”转化为稳定的“价值信念”。只有稳定而牢固的“价值信念”,才会为主体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提供支撑和依据。而“价值认知”和“价值信念”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转化与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也是验证个人信念坚定与否的关键。党内、军内出现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重要因素在于这些腐败分子的信念模糊与缺失、立场的动摇与丧失,也就没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与社会现实的考验。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要在价值信念上下硬功夫,促进价值认知、价值信念、生活实践的逻辑转化范式。

第二,体制机制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党组织内部出现的这些腐败堕落分子,对党自身的建设、党的形象、党的公信力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们党既要从体制机制方面全面从严治党,用制度治党、以机制管人,确保体制机制的良性运转。也要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角度强化建设,确保党的价值诉求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变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6]

(二)文化传统现代化

1.筑牢优秀传统文化之基,开拓当代发展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7]中华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化而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表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适性。在世界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的生活和价值取向进行干扰的同时,中国力量的崛起,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办中国人自己的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掌握。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必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规范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迸发活力和生机。

2.强化文化自信。党建理论的自信要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之中。尽管我党的建党、治党理论起初来自于国外,但必须注意这种党建理论通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治党理论。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历史作用和国际感召力;党建特色理论的完善,党的建设在文化方面“软实力”的培养,必然要深植于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过程的良性结合。党在强化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把优秀传统文化这把利剑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8]交流互动的世界大势不等于全盘西化、外化,西方的社会生产力先进不代表着其文化内涵丰厚、文化价值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此,要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不能盲目嫁接西方的现代化理论。

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既要把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融入党自身的建设中来,也要以人民大众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化、当代化来助力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建设,扩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影响力和党建发展的“软实力”。

(三)宣传形式多样化

1.以多样化宣传强化党建“软实力”。第一,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实践证明: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9]因此,党建的核心价值理论要通过合适的宣传,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才能转变成“物质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要充分发挥党建理论对群众的说服力、掌握力、转化力。为此,要在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节点上发声,形成自己的特色表达方式和话语表达体系。打造多样化的宣传形式,不仅要削弱敌对意识对我党建设理论的无端指责,同时,加强自身党建理论的宣传,增强党建理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扩充党建“软实力”。

2.建立中国话语权体系。“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10]“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我党建设与宣传的重要节点,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软实力”,要依据问题导向意识、立足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创建属于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与宣传形式,从而增强党建核心竞争力。

第一,党建宣传的途径和媒介要多样化。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采用党建纪录片录制、动漫形象设计、短片故事推送、党建艺术作品展览等形式,便于大众接受和理解党建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要转换党建宣传的方法。传统的党建宣传多采用“宏大叙事”“史诗巨著”般的宣传模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征服感。新时期,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要“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用典型个人、典型事迹”来宣传党的建设与发展,逐步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与认可,群众自然就会跟着党的队伍前进,党建“软实力”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到了强化。

(四)党员队伍先进化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党建“软实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队伍。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没有高素质、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强化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一环,党建“软实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批具有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先进党员队伍。党员是党的整体意识的最好体现者和决议执行者,是大众中行走的“理论宣传器”和“政策播种机”,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政策的落实程度和群众的拥护程度,是党建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1.强化党员的能力建设。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针对党员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培训。学习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2.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党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具体的党员形象来体现的,广大党员要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规范个人行为,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通过群众喜好的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于无形中带动与引导人民群众拥护党,热爱党。

(五)党群关系和谐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1]党自身建设的核心与出发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其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12]

我们党已经实现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改革发展的蛋糕已经做大,“效率”问题也已得到部分实现,如何公平合理分配、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更有尊严,成为党群关系的新挑战,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成为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1.要树立和坚持人民主体的历史地位。人民利益是党政工作的核心,党和政府没有也绝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凡是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的举措,都应当值得尝试;凡是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举措,都可以实践;凡是有利于巩固党群关系的方略,都应该坚持。简政放权、政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依法治国、反贪反腐、深化改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都应当做实做细。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历久弥新。新时期的住房、养老、教育、就医、就业等各类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大量的事实证明:理论政策宣传得再好,没有切实的实事和政绩做保障,再响亮的口号终究还是空谈,群众自然也不会买账,群体性事件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党要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努力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相适应,落实好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做实各类惠民政策,畅通群众意愿的诉求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权益。

3.基层党建与基层群众自治相协调。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党带领人民群众管理自己事务的历史性创举,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有效形式。基层群众自治的过程,最能体现基层群众的自我要求。因此,党的建设必须与基层群众的诉求相融合,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群众的现实要求有机而灵活地结合起来,在统合、解答群众诉求的过程中强化基层党建。

(六)党的形象亲和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13]党要实现自身建设的良性发展,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就必须树立亲和的生动形象。

1.要以人民群众为基石。发展转型期,党要以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明确而全面地宣传自己的核心价值追求,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民群众、引领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又是现实改革发展的领导者、实践者;既是先进理论的探索者,又是先进队伍的开拓者;既是群众意愿的代表者,又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党始终与人民休戚相关、同甘共苦。

2.健全党的系统化机制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落实,党建“软实力”的强化,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实现传统与当代的有机融合,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机制;要着力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整体执政能力与水平,建设一支有潜力、有能力、有活力的先进队伍;要紧紧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加强自身建设。

总之,党的建设问题是我党科学执政、合理执政、永久执政的重要问题,不仅关乎党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发展前景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提升党建“软实力”,强调的是用党的先进理念、崇高信仰和核心价值来凝聚共识、扩充影响、引领风尚。它包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现实化、文化传统现代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党员队伍先进化、党群关系和谐化、党的形象亲和化的系统化体系化的构建,是对战略转型期党执政兴国的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新探索与新发展。

[1][2][3][4][7][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8、187、189、113、186、21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6][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7-01.

[8][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26.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通讯社,2016-10-27.

责任编辑:罗添仁

D 261.3

A

1671-2994(2017)03-0076-05

2016-12-20

孙友才(1989-),男,安徽阜阳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猜你喜欢
软实力实力从严治党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实力抢镜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