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分析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把补齐改革落地短板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抓统筹谋划、抓试点突破、抓改革督察,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进展顺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突破。一批引领性、标志性的重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开,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优秀答卷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各项改革落地生根,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体制机制保障。
总体判断: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把补齐改革落地短板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抓统筹谋划、抓试点突破、抓改革督察,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进展顺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突破,具体表现为“六个重大成效”。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重大成效;二是政府自身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和职能转变取得重大成效;三是国家战略举措全面开花,开放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四是转型升级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五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取得重大成效;六是新型城市化改革全面发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一批引领性、标志性的重点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开,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优秀答卷。
●进展与成效
——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超额完成。顺利关停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省交通集团水运板块破产重组顺利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0家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全年压减钢铁产能388万吨,实现国家下达的五年303万吨钢铁压减任务一年超额完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僵尸企业”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共处置555家“僵尸企业”。综合运用正向激励、负面倒逼措施,推进“四无”企业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整治提升“脏乱差”“低小散”企业(作坊)3万家以上。
——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成效。坚持去库存和优结构相结合,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取消县(市)购房落户条件限制,建立商品房供地与库存、价格挂钩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省房地产市场整体回升向好,商品房销售创历史新高,库存处于合理区间。11个设区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从年初的22.2个月下降至11.7个月,其中住宅从15.8个月下降至7.3个月。
——去杠杆积极推进。在推进信贷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创新“两链”风险化解处置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有效遏制企业过度融资、过度负债、盲目扩张和盲目投资,逐步降低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末的57.2%下降到2016年末的55.4%。
——降成本作用明显。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降低企业用电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下调企业社保缴费比率、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年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1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居各省市区前列。
——补短板全面推开。围绕科技、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低收入农户增收、改革落地六大短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21个重大工程、17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7%,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生态环保投资增长51.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2%,财政民生支出增长11.3%,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
●试点与突破
——诸暨市创新“房票”“地票”制度加速房地产去库存。全面推行“房票”政策,对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城镇危旧房改造等,按照相关征迁政策和具体补偿标准核发相应价值的“房票”,有效促进旧城改造、百姓安居和房地产去库存。探索实施“地票”政策,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平台,在按规定对农户所拥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处置后,核发相应“地票”,允许“地票”市场化交易、置换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和折抵商品房屋购房价款等,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产,促进刚需型房地产库存再去化。
——乐清市创新补短板机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区域协同发展”短板,乐清市建立“一湾五区”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各类现代功能区加快建成。围绕“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短板,支持和引导正泰、德力西等企业参与“浙江制造”标准的制定和品牌建设,提升电气龙头企业行业标准话语权和“乐清制造”水平;推进电光科技、跃华控股等企业联合重组,对1.7万余家工业企业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差别化价格政策,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
——永康市以降低企业杠杆率为重点化解“两链”风险。成立去杠杆工作领导小组、企业帮扶领导小组,建立担保贷款追偿化解机制、扩大“转贷通”贷款、推动企业股改上市,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存量收储平台、政府产业基金“四大平台”,着力打好“两链”风险化解组合拳。
——温岭市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载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温岭市一手抓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综合运用“三改一拆”、无证照整治、安全整治等手段,加快市场出清;一手抓小微企业园、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特色小镇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一期16家厂房主体完工,首次采用工业地产模式的300亩园区签约企业54家。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机制。突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制度,建立全省首批“创客服务全程通站点”;突出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建立健全应急周转金制度;突出降低企业技改成本,实施技改差异化奖励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改项目,开发区与市本级按1∶1比例分别给予15%、20%、25%的奖励;突出降低企业创业创新成本,推进新能源汽车小镇、互联网乐乐小镇、健康生物产业园“两小镇一园区”建设,设立首期规模为10亿元的重点特色产业基金,拓展开发区产业发展新空间。
●进展与成效
——简政放权改革大力实施。出台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通知,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去年的554项减少到51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市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在全省面上推开,基本实现市县同权,企业、群众93%以上的办事不出县(市、区)。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及各类功能区实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覆盖,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整合为56个。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机制加快创新。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和“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机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344天缩短到100天以内。在柯桥区探索开展50天高效审批试点,配套实施“规划环评+环境标准”“区域能评+能耗标准”改革试点。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点继续推进,共有170个项目进入试点。探索开展“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纵横联网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建成运行,推动实现投资项目从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已有3.8万个项目上网运行,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出台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减少41项、调整5项、限制服务范围18项,明确政府定价事项1项、政府指导价事项9项。全省以设区市、县或市县一体设立网上中介市场68个,并配套建设中介服务机构评价体系。市场有效竞争初步形成,中介费用和时间下降25%以上。
——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全面加强。下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政府监管、改进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工作、优化行政流程推进网上审批等通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动省级部门审批网上大厅建设,与浙江政务服务网形成有效连接。制定村级便民中心网上办事目录,推进网上办事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浙江政务服务网目前已覆盖全省各级3300多个政府部门、1300多个乡镇(街道)、重点开发区(集聚区)和村(社区),浙江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达350万户,省级部门行政权力精简到4030项,省市县一体构建、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试点与突破
——天台等地试水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为解决审批权分散、授权不充分、管理体制不顺、审管不分等弊端,省政府选择天台、柯桥、南湖、温州经济开发区等4个地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由一个行政机关集中行使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2016年7月7日,天台县成立全省第一个行政审批局,22个部门的178个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5个职能科室办理。通过大力开展流程再造、精简环节等措施,审批环节从696个减少到511个,减少26.6%,平均承诺时限由7.03天压缩到2.94天。
——柯桥等地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在总结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区域能评”“区域环评”“50天高效审批”等一系列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柯桥区、德清县等地全面实施以“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为核心的承诺制改革试点,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企业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张名片。目前试点地区正积极落实工作内容,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推开。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平均节省企业办证时间20个工作日。2016年5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已在全国推行。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28.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四,每万人市场主体数居全国第一。
●进展与成效
——海洋港口发展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港口平台整合改革深入推进,在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基础上,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义乌港资产整合工作顺利完成,以宁波舟山港整合为龙头,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舟山港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扩大开放。舟山江海联运中心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推进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重点港口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全面开工,波音737飞机完工与交付中心正式落户舟山。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合作机制建设有序推进。出台浙江参与“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全年投资项目144个,遍及沿线主要区域32个国家,投资金额74.7亿美元,同比增长70%。出台浙江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印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规划》。杭州、海宁、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长江经济带国家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国际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出台浙江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外贸企业降成本等政策意见。完善境外营销网络,认定第二批8家省级重点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贸易摩擦应对和贸易救济调查工作。推进义乌、海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外贸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拓市场示范工程。全年实现出口176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全国出口的12.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涉外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推进境外投资体制改革,出台浙江本土跨国公司培育的实施意见,实施加快培育民营本土跨国公司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外资管理体制,对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建设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库。加快打造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大力提升中德、中意、中澳、中捷等重点合作园的建设水平。
●试点与突破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7个试验区。浙江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就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
——杭州、宁波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验区成效明显。杭州综试区出台第二批30项制度创新清单,制定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B2B认定标准和申报流程,5960家电商和平台企业在“单一窗口”备案,13个线下产业园企业入驻率达98%。宁波国家级、义乌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宁波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业务从进口为主向进出口并举、以出口为主转变,义乌市全力打造电商集聚发展平台。全省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319.3亿元,同比增长41.7%。
——义乌国际贸易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进一步深化义乌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义乌试点增加市场采购交易信息确认主体等5项改革。中欧班列增点拓线,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建成投用。铁路口岸实现临时开放,获批设立进口肉类指定查验站。在波兰华沙设立首家海外分市场。全年市场采购出口1851.2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5%。
●进展与成效
——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完善科技管理体制,继续推进企业研发补助制度、财政科研项目绩效激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出台25条人才新政。出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导则及重点突破专项改革试点清单,全面启动杭州、嘉兴、新昌、长兴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制定《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改草案)》,全省已建成科技大市场51家,交易额达339.7亿元。
——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新举措。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完成省交通投资集团和省铁路投资集团重组整合。推进省级产业基金规范化管理和实质性运作,修订创新强省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推广完善PPP模式,公布第一批163个省级PPP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推介的第二批PPP项目中,浙江签约项目3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总投资占全国的27%。诸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组建资产规模超600亿元的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政府债务中直接融资占比已达一半以上。
——省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制定出台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监管、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等“1+N”配套政策,将19家省属企业本级分为功能类和竞争类,实行分类考核和监管。推进国资战略性重组,组建省海港集团、省医疗健康集团、省职业教育集团,重组设立宁波舟山港集团,合并重组省属高速公路、铁路资产,完成省交通集团水运板块3家“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实施嘉凯城股份国有股权整体转让。稳步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巨化集团华江科技和省机电集团诺和股份在新三板挂牌,省建设集团完成非上市资产剥离,省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51.8%。省属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已拥有交通、能源、物产中大3家“千亿级”企业,7家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更趋完善。出台实施落实“五个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等政策意见。完善浙商回归工作机制,全年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450亿元,增长12.5%。出台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全省新设小微企业25.1万家,完成“个转企”2.13万家,新增“小升规”“限下升限上”企业6919家,建立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
●试点与突破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大平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出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编制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建立“三统三分”管理体制,高规格打造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大平台。高水平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召开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扎实推进高新开发区、科技城、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载体,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分别达到78家和129家。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再添新亮点。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51个培育名单,建立省领导联系特色小镇、“比学赶超”季度例会、“镇长论坛”、重点工作清单等制度。公布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名单,以先进典型为标杆示范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建立特色小镇督察考核制度,完成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启动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培育对象申报工作。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完成投资1127.7亿元。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杭绍台、杭温铁路积极试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发改委确定全国8个项目为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浙江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2个项目列入其中,将重点在投融资、审批、回报、管理四方面进行创新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根据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的PPP投融资方案,两个项目民资在资本金中均占51%,绝对控股。目前,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进展与成效
——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根据《关于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均编制完成并获批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全面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企业分类指导、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等制度。制定“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改革绩效监测评估制度。全省所有县(市、区)和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全覆盖,用地、用电、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同步实施并不断完善。全省合计征收差别化电价8032万元、水价804万元、排污费6785万元,减免A、B类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10.51亿元。
——价格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出台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推行阶梯价格制度,全省30个通气城市均已建立居民阶梯气价制度,97%的市、县已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争取国家批复了浙江输配电价、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大幅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继续推进8大高耗能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用电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实施污水处理费价格改革,75%的城市居民和97%的非居民污水处理费已达到国家最低标准。建立石油化工及包装印刷等试点行业排污费征收制度,制定燃煤发电企业二氧化硫等4项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推进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出租车价格改革试点。
——土地要素供给机制创新探索开展。建立“以项目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的“三年滚动”用地计划管理新机制。建立以存量低效用地开发换取增量建设用地指标的新机制。全省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0.06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2.77万亩。推进嘉兴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域交易试点。有序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首批33个试点项目已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5亩,启动实施第二批试点项目62个。
——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制定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宁波保险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一轮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连续3年实现“双降”。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实质性启动,商标权质押融资总量占全国的32%,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规模从5亿元扩大到15亿元。全省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编发《浙江省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修订出台《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指导目录(2016版)》,覆盖全省63个系统的337类3025项信用信息。“信用浙江”网信用档案信息查询量累计1.3亿次,日均10万次。推进统一信用代码,全省存量主体代码转换率达到94%。落实“双公示”制度,累计归集“双公示”信用信息138.2万条。健全以失信“黑名单”为重点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全省共有14个领域的264家企业、1393名个人的失信“黑名单”在“信用浙江”网失信黑名单专栏集中发布。推进杭州、温州、台州、义乌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
●试点与突破
——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成立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印发《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和《关于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若干意见》,力争将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优势地位的,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创新转化能力、服务辐射能力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以及重点金融特色小镇建设,其中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已聚集基金机构1000余家,资金突破6000亿元,拱墅区运河财富小镇挂牌省特级金融小镇。全省首家以并购为主题的白沙泉并购金融区在西湖区挂牌成立。
——宁波成为我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召开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大会,制发《宁波市关于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宁波国家保险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中国保险博物馆建设顺利推进,保险创新研究院等保险创新平台项目已启动建设。新推出普通公路巨灾保险、电梯安全综合保险、“专利维权+保险”等一系列保险创新产品。全国首创的城镇居民住房综合保险和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已实现全覆盖。巨灾保险共计赔偿3.4万户居民,赔付金额超过2000万元。
——上虞防范企业融资风险等试点经验全面推广。自2014年11月被列入全省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以来,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上虞区已构建起以企业信用征集运用体系为基础,以资产抵押、融资性担保、融资结构优化、融资风险稳控、困难企业处置等5大机制为支撑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信用上虞”平台已覆盖全区1.9万家企业,为化解区域“两链”风险提供了有力依据。不良贷款率从近年来峰值的3%左右快速回落到1.5%。成功经验和做法现已向全省全国推广。
——平湖加快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平湖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力度。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弹性出让年限供地12宗、面积189.2亩,差别化地价项目3宗、供地280.2亩。创新企业信息化应用机制,初步建成茉织华印刷、新秀两个“智慧工厂”样板,全市规上企业ERP覆盖率达75%以上。创新“四换三名”企业引导机制,实施低效用地腾退项目131项,盘活存量土地1730亩;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78项,企业165家;实施“空间换地”项目104项,完成新增建筑面积45.22万平方米;实施“电商换市”实体企业103家,实现全市网络销售额达55.5亿元。
●进展与成效
——新型城市化和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推进,前二批试点累计共获中央新型城镇化专项建设基金支持36.8亿元,龙港镇完成第一批1575项县级权限下放,开化县、织里镇、钱清镇、汤溪镇列入第三批试点。海盐县获批设立全国首个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小城市培育试点不断深化,全面启动第一、第二批4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新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公布26个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编制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67.0%。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深化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全省23497个行政村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占需确权村的97.98%。全省29489个村社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达99.4%。全省新增土地流转50万亩左右,累计1005万亩,流转率53%。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余额9.02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16.67亿元,其中农房抵押贷款余额居全国第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建成市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93家、乡镇产权服务平台979个,覆盖率达96.2%,2014年以来累计交易超过2.7万宗,交易额约63亿元。
——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11个县(市、区)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省级10个部门出台了15项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11个设区市先后在市域范围内实施改革,2017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创新户口迁移政策,新修订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7月1日起发放IC卡式居住证,累计制发85万余张,流动人口居住证登记率达90%。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更趋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的通知》,启动浙江农业保险实施十年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政策调整。启动浙江农业保险共保体协同推进机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保险服务有效供给。完善共保体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出台《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管理办法》《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考核办法》。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在全国率先启动青蟹养殖特色品种保险,新开发武义茶叶、遂昌茶叶、临安湖羊等地方特色保险试点。全省农业政策性保险已为153.25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46.04亿元,保费规模8.57亿元,为20.18万受灾农户提供赔款5.38亿元。
●试点与突破
——开化“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自2014年8月启动“多规合一”试点以来,开化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构建了“1+X”空间规划体系,绘成了全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制定了一套统一衔接的技术规程,建成了便捷高效的管理信息平台,解决了县内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在推动粗放发展向科学布局转变、多头规划向统一规划转变、独立审批向同步审批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听取开化试点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
——德清、义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德清县探索完善“一办法、两意见、五规定、十范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制度和操作程序,已累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1宗、589.26亩,土地成交价款1.43亿元,就地入市已常态化,调整入市逐步推进,城中村整治入市正在编制。义乌市制定出台了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农房更新改造、宅基地有偿退出、宅基地有偿使用、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宅基地民主管理等七个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启动实施第一批“集地券”试点项目,复垦面积1202亩,其中37个项目366亩已立项。
——桐庐县全力打造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全域创业样本。浙江桐庐县、庆元县、云和县、龙泉市、松阳县5地成为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2016年桐庐县出台了《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创业扶持政策,缓解创业者“不易创”之忧;新搭建孵化园、创业园3家,新增入园创业项目147个,完善覆盖城乡梯队创业平台,为创业者“到哪创”提供平台。同时,积极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出全国首个移动端全程无介质电子化登记平台,实现“零见面”快速化无纸登记,为“怎么创”奠定了制度保障。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对标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仍需进一步发力,主要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性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转变尚需进一步深化,价格信号失真、市场机制扭曲等问题仍较普遍,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本症结还未打通,紧盯国家战略争取先行先试的系统谋划有待加强,等等。必须下更大决心加快改革,花更多精力抓改革落实,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为重点,以攻坚破难最迫切、民生改善最期盼、动能转换最需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市场取向改革的体制机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