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2017-01-25 21:58潘家栋肖文
浙江经济 2017年20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民营企业

□潘家 栋肖文

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潘家 栋肖文

浙江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小步快走、先试先行,从2013年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到2016年实施《加快推进“一转四创”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行动计划》,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特色小镇为平台,打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浙江样本”,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主要瓶颈

浙江经历高速经济增长后,形成以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和开放经济为典型特征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这些模式依旧沿袭传统的发展路径,民营经济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缺乏技术竞争力;块状经济以低端产业集聚为核心区,缺乏总部竞争力;开放经济以民营企业“抱团出海”为动力源,缺乏品牌竞争力。随着G20效应不断扩大,后G20时代浙江亟需调整传统模式、转换动力机制,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但浙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破除以下三个主要瓶颈:

如何实现民营企业内生转型。民营企业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16年浙江民间投资为16441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6%。但民营企业却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发展模式粗放,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来获取阶段性的扩张。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陡增,淘汰落后产能、清除僵尸企业迫在眉睫,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是民营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发挥好民营企业主观能动性,激发民营企业内生转型升级的动力,实现民营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是浙江新旧动能转换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帕累托最优。

如何实现产业集聚高端演进。产业集聚通过外部溢出有效带动区域内产业整体转型与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浙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形成了块状经济,但却是低端产业的集聚区,譬如嵊州领带、永康五金等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体、以家庭作坊为基础,鲜有金融、信息等高端产业集聚。浙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需要打好产业集聚高端演进的攻坚战,从低阶的块状经济转向高阶的特色小镇,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空间集聚与辐射外溢效应,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辐射创新创业活力。

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空间置换。浙江是开放经济强省,民营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形成了“抱团出海”的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企业海外投资应当充分把握好战略的机遇期,加速资本有效对接、加快优势产能输出、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放管结合,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来引导新技术、新业态、新产能培育与发展。在旧产能外移“腾笼换鸟”的基础上,实现新旧产能的空间置换。

机制路径

不论是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还是空间层面,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创新驱动。研判浙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模式,浙江深化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围绕以下五条机制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包括“三去一降一补”,旨在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结构、产业结构、新旧动能结构不平衡问题,其关键举措还是在于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进步来淘汰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浙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供有效制度供给,激发市场活力;破除要素流通壁垒,健全要素流通市场,为创新驱动提供要素供给;利用好民间金融优势,倒逼金融市场改革,为创新驱动提供资本供给。

特色小镇发展的区域辐射。浙江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打造了诸多特色小镇引领创新经济的发展。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高标准特色小镇,使其成为反哺当地、辐射周边的“堡垒”,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浙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应当发挥好特色小镇的区域辐射机制,做好现有特色小镇的发展工作,继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培育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尤其是大力扶持医疗健康、信息技术、金融业态、人文旅游等特色小镇。

“互联网+”的传导介入。要素充分流通、资源合理配置是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互联网+”战略为浙江企业跨时间、跨区域配置生产要素、创新要素搭建了纽带。浙江拥有阿里等众多互联网巨头,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应当发挥好“互联网+”的传导介入机制。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全球生产布局,全球价值链地位向两端位移;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商贸流通模式,打造好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渐行渐近”,浙江应当以此为契机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强化“互联网+”的传导与介入。

“两创”的高端要素集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伸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浙江民营企业素来具有创新精神,梦想小镇等平台的搭建为“两创”提供了孵化平台,浙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应当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进创新型人才、扶持创新型公司、集聚创新高端要素,以此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搭建好创新孵化平台,将梦想小镇等创新平台进行推广,形成“两创”的氛围;另一方面需要搭建好西湖大学等高等研究平台,通过省千人计划等政策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加盟,尤其带有创新技术的研究团队进驻。

城市集群发展的双核联动。后G20时代浙江将成为经济发展“高地”、核心技术“重镇”,加强城市集群发展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也是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浙江应当积极对接《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规划》,一方面加强与上海、江苏等地城市的资源共享、空间共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群;另一方面打造杭州和宁波双核都市圈,发挥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相互扶持、差异竞争,有效提升浙江城市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水平。通过都市经济圈的打造,形成浙江经济发展新动能。

保障对策

政策保障:深化体制创新,提速成果转化。加快出台地方创新规章制度,完善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对于创新的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投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发挥财政资金的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加速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释放体制改革红利,健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打造浙江成为企业家的创新家园。更进一步,建立创新成果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保驾护航。

产业保障:培育新兴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现代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环保、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的比较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浙江,鼓励民营企业与大型跨国企业合作,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突破自我转型发展的核心瓶颈。

平台保障:聚焦科技资源,搭建优势平台。加强省内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重点扶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尖端研究机构,推动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和创新机构等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攻坚基础领域研究,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企业是应用型创新的“主力军”,鼓励企业成立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等创新要素集聚与培养平台,加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谋划和布局前瞻性重大项目。在此基础上,推广梦想小镇等特色创新孵化平台的成功经验,给予创新创业有效保障,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资金保障:发挥民资活性,提振实体经济。在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扶持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引导民间资本“精准进入”创新领域。在此过程中,建立公共化的民间资本交易中心,打通民间资本实体产业渠道,提振实体经济发展。探索“PPP+P2G”模式,将民间资本与政府信用嫁接入互联网,构建更为透明的项目运作,发挥民间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融资平台,有效支持高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新三板等途径直接融资,构建多元化的企业融资体系;重点打造好钱塘湾金融圈,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规范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有效的创新资本流通。

文化保障:引领创新文化,构建公平环境。浙江民营企业家素有创新精神,浙江经济40年高速发展也形成了富有创新特色的“浙商文化”,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需要以企业家为带动,鼓励浙江民众积极参与,打造全社会创新氛围。一方面,推广坚韧不拔、敢冒风险、永不停步的浙江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将其转变为真正生产力;另一方面,弘扬社会创新文化,定期举办公益性质的创新创业讲堂,形成鼓励全民创新、推动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研究”(16AJY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潘家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肖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不论是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还是空间层面,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创新驱动。深化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小镇发展、“互联网+”传导介入、“两创”高端要素集聚、城市集群发展的双核联动来推进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民营企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