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2017-01-25 22:38王国灿张瑞
浙江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总书记文明制度

□王国灿 张瑞

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王国灿 张瑞

在当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党的主张、国家战略、人民意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同时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抉择。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深化认识和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将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摆在首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理念,更新了关于生态与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崭新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从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浙江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有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拉高工作标杆,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积极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着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真正开创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增长点。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浙江自觉把山清水秀写进“十三五”规划,郑重宣告“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加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中,治理雾霾、垃圾分类、城镇污水处理位列前三。

要矢志不渝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历史和现实视角来看,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累积叠加,而迄今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打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必然是主阵地。浙江从2004年启动首轮“811”行动,到2013年底开展“五水共治”,再到如今把生态环境作为需重点补齐的三大发展短板之一、提出全面剿灭劣V类水等,一直用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让浙江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城乡更美丽。

要继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中央明确要求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最严格的监管制度、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年,一系列涵盖并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文件相继出台,同时改革措施以试点试验、示范引领、逐级部署等方式予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生机和光明前景。

作者单位:浙江省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人防学院

猜你喜欢
总书记文明制度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