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拉高标杆谋新局

2017-01-25 22:38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金水
浙江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余杭小镇建设

□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金水

创新引领拉高标杆谋新局

□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金水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积极的作为,深入谋划新空间、新结构、新体制、新治理,不断开创余杭发展新局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余杭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积极的作为,狠抓落实,奋发有为,更好地把谋长远与抓当前结合起来,深入谋划新空间、新结构、新体制、新治理,不断开创余杭发展新局面,为助推余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榜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空间

聚焦杭州两廊建设,强化重大平台支撑,打造创新发展新空间。未来科技城以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为抓手,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高端人才特区、大众创业新城、全区发展龙头,增强对全区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共享互赢作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重要一极为抓手,努力成为全区科技创新主平台、对外开放主战场、经济重要增长极,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产业新城。临平创业城以建设中国服装行业创新示范基地、联通南方创新创业中心为抓手,加快建设艺尚小镇、产业互联网小镇,努力打造东方米兰时尚之都、中国智造服务业集聚地、产业互联网创新港。良渚文化城以工信部与省政府共建中国工业设计小镇为抓手,加快建设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和梦栖小镇、生命科技健康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打造中国工业设计标杆、世界工业设计高地。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完善基础配套,抓好项目招引,努力成为余杭工业的重要增长极。

聚焦“特色、质量、创新”,加快省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特色小镇发展质量,打造双创发展新空间。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理念,会同平台、镇街,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倒排节点计划,高标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创建一批高质量的省市示范小镇、行业标杆性小镇,努力把余杭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的试验场,继续走在省市前列。

聚焦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加大镇街工业园区和科创园区提升改造力度,构建接力式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根据各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主要发展方向,强化区域、园区、楼宇的产业定位,“软”抓生态激发活力,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转型升级两个生态系统。“硬”抓空间强化支撑,对全区科创园区进行梳理,加快整合、提升、改造和新建各类产业载体,为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供承载空间。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开放发展新空间。紧抓杭州跨境综试区建设,加快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海外仓建设,做大跨境出口规模。加大走出去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切实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巩固发展泰中罗勇、墨西哥北美华富山等境外经济合作区,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样板园区。推进中以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

新结构

聚焦投资结构优化,牢牢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推行区领导领衔招商工作机制,落实镇街平台部门责任。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突出企业战略重组招商,加强与境内外专业机构合作招商,提高招商工作精细化水平。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和500强企业,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工业项目招引,着力补齐工业投资短板。推进上市企业募投项目在区内落地实施,尽快形成投资新增量。二是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开工一批、协调一批、督查一批、储备一批、保障一批”的要求,坚持不懈抓有效投资,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合作,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基金,深化批而未供清理、低效用地再开发,狠抓征迁“清零”行动,着力破解项目“用地难”“融资贵”。

聚焦产业结构优化,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实业和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激励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创新、永续发展。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用能及物流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促进企业减负增效。二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做大做强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节能环保、时尚、金融和文创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余杭试点方案,加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培育,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大径山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发展。三是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深化科创“523”计划,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着力培育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综合运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措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聚焦要素结构优化,加快集聚人才等高端要素,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突出人才引领。依托重点平台,着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大企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培养和支持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发挥人才新政的黄金效应,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二是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落户余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有效投入,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推动企业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投入多元化,推动产业与资本、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进建设余杭网上创新技术交易市场和人才交流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在余杭转移转让并产业化。

聚焦城乡结构优化,突出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产城人文融合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主动对接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接受辐射带动,提升余杭国际知名度。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未来科技城、临平创业城、良渚文化城为龙头,带动全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塘栖和瓶窑小城市培育试点、径山中心镇建设,完善区域性生活配套,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使之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节点。重点建设西部四镇美丽乡村精品区块,打造美丽乡村杭州范本。三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立足战略全局高度,启动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加快推进临平“三路一环”快速路网、运河二通道、杭州铁路西客站、地铁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四是着力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纵深推进“三改一拆”,加快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余杭建设。

新体制

聚焦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切实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应用PPP和EPC模式,充分发挥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放大效应,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形成“政府投资+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运用新型筹融资工具,继续加快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运营,适时推出第二批投融资创新试点项目。

聚焦金融创新,深化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引进股权投资机构、天使基金、创业基金、并购基金落户,打造全省上市公司投融资基地和优质基金总部基地的“金融岛”,积极培育发展互联网金融等现代金融新型业态,大力集聚科技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贷公司,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更好结合。深入落实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继续牵头抓好企业股改、分类指导、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提升能级。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大型集中银企对接、银项对接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新治理

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健全政务服务“一次办结”机制,深化“大窗口”审批、投资项目代办、“管家式”服务等审批模式,拓展延伸建设工程项目联合竣工验收,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企业登记信息“双告知”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完善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运行机制。健全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猜你喜欢
余杭小镇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